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雨佑 耿寶峰 劉璐
摘 要:項目化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方向。民辦高職護理專業辦學時間較短、生源復雜,在內容相對枯燥、知識點難懂難記的基礎醫學課程的教學方法上有很大的研究與探索空間。本文在筆者前期實踐的基礎上,結合項目化教學在國內外應用的經驗,探討民辦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如何更好地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
關鍵詞:民辦高職 ? ?護理專業 ? ?基礎醫學 ? ?項目化教學
國外職業院校對于項目化教學改革開展得較早,項目化教學的英文是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
一、項目化教學的國內外研究與應用現狀
德國職業教育多采用“雙元制”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教學主要分為學校和企業兩部分:學校對學生進行職業專業理論和文化教育,使學生掌握所要從事崗位相關的理論知識;企業對學生進行關于職業技能和理論知識的培訓,讓學生知道怎樣完成自己的工作,從而達到專業理論教育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的目標。美國職業教育多采用社區大學的形式,其學制多為兩年;學校課程通常采用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DACUM(Develop A Curriculum課程開發)形式,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來制定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這種教學模式通常通過分析崗位需求來確定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應具備的職業能力,以此開發教學項目。此外,加拿大的CBE、英國的NVQ(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System,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體系)、澳大利亞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職業技術教育學院),都很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項目化教學的理論以及實踐研究在這些國家已逐漸成熟。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可以學習職業技能,還可以鍛煉和提高自主學習、成員間的溝通合作、分析和解決問題等能力,大部分學生畢業之后就能上崗工作并很快適應。
我國高職教育肩負著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責任,近年來,國內陸續有院校將發達國家的教學經驗和自己學校現有情況進行結合,在此基礎上進行項目化教學模型的建立和方法的探索。2015年,廣州醫科大學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將項目化教學的方法應用到臨床醫學專業技能課教學中,實踐效果顯示,該種教學方式促進了學生對崗位所需技能的掌握,提高了他們的職業素養。同年,在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急救護理課程中,學院老師通過行業調研開發了4個教學情景、17個具體任務,任務的完成以學生演練為主,教師根據項目任務采取不同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中自主完成任務,獲得專業技能。
二、民辦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教學現狀
當前民辦高職護理專業的學情有以下特征:第一,學生在選擇專業方向時,大多數是父母代為選擇,學生對于護理專業的認知不夠,學習興趣不高、缺乏主觀能動性;第二,由于文科生較多,他們的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理科學科基礎薄弱,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第三,在以通過期末考試和護士執業資格證考試作為主要學習目標的大環境下,教師更偏重于理論教學,忽視人文教育,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聽課效率低。學生平時學習的動力不足,而由于目前考核方式的單一,學生依靠“臨時抱佛腳”式的學習方式也能應付式地完成學習任務,導致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不足,影響學習效果。雖然已有高職院校在臨床醫學專業和護理專業的項目化教學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主要集中在專業課程上。醫學專業的學生首先接觸的是基礎醫學課程,其作為整個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根基,包含了人體解剖學、病理學、生理學等學科,更偏重于概念和機制,理論性強,學生對這些課程的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其后續專業課的學習。
因此,如何切實有效地進行基礎醫學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將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由死記硬背轉變為在任務完成中牢固掌握,由僅能通過考試轉變成能靈活應用知識,是民辦高職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向。
三、民辦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如何進行項目化教學——以《生理學》為例
生理學有著連接解剖學、組織胚胎學、藥理學、免疫學等醫學基礎學科與后續臨床專業學科的“橋梁”式作用。民辦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課程通常大一開課。在學生剛進入大學這一時期,培養他們“樂學、會學”的能力尤為重要。以“血型鑒定”這一章節為例,教師走出傳統課堂,與相關護理崗位專家和技術骨干就實際操作需要和教學之間的聯系等問題反復交流,首先確定這一章節的學習任務:能準確說出ABO血型鑒定的原理并會鑒定ABO血型。教學目標一:準確說出血型的劃分依據和輸血原則。教學目標二:學會用玻片法鑒定ABO血型,能觀察凝集現象、準確判斷凝集反應。教學目標三:幫助學生樹立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的職業態度,培養其人文關懷精神。教學目標四:學生分成小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務。教學目標五:體現操作過程的規范化、熟練度,小組成員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血型鑒定和任務報告單的書寫。
對整個任務完成過程,教師進行了思考與總結,為后續的實踐摸索提出努力和改進的方向。第一,項目化教學離不開小組合作,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團隊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在初始階段,曾出現學生在團隊中分工不明確的情況。因此,教師可以在課程初始階段給學生一定的指導和督促。第二,理論知識的掌握貫穿在實踐操作中,學生的基礎操作技能是在任務下達時就必須學習的。有的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出現無菌意識淡薄、無菌操作不規范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做好課前的調查和準備工作,課中可以安排一位專業教師實時地對學生進行輔助指導。第三,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不再把知識點直接灌輸給學生,而要做學生的學習伙伴,在學生搜集資料、整理問題、形成知識的過程中給予其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在完成操作任務的過程中逐漸領會核心點。第四,在傳統的教學考核中,卷面理論成績占較大比例,而在項目化教學中,考核離不開特定的職業情境,具體項目或任務設計都應有其評價標準,教師需根據學生具體的完成情況來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方式的轉變也對教師的專業能力、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學生來說,考核的分數對于他們信心的塑造具有關鍵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為了鼓勵學生而在考核中給出高分。在一定程度上,項目化教學的考核比傳統期末筆試更難實現公平。所以在考核過程中,盡量由多位教師同時進行考核,較為客觀地為學生打出分數。第五,在每一階段的項目教學結束后,教師應及時組織開展學生優秀作品展出活動,以利于學生從中獲得成就感。第六,為了讓教師更好地運用項目化教學,學校應開展關于項目化教學的培訓,組織集體交流,專業教師可以去醫院、企業進行實踐交流,將新要求、新方法融入教學過程中。
總之,項目化教學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要求。民辦高職護理專業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充分開展基礎醫學課程改革,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尋找到有效、合理的教學方法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理論學習不脫離職業需求,在不斷熟練技能操作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基本原理,使基礎知識與專業課程深入融合。
參考文獻:
[1]趙衛東,楊學平,周明.高等職業教育中項目化教學法的研究與探索[J].科技視界,2016(16).
[2]肖樂,崔焱,江鳳英,曹園園.項目化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
[3]劉宇.從國外職業教育看我國項目化教學可行性[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3(11).
(作者單位:姜雨佑、劉璐,鐘山職業技術學院;
耿寶峰,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康復醫學科
鐘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