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夫賀 肖文
摘 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最基礎、最重要的學科,但小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思維邏輯等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師把多媒體技術引入語文教學中,把多媒體的聲光技術、圖像技術、信息量大等特點,與語文課堂有效融合,能夠獲得顯著的教學效果,能夠做到兼顧樂學精神的培養體驗,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實踐
多媒體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逐步運用到教育教學之中,并于21世紀得到迅速普及。多媒體教學又稱計算機輔助教學,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等多媒體元素一體化,從而使學生對抽象形態、復雜表象、難以理解的語言、常規辦法不容易描述的某種規律及難以捕捉的動態內容得以認知和理解。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由于施教的對方處于培養學習興趣的階段、理解邏輯的脈絡處于形象性、探索知識的能力處于表層……所以,在這些客觀因素無法避免的教學背景下,想要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能力,就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遵循學生的主體存在,運用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方法,才能打造出一堂符合學生喜好及邏輯規律的高效課堂。
我根據客觀因素的教學現狀,依據學生的特點特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對多媒體技術有效融入課堂進行了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簡述如下。
一、視覺盛宴,敲開“興趣”之門
興趣就像一顆種子,只有巧妙地種植到學生的內心,才能施肥澆水,從而茁壯成長。經濟學家曾經這樣描述創業:最難突破的是0~1階段的躍進,而1~100的前進是倍增的、可復制的、易穩定的。同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的思維經驗、學習基礎幾乎等于0,而興趣元素就是學習中0~1階段的重要橋梁,因為興趣本身就是人類前進的內在驅動力。
如何在教學中把興趣的種子種植到學生內心里,我通過收集和研究材料發現:視覺在五官中獲取信息的占比是87%,而多媒體又有著“視覺文化讀圖教具”的稱號,所以把多媒體融合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激起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只有在有興趣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在沒有監督的場景中,做到自主探索知識,自我思考推斷,從而自然而然地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翠鳥》一課時,我通過多媒體的圖文傳遞,如呈現翠鳥捕魚時的瞬間情景,翠鳥的種類,斑頭翠鳥、藍耳翠鳥和普通翠鳥的區別等,能夠把課文中的描寫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得學生對文中描寫的翠鳥外表和動作的輕巧迅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又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再如學習《狼牙山五壯士》課文時,通過截取電影中的片段,利用多媒體在教學中播放,這樣把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動態的表現,動態化的知識更有利于小學生的理解和學習,達到易理解易學習的狀態,從而樹立學習信心,感知語文的魅力,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潤物細無聲地把興趣的種子植入學生的內心。
二、形象邏輯,閱讀認知深入
閱讀能力是獲取知識、認知美好、提高審美、了解外部事物的重要途徑。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與學習經驗存在一定的欠缺,很難理解和感知教材中的內容,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就可以縮短學生認知和客觀事物之間存在的距離。
如在《小夜鶯》《小英雄雨來》的教學中,小學生對當時二戰時期的社會背景了解較少,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介紹時代背景及相關視頻等,能化遠為近地加深學生的認知,使其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又如在《可貴的沉默》一課,為了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感受文中所表達的偉大的感情皆來自父母,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整合下載各大門戶或央視短視頻相關資料,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如央視中有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婦女給一位老人端去洗腳水,給老人洗腳,而自己的孩子看到后,也體悟到了這樣的愛,也給這位婦女端去洗腳水。像這樣通過閱讀文章表達,結合視覺感受的獲取,能夠更加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所表達偉大的愛和無私的奉獻,從而建設正確的“孝道”價值觀點,體悟情感,使學生的理解上升新層次,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真正地達到微觀的深刻理解,進而演化成宏觀思維的建設及形成。
三、發散思維,錘煉觀察能力
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作文寫作”能力的鍛煉與培養。而觀察能力的培養,對作文寫作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無觀察則無素材、無作文,只有擁有強大的觀察能力,才能有豐富的素材,觀察能力的培養是需要教師悉心指導才能產生的能力。多媒體教學應用能為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提供大量直觀的、形象的感性的材料,同時還具有把事物由靜態變為動態、由抽象變為具體,把細小的事物放大的特點,這樣有利于學生對一些具有空間性的、抽象性的事物進行多角度的觀察,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因此,多媒體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運動競賽的視頻課件,讓學生觀察觀眾的搖旗吶喊、表情動作、運動員激烈對抗的視頻細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并引導學生想象當時比賽時觀眾和運動員的情緒和心理活動等,促使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再如運用多媒體顯現課文中的插圖、自然界的一些現象,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觀察,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如對于某一處景物,可以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現遠看看到的是什么景象,近看看到的又是什么不一樣的景象,等等。這項能力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悉心指導,最終養成有物寫、有事可敘的寫作能力,進而創造出有形有色的佳作。
四、結語
教學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而有利于學生學習發展和終身受益的教學,是需要教師采取正確的方式,依據教材本身的內容,進行多元化教學。大量事實以及研究表明,把多媒體引入語文教學中,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狄憲忠.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5):85-86.
[2]樊曉霞.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外語文,2014(22):80.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