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曉敏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教育模式越來越開放,從以前的讀書至上到現在的學生全面發展,這是教育史上的一個大轉變。小學生處在一個身心迅速成長的時期,教師在重視學生學習的同時也應該讓其多參加課外活動,教師要注重班級的文化建設,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成長。
關鍵詞:班級文化;文化建設;全面發展
一、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核心素養是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吧倌陱妱t中國強”,小學生處在一個成長期,應該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成長,要讓學生全面發展?,F在的學生,學習任務越來越重,心理壓力非常大,小學階段,孩子的生活應該是愉快豐富的,但是由于學習任務繁重,學生的生活越來越單調,每天兩點一線,這樣的生活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所以班級文化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可以充實學生的業余生活。
二、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缺陷
新課改提倡要加強小學文化建設,越來越多的學校也開始行動起來,努力讓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充滿樂趣,但是在文化建設中還是存在一些缺陷。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班級文化建設進程緩慢。其中最為普遍的問題就是,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缺乏民主性。
1.班主任對班級文化建設的意識較為薄弱
在家里,學生有家長去管教,在學校,老師就成了學生的第二家長。一個老師管理一個班級的學生,各方面都要考慮到,生活上,學習上都要兼顧到,但是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往往就有可能忽視了,許多老師只是拿成績說話,成績好的有發言權,成績差的就好好學習。其實一個學生成績好,并不代表他就是最出色的一個,只有各方面都出類拔萃,才是一個真正的好學生。
2.班級文化建設單一
為了響應新課改的號召,許多學校都開始班級文化建設,這樣做是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開端。但是,由于文化形式單一,反反復復就那幾種活動,這樣的文化建設更像是走過場,老師沒有用心參與其中,學生也只是剛開始有點新鮮感,時間長了就會覺得枯燥無味,這樣的活動建設是違背初衷的。
三、建設小學班級文化的策略
1.班級文化建設要有民主性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象征,所謂民主性就是讓每位學生都有話語權。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活動本身就是讓每位學生參與進來,這樣的活動才有意義。文化建設活動的目的就在于讓每位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成長。這樣通過文化建設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愉悅了學生的心情。所以在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之前讓每位學生發言,說一說自己喜歡開展什么樣的活動,喜歡做什么,老師要一一記下來,與學生共同討論。老師扮演的不是一個領導者角色,而是要融入學生的群體之中,體會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老師可以將學生的建議記下,然后在之后的文化建設活動中落實下去,讓每位學生參與其中,讓他們體會到自己也能在活動中有話語權利,便于以后活動的開展。
2.減輕學習任務,增加學生的業余時間
小學生的文化建設活動開展不順利原因之一就是學生的學習任務太重,業余時間很少。鑒于此學校要重視,要適當減輕學生的壓力,不要給學生布置太多的學習任務,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課外時間。老師不僅要在布置課外作業方面減輕學生的學習任務,更要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現在學校兩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學生苦不堪言,要想快速提高學生成績并不是一個好辦法。小學生正處于成長期,需要充足的睡眠時間,眾多考試只會讓孩子熬夜復習,身心交瘁,久而久之身體素質下降,成績自然也提高不了。因此學校每學期只設置必要的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就可以了,剩下的時間可以開展文化節建設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不僅鍛煉了身體還開發了智力,讓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中成長。
3.豐富文化建設活動的形式
教師學校開展文化建設活動,形式要多樣化,單一的形式激不起學生的興趣,也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反一個好的班級文化對學生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它的內在有一股非常強大的班級精神文化,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增強學生的核心素質,使得學生全面發展。
在開展班級精神文明建設的時候,要采取各種各樣的形式。如,設置黑板報的時候,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設計出符合班級精神面貌的板報,讓人耳目一新。另外一個班級能做到地面整潔,桌面整潔最能反映一個班級的文化建設,它能給人營造一種干凈和諧的班級氛圍。老師可以不定時帶領學生開展班級文化活動,以此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興趣,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及自主決策的能力,讓學生全面發展。
班級文化是學生學習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因此老師要充分重視班級文化建設,通過班級文化讓學生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并能從自己喜歡的活動中發現樂趣,這將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學校要堅持以核心素質為基礎去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李雪,孫綿濤.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探究:兼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商榷[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