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是近年來我國新課標中提出的新概念,如何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融入學生日常體育教學中,是廣大一線體育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就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引言: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體系中的一門重要課程,體育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既能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能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校教育實踐中,很有必要分析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下,提高教學組織效能,保障學生體育情感、運動能力等不斷提高,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為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我們所說的“素養”,是指通過自身努力積累而達到的水平或境界。伴隨著人類的進步,這個水平或者說境界也在不斷提高。回首歷史,前人的積淀為后來者鋪路。“素養”就是前人的積累與進步的集中體現。素養的高低在于后天積聚。素養的充實程度決定著素養的充實程度,這是一個逐步的過程。核心素養不僅僅是描述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它還體現了一個人全面積累的外在表現形式。
邁入新世紀,經合組織首次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其主要問題是:當今社會應以何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為了成功融入社會,他們應該在哪些方面具備核心技能,才能實現自我期望?有人認為,“核心素養”的運用,不應只針對某一特定情況、特定專業或特定人群,而應面向所有人。還有學者認為,核心素養可以跨越學科間的壁壘,有助于各學科的發展,對學生來說,這無疑是最有用的東西。也有學者認為,“核心素養”的提出,是因為人們的目標更加明確,從而可以對學科教育進行更加明確的定位。實際教學中,只有每一門學科都能處理好“核心素養”的問題,才能發揮出學科教學的價值。
二、高校體育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理念落后,嚴重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開展。一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現代教學理念,積極融入“學生為主”的教育思想。學校教學的目標指向學生,學生是教學的承載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發揮自己引導者角色,將課堂教學時間留給學生,激發學生的自主性。但在目前大多數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對體育課堂具有全面掌控,忽視了學生自主性的發展。二是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身體素養及終身教育的思想。目前大學體育教學中,“健康體育”思想深入人心。“健康體育”思想將與身體健康有關的概念、內涵、影響等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將“體育”與“健康”緊密聯系,讓很多學生以為體育就是未來健康,健康就是體育的最終目標。三是教師注重學生鍛煉,忽視核心素養培養。新課改背景下,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提出了更好要求。高校教育的過程當中,各個學科所具備的核心素養內容并不同,在進行學生們學科知識教學過程中,應該明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價值。但是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注重學生體育鍛煉、理論學習,卻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體育教學價值不高。
三、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策略
(一)提高教師教育水平,促進核心素養培育
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課堂教學具有引導和支撐作用,因此,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具有重要作用。一個優秀的體育教師首先具備扎實專業技能并講得明白一個技術動作的路線、角度、方向選擇同哪些學科知識有關;能夠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合理分組布置任務;具備良好的審美、樂感和心理學知識;具有感染性的語言表達能力并能夠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未來的體育課應是跨學科聯動的體育課,未來的體育教師應是全面發展的體育教師。
(二)創新體育教學策略,滲透核心素養教育
在高校體育課程中,體育思想、體育運動技術隨著社會發展而呈現多元化發展。社會人才培養要求提出,以培養全面素質型、創新型人才為主。高校體育課程適應人才培養要求,在教學中更加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采取創新教學方式注重激發學生體育興趣,鼓勵學生進行體育特長培養,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交流協作意識、核心素養品質等。目前,高校體育課程中教學項目日漸豐滿,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征、興趣,對教學項目、教學技術進行創新。具體如下:一是根據生活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運動文化進行重組,進行體育項目創新;二是對體育教學中的運動項目進行游戲化改造,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培養學生運動習慣,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高校教育階段,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段,既要教給學生課堂知識,又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使他們平穩、健康、陽光地度過青春期。筆者認為,大多教師在實施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僅僅是把完成課程教學目標作為主要任務,而沒有將與之相關的情感教育意識加入到體育教學中,因此,將情感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當然是不可能的。為此,教師應深入了解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提高自己將情感教育融入課堂的意識,并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深刻的情感引導。如學生在上體育課時,如有學生因體育鍛煉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應在第一時間引起重視,盡快安排有關體育委員的工作,親自送學生到醫務室檢查、休息,確保沒有問題后再回班上課。對學生來說,教師對學生的關心也是一種深刻的情感教育,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也要養成助人為樂的好習慣,在他人危難時,也要盡自己的力量幫助他人。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己的情感教育意識,并通過實際行動向學生展現自己的情感教學。
總結語:就高校體育教學而言,培養大學生核心素養是我國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高等教育目標的重要舉措。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基本方向,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關注社會發展的需要,探索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并結合學校體育工作的實際,努力構建新的體育教學體系,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尚力沛,程傳銀.核心素養、體育核心素養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概念、構成及關系[J].體育文化導刊,2017(10):130-134.
[2] 陸秀云.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J].體育師友,2016,39(5):30-32.
[3] 趙鳳霞,程傳銀,張新輝,等.體育核心素養模型構建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1):154-159.
[4] 于素梅.中國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框架體系建構[J].體育學刊,2017,24(4):5-9.
作者簡介孫宏毅,漢族,籍貫:吉林省吉林市,生于1969-11-17,職稱:副教授,學士學位,研究方向,大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