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境教學就是依據教材內容,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相關素質而創設出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創設興趣情境,引入新知探究,創設問題情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設操作情境 激發求知熱情,創設活動情境,發揮學生創造性,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形成創新課堂氛圍。
【關鍵詞】數學課堂? 情境教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各種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以很好發揮。
情境教學就是依據教材內容,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相關素質而創設出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在數學情境教學方面做了如下探討:
一、創設興趣情境,引入新知探究
創設情境,導人新課,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覺中迅速、自覺地進入到新課學習的最佳境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以此增強教學的效果。例如:《軸對稱圖形》一課的導入,針對孩子們愛玩的天性,教師組織了一個小小旅行團,帶著孩子們配樂欣賞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跡(課件欣賞)。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回憶剛才欣賞的景物,引出對稱(板書),強調對稱的重要性,接著讓學生配樂欣賞一組對稱的京劇臉譜,使他們在體驗中華民族國粹的同時,初步感知對稱的特點。這樣從學生常見的現象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探索新知的最佳境界。
二、創設問題情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通過與實際問題有關的信息,設計問題情境。對于學生不好理解的比較抽象的公式,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他們有關的實際問題構建教學情境,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在講《長方形面積計算》這節課時,我先出示兩個圖形,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有的學生用“割補法”把兩個圖形重合起來比較,有的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單位進行測量。在肯定了學生們積極想方法、開動腦筋的同時,我又提出新問題:“要想知道天安門廣場的面積、中國土地的面積還能用這樣的方法嗎?”學生們領悟到這種方法太麻煩,也不實際。那么,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呢?疑問萌發起學生求知的欲望,他們躍躍欲試,開始探求新知識。整堂課由于教師善于用問題創設情境,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學得興趣盎然,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
三、創設操作情境 激發求知熱情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應善于根據學生的特點,從學生平時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開始,創設適當的操作情境,以動啟思,以動促思。如在推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時,設計如下的操作活動:要求每個學生將課前準備的12個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各種不同的長方體,讓學生邊動手操作邊判斷所擺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并分別記下來,利用“數方塊”的方法,求出每個長方體的體積是12立方厘米。再引導學生通過有序觀察,尋找規律,讓學生自己在動手擺中發現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連乘和體積的關系,從而抽象概括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四、創設活動情境,發揮學生創造性
在學習新知后,要創設一些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情境,讓學生及時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在認識了物體的各種形狀后,我布置了一項“數學實踐活動”: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狀的,并想想這些物體可不可以做成其他形狀,為什么?學生完成這個作業的熱情很高,并且得到了多種不同的答案。有的學生說,硬幣是矮圓柱容易存放,如果做成長方體或正方體會損壞衣服的口袋;有的學生說,汽車的輪胎是圓的,如果做成方的,汽車不但開不快,還有翻轉的可能;還有的學生說,我有一個奇思妙想:設計一個球形的電視,使坐在任何一個方向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電視節目。這項作業不但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更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五、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形成創新課堂氛圍
1.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首先,對學生要有愛心。第二,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心理。只有根據學生的心理、個性特點,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第三,要尊重每一個學生,不污辱學生的人格,允許學生在學習中犯錯誤,并運用教師的期待關懷學生,引導他們糾正錯誤。
2.開展民主化的討論,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首先,要將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有比較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第二,要熱情而真誠地勉勵學生敞開心扉,大膽質疑,大膽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第三,教師要與學生開展民主化的討論,并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開展討論。
3.實行多元的開放性教學。首先,是教學目標的開放。第二,是教學過程的開放。第三,是教學評價的開放。第四,是樹立社會大課堂的觀念。
4.處理教材,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首先,要探索和構建創新學習的模式,加強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研究。第二,要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逐步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并應用到自己獨立學習的過程之中。第三,要在批判中繼承和吸納傳統教學中寶貴的經驗。
實踐證明,情境教學為學生留有探索與思考的空間,使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只有創設新奇有趣,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激發兒童探索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的價值和神奇,切實地感受數學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作者簡介:甄梅生(1965-),男,漢族,河北正定人,大專(漢語言文學與數學專業)學歷,一級教師職稱,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改研究會會員,河北省教育學會會員,現任正定縣小學數學教研員,自1984年畢業來,一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