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蔚
摘 要: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學好閱讀與寫作,就好像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插上了一對翅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到讀與寫的有效結合,不僅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還能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就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情況來看,依然存在較多問題,如何開展讀寫結合教學,讓讀與寫美麗相約,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讀寫結合即將閱讀與寫作巧妙地結合起來,通過以讀學寫、以寫促讀的教學方法,來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不斷地創新讀寫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語言知識,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一、重視讀寫啟蒙,培養學生讀寫興趣
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可以說是一座豐富的寶藏,不僅具有較高的閱讀價值,更蘊藏著無數的寫作資源。小學階段的讀寫啟蒙,一定要依托教材內容,讓學生通過文章中的精選佳段來感受文章語言的精湛與深邃,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比如在教學《少年閏土》這篇文章時,對于文章的第一段,是一段極為精彩的景物和人物的描寫。這一段不僅刻畫出了一個剛健活潑、動作敏捷的少年閏土形象,使得一位勇敢的少年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還為不同環境氛圍的描寫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調,具有總領全文的作用,從而結合本文主人公閏土的形象,引起了下文的故事。對于這樣精彩的文章描寫,教師可以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讓學生在對這段文字分析的基礎之上,結合自己的思想,重新組合成新的語句,使學生在掌握這種寫作手法的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寫作思維。另外,對于本文開放式的文章結尾,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本文的基礎上,張開想象的翅膀,對魯迅先生的文章進行續寫。假如有一天,魯迅和閏土又見面了,但是此時此刻,他們都已經人到中年,那么他們的見面又會是什么情景呢?雙方又會有怎樣的感受?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文章進行續寫。這樣的訓練,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還能夠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最終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共同提升。
二、拓展閱讀,有效促進讀寫結合
閱讀教學是讀寫結合的源動力,有效的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習得方法,還能夠實現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增強學生寫作的動力。但是語文教材的內容畢竟是有限的,僅靠課內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課外拓展閱讀就十分必要。那么如何真正將拓展閱讀的內容融入學生的心中,將課外拓展閱讀變為有效閱讀,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在拓展閱讀的過程中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以美國作家威廉·史塔克的第三本繪本《驢小弟變石頭》這本圖畫書為例,這本書用大師之筆,孩子之眼,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在魔法之間洋溢著愛的故事,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于是,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課堂一開始,我從學生較為熟悉的童話故事入手,然后逐步由課內走向課外,為學生講述了《驢小弟變石頭》的上半部分。此時,學生的閱讀興趣已被激發出來,非??释朗^是怎樣變回驢小弟的。這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并通過口頭說話、表演等,共同進入閱讀的奇妙世界。然后,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寫出自己所希望的故事結尾。當學生寫出之后,再為學生講述后半部分的故事,然后自行對比自己所寫與原來故事存在的差別,說出你認為哪個結尾更加合適,為什么。這樣便引導學生將讀與寫有機結合在一起,可有效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
三、讀書動筆,養成良好的讀寫結合習慣
閱讀與寫作的融合是讀寫結合的關鍵,具體來說就是將閱讀融匯于寫作之中?!爸仔须y”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對于很多小學生,讓他們安靜下來去閱讀已非易事,再將閱讀內容融匯于寫作之中,可謂是難上加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讀寫結合良好習慣的培養,在閱讀之余進行創造性書寫。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幫助學生記憶的同時實現知識的積累。雖然對于小學生來說,對讀書技巧掌握得還比較少,也很難把握書中的精髓。但是也只有在不斷嘗試中,才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讀寫結合能力,并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所閱讀的內容。其次,在學生堅持一段讀書筆記之后,要引導學生對所閱讀的內容寫出讀后感,增強學生的動筆能力與創造性思維。一部好書往往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即使是小學生,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想。將這些感想記錄下來,形式多種多樣,內容可多可少,言為心聲,這種真實想法的表露,在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理解的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將自身情感轉化為文字的能力,最終幫助學生養成讀寫結合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劉政權.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5(22):94.
[2]盧麗平.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思考[J].學周刊,2019(4):63-64.
[3]林秀華.基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實踐分析[J].學周刊,2019(14):124-12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