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國情感教育對少先隊員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少先隊員愛國情感培養現狀的分析,提出以音樂為載體培養少先隊員愛國情感的觀點,提倡理論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融合時代元素豐富載體形式等,并最終進行教育活動實踐。
關鍵詞:音樂教學;少先隊員;愛國情感
一、引言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學階段是在少先隊員中開展愛國情感教育、培養青少年愛國情懷的關鍵時期,是傳承忠誠、愛黨愛國、矢志不渝、勇于拼搏、自強不息這些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環節。音樂是每一位少先隊員及教育工作都熟悉的載體,是少先隊員學習的必要科目,它已融入每一位隊員的生活中,它能夠把愛國情懷形象生動地呈現在隊員面前,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1]。因此,以音樂為載體進行愛國情感教育,將有利于少先隊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少先隊員愛國情感培養現狀
現階段,我國高度重視少先隊員愛國素質的培養,具備熱愛黨、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也是優秀少先隊員必要且重要的標準。廣大輔導員也已意識到少先隊員的愛國情感是尊師守紀、樂于助人、熱心服務、艱苦樸素等其他道德素養的先行基礎,是能夠跟其他道德素養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核心素養[2]。然而,在現階段少先隊工作的推進過程中,少先隊員愛國情感的培養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1.注重形式,忽視成效
如果說愛國主義情感是一粒種子,需要廣大輔導員將其根植于少先隊員心中,那么除了播種以外,更需要注重它的萌芽和成長。
與當地多所學校的少先隊大隊輔導員交流、學習中發現,所有學校均有開展升旗儀式、愛國故事宣講等活動,說明學校對少先隊員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重視。然而,現階段的愛國情感教育工作常常流于形式,僅僅是為了儀式的舉行或活動的開展而舉行或開展,出現了輔導員與隊員的思想不在同一頻道的情況。例如,在舉行升國旗儀式時,會出現學生不夠莊重肅穆,在講愛國故事時隊員容易出現交頭接耳等現象。學校對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重視,沒有得到良好的成效與結果,因此,我們需要通過觀察少先隊員日常學習、生活和活動開展情況,明晰他們的行為習慣,體會他們的豐富情感,從而發現愛國情感是否根植于隊員心中。
2.注重整體,忽視個性內在需求
學校開展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活動通常是面向全體隊員的,但更偏重愛國主義思想觀念和政治觀念的形成以及愛國行為的訓練,而較少從個體內在需求出發探討愛國情感的重要性。朱小蔓教授指出:“愛國主義教育本質上不是事實、認知或技藝的教育,而是價值態度的教育。”人對價值、態度的學習不同于認知的學習,它是人情感認同、主觀情愿、自覺趨近的過程,它的達成和實現必定是人的內在要求,而不是外部的強加[3]。因此,我們應該從隊員的情感需求出發,從不同類型的隊員的個體角度出發,探討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開展。
3.注重規范,忽視多樣性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頒布為少先隊員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提供了不少方法方式和理論依據[4]。然而,少先隊員活動開展過程中往往是信息的單向轉輸過程,很少能夠調動起隊員、家長、社會等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類活動的開展也較為單調,缺少互動性,缺少創新性,特別是音樂、戲劇、美術等藝術元素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運用不夠廣泛。
三、以音樂為載體培養少先隊員愛國情感
少先隊員正處于良好習慣的養成階段,這時的教育引導作用十分關鍵。紅歌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特殊載體,其音樂內涵非常豐富,飽含愛國情操和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以及為理想、為事業勇于斗爭、不怕艱辛、不怕犧牲、大公無私、團結奮進的精神等。可以說,紅色歌曲教育可以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這些音樂內涵能夠滲透于隊員的思想,從而促進隊員良好習慣的養成,使其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5]。
1.理論與實踐教育相結合
在少先隊員愛國情感培養過程中,經常采用較為正式的理論教材,為孩子奠定正確、向上的理論基礎,但少先隊員們通常缺乏生活的閱歷,對理論很難完全理解并產生共鳴,容易形成反作用,讓隊員產生抵觸心理,因此,需要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結合起來。音樂是聽覺藝術,作用于人的感官,容易觸及人的情感,因此,對少先隊員的情感、世界觀、思想情操、道德觀的形成能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音樂是當代少先隊員從小就接觸的一種表達方式,以音樂為載體進行實踐教育,能夠幫助少先隊員接受理論知識,并實現對愛國情感的美好表達。
2.融合時代元素,豐富載體形式
革命歌曲飽含著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理想信念,通過音樂的內涵能夠架起與少先隊員進行心靈溝通的橋梁,引導少先隊員養成良好的習慣,并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然而基于不同的時代背景,少先隊員們對革命歌曲并不熟悉,也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義,為此,發揮好音樂的載體作用,可多方面豐富載體的形式。可以從少先隊員喜愛的偶像出發,發現一些明星翻唱的歌曲;可以用大家容易接受的演唱方式進行音樂改編;可以在音樂中穿插旁白和劇情,讓少先隊員更加了解歌曲的含義;可以編制音樂劇,調動少先隊員的創新思維,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這些多變的載體形式,融入了少先隊員喜愛的時代元素,有利于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
四、以音樂為載體的愛國情感教育活動實踐
以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圍繞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增進少先隊員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我校組織開展了“童心永向黨,紅歌頌中華”為主題的歌詠比賽活動,要求全體少先隊員用心、用情、用行動去歌唱,歌唱祖國的繁榮昌盛,創建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本次活動時間為期兩個月,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進行作品征集及海選,爭取全部少先隊員參與到活動中。第二階段進行各中隊比賽。活動要求歌唱及表演內容要積極向上,突出主題;服裝有創意,整齊統一,整體精神面貌良好;表演時隊形整齊或有特色;把握作品風格,音準、節奏、語言表達準確,表演處理得當,情緒飽滿。
為豐富活動的形式,調動全校少先隊員的積極性,達到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效果,活動與傳統的音樂比賽相比,進行了一些創新。
1.鼓勵全員參與
參賽中隊必須30人以上,每中隊設指揮一名。
2.鼓勵形式多樣
鼓勵隊員采用載歌載舞等多種形式進行比賽,要求演唱兩首歌曲,其中一首必須是國歌,另一首歌曲要求是優秀革命歌曲或歌唱偉大祖國的歌曲,難度適中,具有藝術性又適合隊員思想感情的表達。
3.鼓勵學生創作
學校提供鋼琴、電腦、麥克風等設備,由各中隊自行錄制或轉制音樂背景,可添加旁白,或添加劇情,或修改音樂的演唱方式等,但內容須積極向上。
為期兩個月的活動開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每周一升國旗儀式顯得更加莊重肅穆。隊員們在比賽過程中了解了國歌的歷史和精神內涵,能準確地唱好國歌的歌詞和旋律,能按要求遵守演唱國歌的禮儀。隊員們用嘹亮的歌聲弘揚了革命傳統精神,凈化了自己的心靈。大家紛紛唱響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主旋律,營造了禮贊新中國、奮進新時代的濃濃氛圍。活動大大激勵了隊員們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錘煉品德修為、努力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意識。
五、結論
音樂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利用音樂為載體,培養少先隊員愛國主義情感具有重要的優勢與意義。文章深入分析了少先隊員愛國情感的培養現狀,提出以音樂為載體培養愛國情感的觀點,提倡理論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融合時代元素豐富載體形式,并開展“童心永向黨,紅歌頌中華”主題活動進行實踐運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少先隊員愛國主義情感培養過程中,將進一步通過音樂滲透愛國情感,使隊員在音樂藝術的熏陶和感染中得到心靈的滌蕩,感受并學習先輩們的愛國情懷。
參考文獻:
[1]劉光霞,張易.培育愛國之魂 奠定人生底色[J].中國德育,2019(8):63-65.
[2]朱瑞菊.培養小學生國家意識的少先隊校本活動課程設計[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6.
[3]朱智慧,李姍澤,魯雯.藝術符號理論對少先隊愛國情感教育的啟示[J].中小學德育,2016(10):17-19.
[4]賈寧.以體驗教育活動為載體培育小學生愛國觀探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5]梁學民.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強化愛國主義教育[J].才智, 2017(11):151.
作者簡介:張慧綸(1977—),女,漢族,廣東南海人,就職于廣州市海珠區江南新村第二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