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瑋
摘 要:有理數及其運算是初中數學的重要教學內容,學生只有學好這部分內容,才能為學習其他數學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針對初中數學有理數及其運算的有效教學策略,從創設情境、自主探究、運算方法三個方面展開了論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有理數運算;有效教學;創設情境;自主探究;運算方法
進入初中,學生所接觸的“數”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有理數隨之出現。有理數的概念是初中生必須掌握的內容,而有理數的運算則是一切運算的基礎,更是代數運算的入門,有理數及其運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師應該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概念,熟記運算法則,同時加強對學生運算方法的指導,將深奧的有理數問題簡單化,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有理數及其運算的相關知識,提高有理數教學的有效性。
一、積極創設相關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對外求知的探索源頭,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在課堂上表現得積極活躍,樂于學習和思考,從而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收獲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負數”時,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在課件上展示出生活中常見的關于“負數”的畫面,如溫度計顯示-2℃,存折上的支出都帶有“減號”,大米包裝袋上標注著“10kg±100g”,從而引起學生的熟悉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有理數大小的比較”時,題目中有分數、小數和整數,教師可以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有理數,其中扮演小數的同學坐在一起,扮演分數的同學坐在一起,扮演整數的同學坐在一起,此時教師要求所有同學都坐在一起,可是“分數、小數、整數”卻屬于不同的“類”,那應該如何打破界限全部坐在一起呢?學生自然會想到應該化成統一的形式,也就得出了比較這些有理數大小的方法。如此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有理數知識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使學生主動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注重開展自主探究,培養學生探究意識
新課改進一步強調了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應該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將探究教學落到實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精神。所謂“自主探究”,就是讓每個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特有的思維方式自由地、不受約束地去觀察、發現和探索,從而獲取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取的知識是深刻的,并且是自己真正理解的,在合適的時間和環境中展開自主探究,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可以先給出學生如下算式:①22-(-3)×(-2)×2= ②12×(32+5)÷7= ③-32-(-16)×2=,然后詢問學生上述算式中包括了哪些運算,引導學生辨析代數式所含的運算。在學生正確回答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何進行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呢?”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根據已經學過的知識嘗試計算,自主總結運算順序,并且彼此討論和交流。接著,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展示探究結果,并且在學生已得結論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和評價,師生共同得出正確的運算順序。通過開展自主探究,學生進行了自主建構,擁有了不受外界干擾的、屬于自己的獨立思考時間,使其自主意識、探索精神及創造能力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發,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加強運算方法指導,提高學生運算能力
如果說有理數的運算是一座壯麗輝煌的大廈,那么運算方法就是施工建筑的手段。運用簡便有效的運算方法解決有理數運算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感性認知不斷積累的過程,當這種認知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產生質的飛躍,也就是數學思維的誕生。由此可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學生運算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在做題時靈活選用,從而加快學生解題速度,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這道有理數計算題:求1+2+3+4+5+…+19的值。這道題說難也不難,只含有加法運算,可是說簡單也不簡單,因為含有太多的數字。部分學生會采用最基礎的解題思路,也就是將19個數字依次相加,得到最終答案,可是這種方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容易“一步錯,滿盤皆輸”。此時,教師就應該將“湊整求和法”傳授給學生,也就是將相加為整數的兩個數結合在一起進行運算,那么這道題就等于“(1+19)+(2+18)+(3+17)+…+(8+12)+(9+11)+10”,進而等于“20×9+10”,最終結果為190。通過湊整求和法,可以極大降低運算難度,顯著提高解題效率,因此教師應該結合不同的題型,將最合適的運算方法傳授給學生。
綜上所述,有理數及其運算在初中數學知識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運算能力等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教師應該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積極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有理數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數學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建生.認識方法用好方法:《有理數》中的數學方法[J].初中生世界,2016(33):39-41.
[2]張克年.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甘肅教育,2017(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