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
【摘? ?要】? 初中階段作為承接小學學習、奠定高中學習基礎的重要時期,越來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是根據新課改提出的最新數學課程標準所衍生出的新型教學手段,它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素質教育的階段內,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他們發現問題、通過小組協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 初中數學;小組合作;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是指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小群體的綜合力量,為實現同一目標或解決同一問題,激發學生運用自身能力,協同合作,共同學習,從而達到提升小組中每個學生個人能力的目的,解決學習中的難題。經過長期的實踐教學證明,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的高效教學手段之一。新發行的《數學課程標準》也表明: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個人學習意識的激發,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充分、全面的數學團隊活動的機會,在小組合作中引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掌握基本技能、形成數學思維,帶領他們進行團隊協作活動和反思,從而實現數學學科的高效學習。本文就從把握課堂教學節奏、豐富小組合作形式、合理分組三方面進行簡單分析探討,用以教學交流,共同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一、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基礎教育包括小學和初中,在基礎教育階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學生和教師的任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即使在不斷進行教育事業改革的今天,仍舊是以打好學生學習基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為主體要求。不同的是,課程改革關注了當前學生被迫進行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問題現狀,開始提倡一種以學生積極主動性為參考點,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樂于學習、勤于探究,培養學生在與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協同合作中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對所得結果進行分享交流的能力。想要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收益最大化,必須從整堂課的教學節奏入手,明確課前、課中、課后小組合作的目標,從大局入手,整體把握,保證課堂進度和效率。
例如,“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是初中階段的一項重點內容,它緊密地聯系了日常生活與所學知識,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學習這一章的內容,如課前給他們出一道生活實際的題:“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網購走入大眾視野,某購物網站的年銷售額從2016年的200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392萬元,問該購物網站平均每年的銷售額增長百分率是多少?”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好,再在課中提出問題:“類似這種利用一元二次函數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還有哪些?”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后得出還有“樓房房價增長率、利潤率、球賽賽制等等都會涉及相關知識”。在這個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就提升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將被動的課堂轉化為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豐富小組合作形式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傾向性地、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增強與他人團結合作的能力,在協同合作的過程中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也看到他人的長處,加以學習,提高集體融入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彼此之間信息交流、分享的能力,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想要激發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培養他們小組合作能力,需要我們堅定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運用多元化、信息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開展教學工作,不斷豐富小組合作形式,確保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結合國內外優秀小組合作教學經驗,再針對班級的教學實際進行改進與優化,真正將提升合作共贏的團結意識作為工作重點,確保教育工作落實到實處。
在學習“圓和圓的位置關系”相關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討交流,如“涉及位置關系的內容我們還學習了哪些?”“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包括什么?”“圓和圓的位置關系同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有什么異同點?”“圓和圓的位置關系如何判斷?”等話題,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表不同看法,最后引出圓和圓的位置包括相離、相切等數學概念。通過具體的問題引導他們有針對性地思考、交流、分析、總結歸納,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益最大化,還可以讓他們將討論所得結果用多媒體形式展示出來,由每個人負責一部分的制作,一個人專門負責講解,再將他們展示、講解的樣子錄制成視頻,上傳教學云端,保存成為教學資料,不斷培養學生學習自信心。
三、合理進行小組分組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當前較為流行的開放式教育的一種,強調的是學生個人意識與能力的開發,在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增強交際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高效的前提是合理的分工,我們的小組分組一定要按照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合理配置、公平公正的原則來進行,不能只注重優等生而忽略了其他學生的學習感受。
按照現在的班級人數,小組多以4至6人為一組,分組的原則以學生的知識水平、交流能力、動手能力等多重能力進行合理搭配,并讓每個學習小組推選一名組長,負責具體事宜,簡單來講可以總結為八個字:“組內異質,組外同質”,再每隔一個月考查一次小組整體情況,將有需要的小組進行合理微調,確保每個學生都有相對寬廣的學習和發展空間,在競爭與合作之間充分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和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就可以以四個人為一組進行分組,每組一名學生負責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一名學生負責查找、總結相關數學概念,另外兩名學生則一人負責驗證,一名負責匯報小組學習成果。真正實現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發揮每個學生的作用,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彼此學習、交流中得到啟迪和幫助,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便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培養其良好的心理品質,在組間交流、討論、互動的過程中,能有效促進學生思維模式的建立,實現生生之間的能力補充。在初中的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當大力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推廣,確保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樊蘭蓉.初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有效性的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