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秋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知識又能促進語言的豐富,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節日文化英語閱讀課是對現行教材的有效補充,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英語學習活動觀指向核心素養,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本文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來探討節日文化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觀;核心素養;節日文化;英語閱讀教學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小學階段的英語課要著重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對英語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態度,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學科自信;小學英語課程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音語調和一定的語言感知能力為基礎,初步培養學生進行簡單的英語日常交流的能力,為初、高中的學習奠定基礎。而這一目的的實現主要依托于英語課堂的教學活動形式。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英語學習活動觀指向核心素養,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學習者學習和嘗試運用語言理解與表達意義,培養文化意識,發展多元思維,形成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中小學英語教師應從學習活動觀的視角重新審視課堂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為學生設計有情境、有層次、有實效的英語學習活動。”
二、節日文化英語閱讀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2018年,我校所在鎮區展開“一帶一路國家節日文化資源在中小學英語課程中的開發與應用”課題研討,鎮區各學校均參與其中。隨著課題的研究,“一帶一路”國家傳統節日以及我國傳統節日的異同得以在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課中展現。粵教版小學英語教材較少涉及各國節日,只有耳熟能詳的春節、圣誕節、潑水節等,這一課題是對教材的有效補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將英語學習與國家實事相結合,讓學生的知識與時俱進。通過中外節日對比,以中國傳統節日為突破口,設計多種課堂活動,讓學生從體驗到興趣激發,最終得到情感認同,學生能夠掌握節日文化以及簡單的英語表達。節日文化走進英語閱讀課,拓展了英語教師的教學思路,傳播和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幫助學生睜眼看世界,打開豐富多彩的英語世界。
三、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下的節日文化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課例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英語課程內容包含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個要素,這六個要素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要求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
下面,筆者以六年級閱讀課The Double Seven Festival為課例來探討六要素整合下的節日文化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The Double Seven Festival是一節以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為主題的英語閱讀課,以七夕的主要語篇為突破口,與泰國水燈節的拓展閱讀做對比,向學生傳遞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教學目標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制定為:(1)語言能力:能夠在語境中初步了解節日相關詞匯及句型。(2)學習能力:能意識到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英語表達自我想法的英語學習觀,激發英語學習興趣,通過了解節日習俗來制定自己的節日安排。(3)思維品質: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培養學生梳理文本的能力,通過對比不同國家的節日能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辯證的思考問題。(4)文化意識:能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和習俗,能領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風俗,激發學生睜眼看世界的意識。在英語課程六要素整合下,基于上述的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活動設計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聚焦主題意義,深入研讀語篇,把握核心內容
教師要明確語篇的主題意義,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親身體驗出發,對語篇的主題、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調整語篇。設計學習理解類活動,為主題學習設計語境,激活學生的已有圖式,為學生補充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以此作為鋪墊,引出要解決的學習任務。
The Double Seven Festival這一課例中,七夕是學生耳熟能詳的節日,但節日背后的民間傳說大部分學生略有耳聞但又不盡了解,對于已經不再沿襲的乞巧習俗也從未接觸,因此,在導入時如何激發學生為數不多的認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活動的重點。筆者首先由一首《乞巧》古詩兒歌導入,輕快的曲調帶領學生輕輕唱和,引入七夕的主題,隨后,引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使學生從文化背景上來了解七夕的起源,豐富學生對七夕內涵的認識,再通過兩個簡單的問答激活學生關于七夕的認知:
When is the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is also called _________.
The Chinese Valentine's Day
The Begging Festival
Both A and B
在激活學生的已知后,由學生自主閱讀語篇并判斷以下句子的正誤:
1.It's a love story between the Romeo and Juliet.
2.The Cowherd's happy family was broken up by his mother.
3. They met three times in a year.
基于以上的導入和活動設計,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住語篇的核心內容,并為學生營造七夕的課堂氛圍,為接下來七夕習俗的開展創造條件。
而在拓展閱讀Loy Krathong Festival中,筆者采取了補充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思維導圖,探索語篇主題,把握核心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探究語言知識,內化文化知識,凸顯語言意義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知識又能促進語言的豐富,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本課中的文化習俗是這節課的重點內容,這些習俗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而活動是學習者學習和嘗試運用語言理解與表達意義、發展多元思維、塑造文化品格、形成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在課例中,筆者設計了多個小組活動讓學生體驗習俗,在做中學,學習語言知識,內化文化知識。
1.搭鵲橋比賽
這個活動設計在閱讀七夕起源并完成句子判斷之后,每個小組負責鵲橋的一部分,在各小組的共同努力下,幫助牛郎織女見面,讓學生可以走進傳說,營造七夕的氛圍,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七夕的興趣,為接下來七夕習俗的學習做好鋪墊。
2.閱讀文本并回答問題
(1)What do people do?
(2)What do children do?
(3)What do girls do?
以上問題旨在培養學生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對文章進行理解、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在問答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知識,這些習俗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英語表達對學生來說晦澀難懂,因此,筆者在講解問題時穿插關于習俗的活動:(1)穿針乞巧游戲,每個學生要穿一根針,那個組最快完成即可齊說“I will be clever.(得巧)”;(2)投針驗巧游戲,每個學生投針一次,浮在水面的學生起立說“I will be clever.”。這個游戲最開始學生是難以置信的,不相信針能懸浮,但當教師演示成功后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
3.水燈節活動
在拓展閱讀Loy Krathong Festival中,泰國水燈節與我國七夕都屬于情人節,但又各有千秋,習俗脫離學生生活的問題在拓展閱讀中也同樣存在,因此,在共同完成思維導圖的同時,筆者通過視頻和大量的圖片將水燈節呈現在學生面前,并按照水燈節習俗安排學生做水燈、放水燈和放孔明燈許愿。
讓學生參與到節日中,在節日的氛圍中共同感受各個習俗的特點,對比兩國文化異同,加深理解,內化習俗,掌握語言意義。這是基于主題情境,通過具體的英語學習活動,凸顯語言學習的價值,實現了語言意義和形式的有效統一。
(三)活用學習策略 強化技能訓練 注重能力發展
在教學中,教師根據不同的主題創設語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和體驗語言的興趣,在發展語言技能和運用學習策略的同時,提升學習能力。策略和技能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教師要由淺入深地設計語言實踐活動,結合學生現有的水平和主題語境,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在本課例中,筆者在導入和語篇理解中設計的問題從選擇、判斷到回答問題,循序漸進地通過一系列穿插其中的主題活動,讓學生由表及里的內化文化意識,加深語言理解,再根據兩個節日設計了開放性問題:
If you go to the Thailand/ancient China, what do you want to do?
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繪制思維導圖,在小組組員的頭腦風暴中,激活學生們本節課所學知識,并在組長帶領下到講臺前進行匯報演說,完成由輸入到輸出的語言學習。開放性的題目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活學活用,最終形成學生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語言學習與運用的能力。
四、結語
英語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也要注重學生思維的培養,不同的語言體現出不同的背景文化,文化知識的豐富能促進語言意義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和社會生活,適當地補充相關的文化知識課程,而節日文化是各國風土人情的集中體現,是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良好補充。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活動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形式,但課堂上的學習不是碎片化知識的拼湊,英語學習活動觀主張課程內容六要素的整合,活動設計要體現課程內容的內在關聯性和統一性。英語學習活動設計要結合主題,合理創設語境,對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能準確把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探討主題內容,逐步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本文中筆者所設計課例仍存在不足,對于語篇內容的挖掘不夠,對于學生思維的培養也存在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仍需要不斷思考和完善,將英語學習活動觀切實地落實到課堂中。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薔.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閱讀教學設計[C].中小學英語閱讀素養研討會,2019.
[3]冀小婷,代俊華.“六要素”整合下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及其實踐[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8.
[4]張文武.課程內容六要素整合理念下的初中英語教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