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愛琴
【摘? ? 要】? 繪本是圖畫與文字的完美結合,是故事與情景的相互滲透,是思維與智慧的有機融合。幼兒教師在課程游戲化理念引領下,善于把繪本閱讀與游戲相結合,既可更好地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又能把幼兒引向令人期待的德智互動道路。筆者結合幼教工作的實踐和反思,就“繪本游戲活動策略構建”進行簡要性闡述。
【關鍵詞】? 學前教育;幼兒繪本閱讀;游戲策略構建;教學相長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學前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作為不容忽視的優質資源,“繪本閱讀”在學前教育中深受廣大師幼的認可與歡迎。不僅如此,由于心智發育的規律性,“游戲”是幼兒群體的最愛。正因為這樣,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善于把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積極有效地融入其中,既可充分激發幼兒閱讀情趣,又能不斷地放大善教樂學的良好效應。
一、選擇適合文本,生成游戲形式
幼兒思維具有形象性和表象性特質,而且不同學齡幼兒之間的差別較大。繪本材料文字雖少卻畫面豐富,主要是以“畫”來傳達故事內容。正因為如此,對于許多幼兒來說,繪本閱讀還是具有客觀的挑戰性。換句話說,認真選擇“適合的文本”是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的重要前提。比如,小班幼兒剛入園不久,“隨地大小便”是常見現象。為了利用繪本閱讀來培養意識、引導行為,教師可以選擇《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這本繪本,引導幼兒開展如下游戲化活動:首先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讓孩子與小鼴鼠共同尋找“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接著通過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不同動物的“嗯嗯”各不相同,并初步了解人與動物不一樣的“嗯嗯”習慣。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在故事欣賞中,一邊學說故事內容,一邊模仿表演其中的不同角色形象。如此而為,不僅有效增強繪本閱讀的情趣性和詼諧性,而且鍛煉了幼兒的觀察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二、創設游戲情景,促進快樂閱讀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意重在強調“興趣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對于“情與趣”元素來說,幼兒群體始終具有一種難以擺脫的依賴性。繪本閱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以《艾瑪捉迷藏》繪本活動為例。在活動之前,教師準備了相應的衣服、物品等道具,并且教會幼兒大象的一些動作特征和游戲規則等。活動開始了,讓幼兒自己選擇角色和道具,自己搭建多人活動小組,在老師以及故事內容的引導下,開展與之相應的快樂游戲活動。在這期間,參與游戲的幼兒根據實際認知和生活經驗,可自創一些故事內容和肢體動作;如遇到個別幼兒產生猶豫或滯后狀態,其他同伴能夠主動伸出友誼之手進行幫助。在活動結束后,教師還可以通過自我評價、同伴互評等形式,引導幼兒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活動。整個活動始終讓幼兒沉浸在歡快、和諧的良好氛圍中。
三、創設多元空間,放大活動效應
教師工作中發現,自從形成“繪本閱讀+游戲活動”模式后,越來越多的幼兒喜歡上了繪本閱讀。因為他們不僅從中學到了許多趣味性故事,還在游戲活動中獲得了無限的快樂和情趣,甚至有些小朋友在活動結束時,還拉著老師問:下次什么時候再有這樣的閱讀與游戲?不僅如此,有些幼兒放學了還不肯離園,堅持讓爸爸媽媽陪自己進行游戲化閱讀一段時間后才肯快快樂樂地回家。鑒于此,幼兒園及教師應堅持“以幼為本、以學為主”指導思想,努力創設更多時間和更大空間,善于為孩子們提供“即時閱讀、即時游戲”的環境和條件,不斷放大善教樂學的良好活動效應。比如,在室內開辟繪本閱讀區角,定期添置和更換繪本;在墻壁、地面和走廊等地方,張貼一些繪本作品供孩子們欣賞、續編和改編;在區角地帶盡可能地擺放一些道具,讓幼兒通過自我閱讀游戲活動,更好地促進他們自主性發展和個性化發展。
四、形成家園互動,合力推動發展
幼兒的發展離不開幼兒園的教育和引領,同樣離不開家庭的互動和配合。只有形成家園之間的最大化“合力”,才能攫取令人期待的最優化效果。由于各自學識、素養和環境等實質性因素的影響,許多家長在教育理念、教學能力等方面普遍低于幼兒園及其教育工作者。正因為如此,教師要本著“相同目標”為指向,善于利用手中擁有的“非權力”因素,通過現場觀摩、手機微信、電腦視頻等途徑和形式,主動地對幼兒家長進行指導、影響,進而在潛移默化與合力互動中把幼兒游戲化繪本閱讀活動不斷引向更遠、推向更高。以《紅綠燈眨眼睛》繪本活動為例,教師通過小視頻形式向家長進行簡單指導:鼓勵家長利用繪本故事中的“綠燈——前進,黃燈——減速,紅燈——停下”,與幼兒之間開展愉悅身心的親子游戲活動。
總之,“應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根據實際內容和幼兒發展需要,善于圍繞上述幾個基本路徑,積極開展“游戲精神”下的繪本閱讀活動,把幼兒逐步引向善學、樂學的閱讀殿堂。
【參考文獻】
[1]涂艷艷.幼兒繪本閱讀中運用游戲教學的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19(08).
[2]嚴俞潔.淺談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幼兒發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