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彥妮
摘 要:對于學習而言,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就是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中,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實施,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個性化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寫作技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升教學課堂的效率,培養學生的寫作情感,讓小作文真正擺脫內容空洞、缺乏感情等問題。
關鍵詞:個性化角度;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基本策略
對于語文寫作來講,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受到教師教學方式的影響,無論是寫作方式,還是情感表達,學生都可以通過教師的特定教學方式和教學情境掌握。在個性化角度下,小學作文教學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不知道寫什么、不知從何寫起等。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上,教師必須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注重學生寫作信心培養,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鑒于此,以下我們將對小學作文教學的創新進行全面分析。
一、個性化角度下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缺乏個性化教學意識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太過于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化往往被忽略,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在寫作時完全提不起興趣。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作文基本上都是維持在直觀表達上,也就是說學生看到什么就會寫什么,如果教師不將學生的個性化最大限度地發揮,那樣往往使得學生的寫作呈現出空洞化,完全沒有真情實感可言。學生的寫作的方式也會受到教師教學方式的影響呈現出一定的思維定式,完全限制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二)作文教學的主題單一
很多的小學作文教學,教師往往都是一些命題式的寫作,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無論是寫作還是學習,都會限制在題目上,既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思維拓展,使得小學作文的教學質量停滯不前。再者,就是教學的框架式束縛,很多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時,往往會要求學生寫作文按照教師給的框架進行寫作,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本身具有的個性化完全被限制,學生內心的真情實感表達不出來,寫得內容完全是一些空洞的想象,根本沒有說服力,而且很容易使得學生的學習形成依賴性,完全不利于個性化發展。
(三)教學評價缺乏公正性
新時代的教育遵循人文主義平等化教學,但是,就目前的小學作文教學分析,很多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等級化評價較為嚴重,以學生的成績優劣將學生分為優秀、良好、較差等等級。這樣的教學評價下,教學沒有針對性,學生自身的優點得不到發揮,個性化被掩蓋,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也不利于學生寫作的逐漸提升,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個性化角度下小學作文教學的創新策略分析
(一)借助于信息技術,學生自主選擇寫作素材
很多時候學生對于素材的積累往往會受到教師思維的限制,也就是說教師讓找什么學生就找什么,這樣學生完全就會失去學習的自主權。因此,在素材積累時,學生要借助于現有的信息技術對作文素材進行自主式選擇拓展。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不斷應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素材的積累創造了很多好的條件,既可以彌補學生生活經驗的不足,又可以讓學生自主根據主題進行全面化拓展。
例如,以“秋天”為題寫作文,學生可以寫風景,也可以寫自然,更可以寫懷念,或者是一些科普類的等。學生根據寫作的主題搜索素材,如:秋天關于美景的表達等。如:以“愛國”為題,學生可以搜索一下像紅色資源、社會正能量等相關的素材;以“人物事跡”為題,學生可以搜索一些像“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時代先鋒”“最優秀少年隊員”等相關的素材,這些主題式的素材搜索,既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到作文寫作的方式,又可以讓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加寬闊,寫作時就會形成條理化的思路。
(二)構建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生視野
閱讀與寫作永遠都是一個結合體,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而閱讀則是寫作最基本的學習過程。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如何才能使得學生的寫作水平到有效地提升呢?那么教師就必須要把握好課外閱讀的開展,構建多元化的閱讀體系,讓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在閱讀過程中逐漸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寫作的方式,這樣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就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例如,在學習《北京的春節》時,學生會對春節產生很多的興趣,這時教師以《家鄉的風俗》為主題進行閱讀探究,讓學生自主搜集關于節日的寫作素材,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課外閱讀書籍,也可以讓教師進行推薦。教師根據學生的寫作需求可以推薦《中國節》《端午節》等民俗節日的文章,讓學生深入了解節日的內涵和長輩對風俗的傳承,使得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得到拓展,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不會亂說一氣、想到什么寫什么了,而真正地實現寫有所想,而不是完全依據虛構想象進行,進一步提升文章寫作的情感深度。
(三)借助于課上課下活動,實現學習資源的共享
語文的寫作水平提升和學生的表達能力具有很密切的關聯性,但是,從培養策略上分析,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沒有很好的辦法,只能通過多聽多說,不斷練習進行。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和課外時間,讓學生根據寫作主題進行聽、說訓練。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詩詞歌賦組織活動,如:“最傷感的詩詞朗誦”“我心中最具才華的詩人”等語言表達式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可以聽取別人對某個詩人或者某個階段的詩人了解的情況,這樣學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學習資源,根據他人的見解融入自己的看法,漸漸地學生就會敢于表達,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通過自己的描述、修飾表達出來,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綜上所述,小學作文的教學,既是能力的培養過程,也是學生不斷積累的過程。在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學的教育不斷在創新改革,新時代的語文教師,必須要提升自身的素養,轉變教學理念,構建多元化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語文寫作的核心,實現作文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吳江蕊.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淺談中學語文寫作教學如何做好素材積累教育[J].新課程,2019(2):129.
[2]許小濱.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初探[J].教師,2019(6).
[3]楊林.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