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曦
摘 要:激勵是調動個人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心理、情感等內在需求出發,引入激勵教育手段,促使學生以高昂的熱情參與到課程學習中來。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出發,結合學生主體需要設計激勵教育措施,以期對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提供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激勵教育;教學實踐;有效應用
近幾年,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與進步,激勵教育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與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激勵教育強調的是通過外界的干預激發和喚醒學生內動力,促使學生用自己的力量實現自我成長。具體來講,根據學生主體需要以及小學語文課程要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滲透激勵教育:
一、立足學生主體,滲透分層激勵
基于新課程改革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確定,教師在滲透激勵教育的過程中,應強調學生主體的差異化需求,即從學生的客觀實際出發,分析學生對不同激勵手段形成的反應,進而因材施教形成良好的激勵效果。班級中的每個學生的個人素養不同,個性也不同。為此,教師要通過每個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一些靦腆的學生,教師要適當地鼓勵學生;對于一些比較缺乏主見的學生,教師可以用一些鼓勵性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對于成績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建議性的鼓勵手段,以此來使這類學生對所學到的知識舉一反三。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不該只是教授學生知識,還應該在教課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感情交流,教師要尊重學生,這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重要的激勵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著重注意,要始終對學生表現出尊重,能夠習慣性地使用禮貌用語。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付出真摯的情感,用鼓勵性的教學手段與情感教學相結合,才能起到對學生真正的教育作用。在語文課程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應該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層次劃分,將語文學習成績、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發展潛力作為層次劃分的標準,為每一個層次學生設計差異化的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觀察學生的發言、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等,盡量在第一時間內通過鼓勵的手段來引導學生,使學生對教師鼓勵的印象加深。在這個基礎之上,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的時間節點,如果有所延遲,可能會讓學生認為,教師是勉勉強強給他們表揚、鼓勵的。教師要讓學生能夠通過縱向對比認識到自我發展潛能,并在目標的激勵下不斷發揮主觀能動,在差異化中實現共同成長。
二、優化課堂氛圍,滲透環境激勵
環境對于個體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在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善于創造積極向上的環境,激勵學生展現發展潛能。例如在《驚弓之鳥》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素材,營造情境:秋風瑟瑟,天氣逐漸寒冷,一群大雁結伴飛往南方。然而有一只大雁,邊飛邊鳴叫,這時它突然聽到“嘣”的一聲……這只大雁會有什么反應呢?是哪兒發出的聲音?是有人拿弓箭射雁嗎?通過情境創設教師將學生引入到故事氛圍之中,并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由討論,讓學生在生動、開放的環境中獲得激勵。
三、基于學生興趣,滲透情感激勵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激勵教育設計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引入情感交流,促使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在情感的激勵下不斷思考與探索。例如在《月球之謎》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根據小學生好奇心重的特點,為學生提供關于月球的相關材料,并提出問題:月球是從哪兒來的?上面有些什么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人類未來有可能移居月球嗎?古往今來人類為了探索月球都做出了哪些努力?教師通過科普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情感的參與下調動內在的探究欲望。
四、設計比賽活動,滲透競爭激勵
小學生的好勝心強,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年齡特點設計比賽活動,利用競爭激勵學生不斷探索、前進。例如在《西門豹》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為學生設計角色扮演活動,并通過各小組的表現進行比賽競爭,利用教師評價與學生投票的方式選出最佳表演小組。再如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閱讀指導中,教師圍繞“愛國主義”的主題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激發學生的創作表達熱情。通過比賽,學生能夠在對比中形成自我發展的動力,進而在競爭中不斷自我激勵,提升學習效果。
五、做好示范指導,滲透榜樣激勵
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榜樣的引領下我們能夠看到自身成長的空間,獲得自我發展的動力。在小學語文教學指導中,教師應以身作則,從自己的言行舉止出發,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借鑒的參照,并在模仿中提升自我;教師可以設計“身邊的榜樣,前進的力量”等主題活動,從學生中間選出值得大家學習的榜樣,讓學習榜樣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成長,并為學生加油鼓勁,激勵學生認識到自己與身邊人的差距,并將其轉化為自我成長的動力,在學習中主動要求自己,實現自我發展。
六、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激勵教育的有效應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發展動力,提升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基于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探究多元化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在激勵中主動展示自我,從而提升語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豆英.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學周刊,2020(7):121-122.
[2]高賢琴.探析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20(1):60.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省級規劃課題“挖掘鄉土文化資源開發農村學校校本課程資源的研究”階段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