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勇
摘 要:新高考改革關鍵在于教師,即教師專業發展。如何開展教研組集體備課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成為每個學校思考的課題。從學校實際出發,探討教研組集體備課活動方法。
關鍵詞:新高考;教研組;集體備課
學校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能否上好課,關鍵在于上課前是否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備課。隨著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以往“單打獨斗”“閉門造車”的做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課改的需求,發揮集體力量,整合集體智慧,切實提高集體備課效率,是當前學校發展的首要任務。
一、總體思路
我們以新高考下新課改為指導,通過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教師備課與上課的一體化,實現教師集體備課與校本培訓的有機結合,使集體備課活動成為教師交流、合作、研究的有效途徑,從而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二、備課流程
我校集體備課的流程可以概括為“三定、四環節、五統一”,具體解釋如下。
(一)“三定”
所謂“三定”,即定時間地點、定主備人、定研討主題。每期開學初,根據教務處的統一安排和每周的教學內容,由年級教研組長提前撰寫教研活動計劃,確定每次集體備課的主備人及研討主題。
(二)“四環節”
所謂“四環節”,即“個人預備”“集體研討”“個人修訂”“實踐反思”。
1.個人預備:指組內成員明確研討內容后,提前鉆研教材,預先備課,主備教師要撰寫備課發言稿及教學設計思路,并以電子教案和課件兩種形式呈現。
2.集體研討:集體備課時,每位教師在認真聽取主備教師備課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相互討論交流。根據大家研討的結果,主備教師及時修改原有教案和課件,并將最后結果分發給大家。
3.個人修訂:集體備課之后,每位教師根據自己所教班級的具體情況,修正原來的教學思路,最后形成適合自己教學特色的教學方案。
4.實踐反思:在教學結束后,備課組教師根據教學情況,對教學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探討,提出改進措施,認真撰寫教學后記,分析成與敗,總結得與失。
(三)“五統一”
所謂“五統一”,即統一劃分課時、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輔資料(包括周考題和章末檢測題)、統一制作課件、統一課后作業(不同班級和學生可適當增減),所有內容必須有電子備課文檔,方便使用和改進。
三、管理措施
(一)加強教研組織領導
學科教研組是集體備課活動的基層組織機構。我校以年級組為單位,成立學科教研組,每個教研組設教研組長1人。教研組長務必要做好集體備課的統籌安排、合理規劃,做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確保教研活動按時、保質、高效地進行。
(二)健全教研活動管理
教研組長是集體備課活動的核心和靈魂人物,教研組長的思路和境界決定了教研組活動的效果和質量。開展好集體備課活動,首先,會前要安排好人員準備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其次,會中要認真做好教師考勤,有序安排活動的開展,要充分調動每一位教師的能動性、積極性。最后,會后要督導教師認真反思,要求每位教師根據討論意見,結合自己班級實際情況,進一步修改教學設計方案,并上交檢查。
(三)完善教研督查機制
各學科教研組集體備課活動原則上每周進行一次,具體活動時間為下午3:00—5:00。教研組集體備課活動期間,學校派專人檢查,教師有事,需請假并經教務處批準。每次集體備課活動結束后,教研組要將教研活動開展情況匯總,并上報教務處檢查。此材料作為教師晉職晉級以及教研組學期考核結果之一存檔。
(四)推動促進優秀評比
為了使教研組集體備課活動開展得扎實有效,學校每學期將開展相應的評比活動,如:優秀教案評比、優秀課件評比、優質課評比、優秀教研組評比等活動,對優勝者給予表彰獎勵,以此激勵廣大教師積極鉆研教材,勇于探索新課改。
參考文獻:
[1]唐蓮君,李世安,李希華.校本教研指南[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1.
[2]顧泠元,王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教學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3).
[3]葉艷.以校本教研為抓手 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J].北京教育,2007(3).
[4]張豐.如何組織策劃學校的研修活動[J].人民教育,2007(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