黃潤兄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已經成為高效課堂中最主要的學習方式,而“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
關鍵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高效課堂要求變“教堂”為“學堂”,把學習的權利、學習的空間、學習的機會、學習的快樂還給學生,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會學”。提高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從而達到高效學習、終身學習。通過實踐,“自主、合作、探究”已經成為高效課堂中最主要的學習方式,而“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如何才能讓每個學生參與進來,使合作學習更具實效?結合自身的教學積累,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做初步的探討。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和學生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通過相互點評、指正、補充,從而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合作交流、互補互贏的教學手段。要使合作的效果發揮到極致,小組建設尤為重要,而小組長是一個組的靈魂。
一、組建合作小組
1.分組前
通過多種方式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水平、思維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及性格特長等。
2.分組時
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水平、思維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及性格特長的差異,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原則,將班分成若干個討論小組,每組四人。每個小組的成員按成績分為A(思維活躍、成績優異)、B(學習習慣好但成績不突出)、C(缺乏主動性,成績一般)、D(學困生)四類,同一組的四人男女搭配(男生的思路一般比女生更活躍、更寬廣)、各方面因素互補,能互相尊重、團結互助。
3.分組后
每個小組由小組長負責,小組長由學習積極主動、熱心、組織協調能力強、思維活躍、成績優秀的同學擔任,根據課型的不同,每個小組成員在互助學習中應承擔相應的職責,共同合力、按時有序地完成學習任務。根據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定期對組員進行必要的重復整合。
討論時的座位由排排坐變為對桌座。
二、小組合作的實施過程
1.自主學習
參照“自學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找出基本事實、公式,看例題,然后再做與例題類似的練習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必須注意力高度集中、緊張、快節奏地完成,可質疑問難,在課本上做記號,認真分析例題的每一步,為仿例題做練習打好基礎。切忌邊看書邊討論,要認真看書、獨立思考并完成。
2.板演糾錯
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讓D組或C組學生板演解題過程,然后再叫幾名板演糾錯或寫出不同的想法(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提問原則:先差,再中,最后優,要反映出典型錯誤。此時,老師也可以把下面同學出現的典型錯誤寫在相應的題旁邊。
3.小組合作,解決疑難
結合板演情況,老師先提出討論問題:“觀察幾位同學同一道題的同一步,若對,為什么對?若錯,為什么錯?應該怎么改正,改正的理論依據是什么?”一類一類按邏輯順序討論,知其所以然,由個別到一般,找到規律,上升為理論,為后面的學習提供方法和理論依據。同時,老師板書總結出的規律。在這個過程中,重在“兵教兵”,合作討論,會的教不會的,弄懂“為什么”,突破易錯點、難點。
4.匯報:由組長匯報各組的內容
①匯報組員的學習進度和效果:
該掌握的知識誰不會,問題是什么,現在解決了沒有?
②匯報在合作交流時需要集體解決的問題:
還有哪些問題通過討論仍沒有解決,需要全班集體討論和老師的指導。
5.老師輔導
①記錄各組出現的問題。
②講解大家都不會的問題。
③幫助學生總結知識的內在規律和學習這一類知識最好的方法。
討論完后,如果問題都已解決,歸納也全面,老師可以不再復述、講解。對小組討論解決不了的,老師再進行輔導。
6.當堂訓練
該過程一般注重對課本例題及習題的變式訓練。學生先獨立完成,全班訂正答案,然后組內合作交流,解決疑難。
三、實施意見
1.學生自學過程中,老師不能講述、板書,不能干擾學生的思維及注意力,應該注視全體同學,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用悄悄話的方式對其進行督促。
2.糾錯示范時,讓后進生板演,可以C組同學為主。對參與板演出錯了的同學,不批評、不嘲諷,排除后顧之憂,只要有想法,就大膽地寫出來,這樣暴露出來的問題更多、更典型。
3.每節課不是無節制地討論,應該圍繞幾個點(學生不能獨立完成的題,板演、糾錯中出錯較多的步驟)去討論。經過討論一定要明白:對,為什么對?錯,為什么錯?該怎樣改正,改正的理論依據是什么?要注重難點、易錯點的突破。
4.討論時,不能一題一題去討論,不能單純地為了解這道題而去討論。而應就同一道題的同一步驟的不同做法、出錯原因、改正方法、理論依據進行討論,達成共識,通過解決一道題進而會做一類題。
5.充分發揮組長的作用,注重組長的培養。老師要創造機會讓組長之間多交流學習方法、經驗、知識構建、解題方法等,取長補短,變得更優秀。多培養他們的奉獻精神、責任意識,在管理方法、知識體系的完善上老師可以多加指導。組長要為自己的組員負責,多督促、細講解,幫助組員提高成績,及時向老師反饋組員在討論中的參與度及知識掌握程度。
6.注重組內成員的成長評價,對有進步的要及時表揚,對表現不好的要及時談話,讓其端正態度、增強自信,培養集體意識和小組榮譽感。對D組學生可降低要求,側重概念公式的背誦及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推理。
7.設立組間競爭機制。教師要制定小組評價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利用“班級優化大師”對每位同學從多方面表現進行積分,積分高的小組可進行獎勵,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小組合作學習”有序開展,有效率的完成。
8.要培養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善于發言的習慣性及對別人的發言進行辨別評價的能力。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審題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表達能力、主人翁意識,突破了教學難點、易錯點,增加了訓練時間,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項家慶.高效課堂的理念與實踐[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5.
[2]蔡林森.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