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瑞生
【摘要】現階段,在我國社會整體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過程中,校園教育事業走上了最新改革的道路。特別是在小學思政課堂教學工作中,合理的教學理念融入,能夠利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論述了小學思政課堂上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具體滲透策略,希望能夠利用正確的課堂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整體質量,以此保證學生在最佳的教育環境下,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思政課堂;心理教育;滲透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其在良好的環境下快樂成長。思政課程是小學生素質教育中一個重要的課程開展環節,教師還需要發揮出這一課堂所具有的優勢和特色,保證學生能夠在正確的教育環境下提高綜合的素養。本文就是重點了解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思政課堂中的有效開展和滲透模式,希望能夠利用正確的課堂教育方法,優化學生知識學習的效果,以此促進學生后期的發展和進步。
一、小學生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
造成當前小學生心理存在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我國的教育部門針對校園小學生在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在認知上還存在著一系列的缺失和足夠的重視。具體的問題存在原因如下:一是現在社會發展速度比較快,人們的生活節奏在不斷提高,家長忙于工作,對于孩子的管理一般都是交給祖輩、保姆,或者是托管所等,導致家長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現狀,在溝通上存在隔膜,進而產生一系列的問題;二是在校園教育工作中,由于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教師關注的僅僅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完全忽略了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上教師認為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在教育管理上對心理健康教育比較欠缺,很容易就會忽視它的重要性;三是社會發展的速度在不斷加快,網絡成為人們隨手可用的高科技技術,小學生也不例外。網絡上的信息具有雙面性,小學生很容易受到負面的影響,如果未能及時得到引導和教育,長時間心理上會造成許多問題。
二、在思政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第一,利用各學科知識實現心理教育。校園需要組織學生參與培養,在培養的過程中,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滲透給各個學科的教師,使教師能夠意識到當前小學生心理存在問題的嚴重性,從而保證每個學科的教師都能夠從本學科教育內容著手,開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工作。例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課文的內容,剖析文章的核心思想,了解作者寫作的背景和當時的心情,以此把健康的心理活動滲透給學生;數學學科就可以結合數學的嚴謹性特點,利用多重角度看問題、思考問題等各種模式,教育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要保持一種良好的狀態,做到心細心寬,融入健康的心理教育。而本文所研究的思政課程內容,更是需要結合學生發展的特點,利用思政課程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結合當前形勢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育環境。例如,在學習《科技發展,造福人類》互聯網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帶領學生重新認識互聯網,利用互聯網的利與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引導,使其能夠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學會分辨是非、善惡,了解網絡帶給人類的便利,教會學生利用網絡健康地學習、生活,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思政課堂中滲透有效的心理引導活動。在開展思政課教學工作過程中,想要真正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就需要注重其人文關懷所具有的體現效果,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在思政課堂知識學習的過程之中,接受教師正確的指引,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況。同時,也可以通過思政課堂上的引導,讓學生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更好地完善自身人格的具體方法,從而合理的對自己未來發展的道路有著正確的選擇。例如,在講解《我們生活的地方》這個單元內容的時候,教師想要有針對性的把心理教育內容滲透其中,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恰當的教育方法支持下,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做出貢獻。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家鄉最近發生的變化,從簡樸無人問津變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想一想自己成長這么多年,家鄉有哪些變化。然后再把提前準備好的PPT視頻材料播放給學生,其中主要包括的就是本地區30年來的變化,利用快剪的形式,把每一個時間點的變化呈現給學生。這樣的教育形式不僅僅讓學生回憶曾經養育自己的地方,而且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時間的變化,不但自己在成長,自己的家鄉也會變得越來越美,以此把珍惜時間的理念滲透給學生,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健康良好的心理成長和學習進步。
第三,利用思政課堂靈活轉化學生心理問題。在最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思政課堂工作也需要向著科學化、合理化、專業化的方向所發展,通過靈活性的課堂教學方法,滲透心理教育的內容,能夠更好地把握思政課堂中活動的特點,也能夠發揮出教育的優勢。在教育工作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想要發揮出小學階段思政課程的特點,合理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就需要發揮出思政教育的優勢,合理運用課堂教學所包含的內容和資源,以便于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也能夠為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例如,在講解《家是最溫暖的地方》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需要利用思政課程的特色,改變原有枯燥的課堂環境,使學生的心理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如,很多小學生因為父母對自己的管教過于嚴格,出現討厭父母、叛逆等心理,所以教師還需要通過這樣的課堂教育環境,讓學生意識到家才是能夠給我溫暖的地方。教師可以結合小故事的形式:有個女孩和母親吵架,離家出走,后來一個老板給了女孩一碗面,并向小女孩講述了作為父母的艱辛和用心良苦,深深地觸動了女孩的心靈。女孩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與母親和好如初。這樣的故事能夠有效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讓學生在成長中面對家庭問題時,學會保持克制,為自己尋找良好的解決辦法,改變自己不良思想,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健康心態,進而保證學生在最佳的教育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綜上所述,縱觀我國小學校園內部,思政課堂教學工作實際開展的情況可以了解到,長久以來,由于受到了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課堂上教師所能夠關注到的僅僅是學生對于基礎性知識內容掌握的情況。思政課程一直被忽視,這也影響了課堂教育效果的提升。所以本文也結合以上的內容,重點了解到小學校園教育工作在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思政課堂上心理教育工作的具體開展方法,希望能夠通過有效的思政課堂教育工作實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保證學生能夠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為其后續的良好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錢志平.信息環境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9):207.
[2]張娜.基于“互聯網+教育”的創新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方式[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24):50-51+60.
[3]李濤.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33(9):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