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平
摘 要:課堂改革不斷深入,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策略的教學具有重要作用,可引導學生對已知信息進行操作變形,將復雜知識簡化,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基于此,本文將從貫穿問題,設置情景、思考中體現分析方法、構建數學模型課程這幾方面出發,旨在促進數學問題解決策略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解決策略;教學有效性
在數學課堂之中,學生通過自身所學知識技能,正確解決問題,強調探索精神、應用意識、實際操作、合作精神等。問題解決屬于目前教育重點研究問題之一,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利用現有素材及資源組織問題解決活動,以教科書為問題解決教學的基本,讓學生從數學角度對數學知識綜合應用,解決簡單問題,提高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1]。
一、貫穿問題,設置情境
對于“數學問題解決”界定其概念過程中,重點對問題解決教學中,應當從問題引入知識,探究原問題時不斷有新的問題產生,讓整體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為核心開展,好的問題可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意義更好的理解人,讓課堂充滿生機,學生將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有效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學中以一定情境下提出問題,應當注意情境是否貼切自然,不僅可激發學生求知欲,還與學生認知規律及認知水平相符,充分反映當前的數學教學內容[2]。
如,二次函數的應用教學過程中,為了加強學生對二次函數性質與圖像的掌握與理解,可運用多媒體創設日常生活中學生較為熟悉的噴泉廣場情景,提出探究性問題:
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討論,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水流最大高度應當怎樣求解呢?是否應當先計算水池半徑為多少米后,再計算高度呢?探究活動中具有函數模型,課堂學生加深對二次函數的理解,并以此問題為基礎,向其他問題延伸,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提高課堂效果。
二、思考中體現分析方法
內容與形式屬于統一體,通過適宜的形式進行內容的展現,可以降低認識內容的難度,強化認知水平。初中數學的問題解決也是如此,若是能夠通過核實的形式把握問題本質,對于尋找問題解決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如,數的認知常常通過直觀的圖的演示揭示內在規律,找到問題解決的突破口。圖的內容也是數學重點研究對象,充分展現了屬性結合思想。掌握一種知識方法后,可為另一種知識方法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如,二次函數解最大利潤:某一超市中服裝原本為50元/件,可銷售400件/月,若是價格下調1元,則銷售量每月多出30件,若是銷售量上調1元,則每月將減少銷售量20件。服裝進價為30元,如何定價可保證超市每月最大的利潤?
此問題涉及了較多的數據,解決過程的關鍵點在于對量與之間的關系的把握,為了解決此內涵,可借助已經學過的數據分析處理方法,標明進價、售價、單件利潤、銷售量、總體利潤,以表格的方式將其呈現出來(如表1),盡管數據較為復雜,但表格可將其中關系理順,可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的模型,求出最大值。學生在此過程中思維過程從復雜到簡單,發現問題解決措施,數據分析的措施對其具有良好的輔助效用。
三、構建數學模型課程
學生對于死板的數學公式缺乏熱情與主動性,教師可在常規訓練中開設數學模型課,讓學生在動手參與中感受數學的魅力,讓數學課堂不再是乏味枯燥的代名詞,提高學生的成績與學習能力。尤其是在幾何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生無法在腦海中清晰的勾畫即可圖形的方向與角度。部分學生缺乏空間構想力,沒有方向感,幾何的學習更加笨拙吃力。因此,依據學生情況開設數學模型課,讓學生在課堂上真實感受幾何的形狀,如正方體、圓錐、圓柱等幾何空間,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幾何視圖,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在解決幾何數學問題時更加得心應手,樹立數學學習自信心,提高教學質量。
總結
總之,初中數學問題解決策略教學中,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后續課程奠定基礎,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分析手段,簡化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課,感受真實幾何形狀,從而提高數學問題解決策略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倉懷寶.初中數學問題解決策略的教學有效性探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4):148-149+138.
[2]王春艷.數學思想方法在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中的運用探討[A].教師教育論壇(第五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