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融 周丹
摘 要 宜春市始終以“生態立市、綠色崛起”發展戰略為引領,以構建“森林和樹木為主體,城鄉一體、穩定健康”的城鄉森林生態系統和建設“森林宜春”為目標,力求實現綠色發展、綠色惠民、綠色強市。近年來,為貫徹落實森林鄉村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宜春市積極組織開展森林鄉村建設工作。基于此,從森林鄉村理論概述、建設動能、建設路徑、主要成果等方面介紹了森林鄉村建設的發展方式。
關鍵詞 森林鄉村;理論概述;建設動能;建設路徑;主要成果
中圖分類號:F323;D422.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58
1 森林鄉村理論概述
森林鄉村是指自然生態風貌保存完好、鄉土田園特色突出、森林氛圍濃郁、森林功能效益顯著、涉林產業發展良好、人居環境整潔、保護管理有效的生態宜居鄉村[1]。國家(省級)森林鄉村是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省林業局)組織指導各地,運用一定的評價方法、量化指標和評價標準,通過綜合評價,將鄉村綠化美化達到評價標準的鄉村(以行政村為對象)認定為國家(省級)森林鄉村。
2 森林鄉村建設動能
2.1 政府重視,強力推進
為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宜春市按照“建設森林宜春、實現綠色崛起”的總體要求,結合全市“優環境、促發展”大討論活動,以“呵護秀美自然生態環境”為抓手,市委、市政府把鄉村綠化美化列入重要工作內容。在《江西省省級森林鄉村評價認定辦法(試行)》《江西省省級森林鄉村考核評價指標》《江西省林業局關于進一步做好國家和省級森林鄉村創建有關工作的通知》《江西省林業局關于組織開展2020年度省級森林鄉村專家評審的通知》的指導下,結合實際,宜春市林業局印發了《宜春市省級森林鄉村評價認定工作實施方案》,落實責任主體,狠抓建設實施,強力推進森林鄉村建設。
2.2 底蘊深厚,干群推動
森林鄉村是對鄉村自然生態風貌、鄉村生態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是鄉村風景林的發展方向,也是推動鄉村綠化美化的重要舉措。
鄉村風景林多數是由歷史遺留下來的村落宅基風水林轉化而成,在宜春市歷經千百年傳承,與當地傳統習俗與文化緊密相連,為當地阻擋風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留住鄉愁,一直以來都受到百姓的保護。鄉村風景林既是研究地帶性森林植物群落和地方文化與歷史的重要材料,也是構建鄉村生態景觀的重要元素,具有較高的生態服務功能和景觀文化價值[2]。但由于種種原因,不少地方的風景林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廣大基層干部群眾迫切希望搞好鄉村綠化美化,通過挖掘地方文化內涵激發鄉村建設的主動性,建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3]”的森林鄉村。
3 森林鄉村建設路徑
3.1 科學規劃,專家評審
合理布局,統籌做好森林鄉村建設規劃工作。依規重點抓好鄉村出入口道路綠化、水旁綠化、庭院美化,做到“村在林中環境美,林在村中生活美”。宜春市林業局組織專家組開展評審評價工作,對鄉村自然生態風貌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森林綠地建設、森林質量效益、鄉村綠化管護、鄉村生態文化等一級指標及村莊風貌、生物多樣性、村莊規劃布局、生態修復治理、森林覆蓋率、鄉村風景林、森林健康狀況等內容加以評價、分析,結合村莊綠化提出實踐性意見并打分,擇優上報。
3.2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保護現有植被,講好樹木故事。許多村莊有自然形成的后背山,大多數林相景觀保存完好,具有生物多樣性等特征。應加大對現有樹木保護,鼓勵村民種植四旁樹、庭院樹,美化居住環境。同時,對古樹名木進行掛牌監管,打造出樹木文化,將樹木文化融入村莊文化,營造保護傳承氛圍。適地適樹,發展地方特色。采用香樟、木荷、楓香、桂花等地方特色鄉土樹種,并考慮各樹種物候差異,建成四季有看點、處處是美景的美麗鄉村;以出成效為目的,從村容村貌改觀、農民增收、文化建立、康養功能等方面入手,讓村民親身感受綠化成果,從而自覺參與綠化,并提升管護樹木的自發性。
3.3 多元投入,保障建設
森林鄉村建設既是生態工程,更是社會工程,需要大量的建設資金。宜春市結合新農村建設、森林城鄉建設、森林“十創”、生態文明建設等項目開展森林鄉村建設,多元化整合項目資金。同時吸納社會資金,以認種認養、義務植樹等形式,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個體私營業主捐資保護、改造、新建鄉村風貌,最終建成“村美、業興、家富、人和”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4]。
4 森林鄉村建設主要成果
宜春市扎實推進“森林鄉村”建設,將綠化美化較好的行政村列入森林村莊建設點,打造森林鄉村建設示范帶,致力形成一批在省、市有一定影響力的精品綠化村。2020年1月23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5]。其中,宜春市44個村上榜。目前,宜春市又有99個村正在申報省級森林鄉村。如表1所示,為宜春市入選國家森林鄉村名單,表2為宜春市申報省級森林鄉村名單。
參考文獻:
[1] 郭林濤.森林鄉村——鄉村振興的新模式[J].決策探索(上),2020(4):17-19.
[2] 莊雪影.廣東珠三角地區與香港風水林植物組成及其保護[J].廣東林業科技,2012,28(1):72-76.
[3] 羅雪嬌.貴州山地鄉村風景“如畫美”認知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6.
[4] 曾詩淇.鄉村美中國美全國各省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展示[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5(10):18-35.
[5] 海明.國家林草局公布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J].綠色中國,2020(8):60-80.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