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
摘 要:小學生的思維邏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發育完善,而數學學科本身具有強烈的思維拓展性,越往高年級數學的邏輯性越強。除了在數學課堂開展的基本教學之外,數學作業的布置,也是為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的。數學作業的有效性設置,能夠對課堂知識進行總結鞏固,讓老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引導高年級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有效性作業
教育行業是為國家培育高素質接班人的基地,我國的教育理念基本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后作業輔助,進行各學科的知識鞏固。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還不成熟,面對各類新鮮知識都有著強烈的探究學習興趣,數學是培育孩子邏輯思維的重要學科,小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數學邏輯思維也會相應地發生質的變化。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與作業設計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階段合理設置,制定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的教學方案,有效地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尊重學生的思維個性發展,將所學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明白知識來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的真諦。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意義
現在的教育模式比較死板,都是按照固定模式進行數學教學,沒有關注到小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思維變化,一直應用傳統教學方式,公式化的作業設計會限制學生天性發展,數學成績難以得到提高。在教育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分段針對性的作業設計,尊重學生思維個性發展的差異性,利用課后作業幫助學生補充知識點,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充分加強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年級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逐漸趨向成熟,也面臨升學壓力,因此在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老師要充分激發高年級小學生的數學熱情,開展有效性作業設計,融入數學趣味性,知識和年齡階段的分層,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對作業設計進行開放性創新升級,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從各方面引導學生思維創新拓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綜合全面發展。
二、注重數學作業設計的分段性
小學是孩子成長發育最快的時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孩子的身體發育和思維能力都呈現階梯式分段性上升的趨勢,對此,教育工作也要相應地進行創新設計,采用適合小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低年級教學是教導學生認識基礎數字,學習加減乘除計算的過程,到了高年級會加入很多應用題,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讓學生去分析解答問題,所以數學作業設計不能一直保持固定模式,要結合孩子的年齡增長與思維發育,設計出符合小學生高年級思維邏輯發展的作業。
例如,數學中圖形的學習,低年級小學生學習圖形的時候,就是老師帶著孩子認識基礎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平面圖形,主要是讓孩子能夠學會分辨、記憶圖形的形狀。而高年級小學生學習圖形則是要學習計算圖形的面積和體積,從長×寬(a×b)的面積計算,到長×寬×高(a×b×h)的體積計算,不斷深入學習探索數學知識更深奧的領域。對于圓形的認識也從簡單的認識圓形到計算圓的周長C=πd或者C=2πr,圓的面積S=πr2。可以說,低年級的數學知識就是讓孩子認識數學的表面知識,而高年級的數學知識則是強化實踐應用能力,各種計算公式法則都是能夠應用到生活實際的。所以高年級小學生的數學作業設計要相應地改變策略,進行分段性設計,結合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讓高年級小學生將所學知識充分應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探索更多隱藏的數學規律,促進邏輯思維不斷成熟。
三、明確數學知識的實踐作用,設計實踐性作業
當代小學生基本都生活在富足安逸的家庭中,在網絡覆蓋的環境中,基本都是依靠電子產品去了解世界,很少有實踐的機會。小學數學教學從低年級開始是以理論知識為主,但是到了五六年級,就逐漸注重數學的實際應用,教學模式也會發生改變。傳統數學課堂教學存在局限性,通過老師的教學,小學生可以理解應用題,并根據公式進行計算解答,但是所學知識只能在課后作業中體現,得不到實踐應用。
數學知識是為了滿足生活所需,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自主學習能力,進行高年級作業設計的時候,老師要設置實踐性作業,讓孩子深入實際生活,學會在生活中分析總結數學規律。過年過節的時候,一些廠家都會搞促銷活動,各種商品有不同的折扣。六年級開始學習百分數的應用,老師可以布置課后實踐作用,讓家長帶著孩子去完成作業。比如,商場賣衣服的地方有活動促銷,換季全場衣服七五折,一件羽絨服現價288元,那么羽絨服的原價是多少?讓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的百分比知識進行問題計算。題目要求的是計算羽絨服的原價,可以利用公式“原價=現價÷折扣”進行價格計算,原價=288÷75%,得出羽絨服原價為384元。如果是知道原價,在打折的條件下求現價,就是現價=原價×折扣。還有的題目是給出原價和現價,要求學生算折扣,那么折扣=現價÷原價。讓學生通過實踐作業,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實際聯系,并且面對多變的數學題目,能夠靈活運用思維,在生活實踐中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問題解決能力,使高年級小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進入初中高中學習更深奧的數學也能夠保持良好的邏輯思維,掌握數學規律。
總之,教育行業對學生的培育是為了國家的發展,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國家不僅要關注學校的考試分數和升學率,更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數學學習是生活實踐的基礎,能夠拓展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所以老師在進行小學高年級的數學作業設計時,要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與思維做出改變,進行分層設計,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發育,培養小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錦秀.淺談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研究,2013(29):77-78.
[2]李富強.優化課堂作業設計,激發學生數學潛能:淺談小學高段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