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
摘要:隨著教育部“雙減”工作的落實,使得學生課后作業的負擔減少,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整體優化設計課上、課后的學習活動,需把課堂內的教學與課堂外的作業合理科學的結合起來。減少大量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的機械性、單一性與做作業的重復性,做到減少作業量增加效率,少量但高質量課后作業,這對學生的能力、知識以及綜合素質的發展都有著極大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策略
引言:課后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已學的知識再次鞏固,還能反饋教學的效果,更是家長及老師來評價學生的學習現狀的依據。但是大量單一重復的課后作業成了學生的包袱,枯燥但又必須完成的負擔,從而使學生的求知欲、好奇以及自身的創造性都收到了壓制。因此,優化小學數學課后作業,引導學生高效、快樂的學習是當下只重中之重。
一、設計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做作業
1964年愛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就表示,使用不一樣的學習方法,學生在14天后平均的學習保持的差距就是非常大的,當中實際演練和做中學能達到百分之七十五,利用“教別人”甚至能記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學內容。所以,讓小學生在活動、實踐操作里學習會是很高效的一種學習方式,做到玩中學,教師應當在設計作業時,盡量的去創新,設計的作業應有較強的活動性和操作性,使學生對數學作業感興趣且期待。
例如游戲“對口令”,老師和學生之間玩,學生和學生之間玩,甚至學生可以和家長玩對口令,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對小學生的算術有著很大的幫助。或者是通過石頭剪刀布、拋硬幣等游戲活動,統計每個同學贏的次數或拋硬幣正面和反面的次數,讓學生觀察石頭剪子布和拋硬幣的次數增加,贏的同學和硬幣正反面的次數越來越接近,進而鍛煉學生思維的能力。讓學生融入到游戲中,在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事情里學習,學生們在游戲里主動的完成作業,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對數學的學習更加的感興趣。
二、布置作業時,處理好拓展性作業和基礎性作業之間的關系
數學學習不做題就等于進入寶山卻空手而歸,在如今信息化的時代,要給學生找到海量的題依然不是一件難事,但要給每個學生找到相應合適的題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雙減”政策里明確的要求到,要系統的設計符合學生學習規律、學生年齡基礎性的作業。提倡布置彈性、個性化、分層的課后作業,堅決杜絕無效、機械性的作業,拒絕懲罰性和重復性的作業,基礎性的作業就是要對所有人都適應。對于彈性、分層以及個性化的作業,都可以稱為探究性作業。
顧教授曾有一個研究,把認知目標和相對應的能力水平分為了解、操作、領會、探究這四個框架。在監測小學數學的質量過程里發現,小學生對了解和操作類的作業完成度比較高,然探究及領會的作業相對偏低。這就說明了我們經常高頻訓練的是低水平層次,而在高層思維的水平層里卻在低頻率發展。合適的減少底層水平的訓練,使學生可以有更多機會去鍛煉經歷高層思維水平挑戰,這應當變為以后數學日常作業的改進方向。探究性的作業不需要在每一節課后都要去設計的,是要針對數學教學整個單元的目標來解讀,依據單元基礎性的練習,明晰學生思考的過程經歷,從而進行相對探究性的課后作業設計。
三、在布置作業時要處理好學生的立場和學科本位之間的關系
合理科學的布置小學作業,不光是要提升教學的質量,同時還要發揮出作業教育人的功能,需從這門學科本位和學生立場進行系統的作業設計,對數學這門學科,需保證數學作業內容量不超標,作業的難度不超標。“雙減”明確的規定分類了在義務教育段的學生課后作業量,在此政策下,數學這門學科要使用的時間有了大概的范圍,然后該考慮是怎樣在規定的時間內怎樣作業,少量但精煉。
例如布置數學進位加法作業。小學數學的教材張主編就羅列出了100內,兩位數字加個位數進位的加法,共有369道式子,18+7和7+18的意義價值差不多,但是張天孝卻有不同的看法,比如748乘以7的算式里的進位加法49+3和28+5,卻不會有49+8和28+7這樣進位的加法。因此在乘法里。角度來講價值就有所不同,所以針對數學課后作業設計,就需把力氣用到刀刃上。在布置作業時不是做的和花的時間多就容易學會,在一定的時間里“少而精”的學習才是理想的數學教學狀態。大量的重復機械的練習作業只會使小學生厭倦抵觸對數學的學習,失去好奇心。
四、布置檢測性的數學作業
檢測性的數學作業不僅可以對學生學習的知識得到鞏固,還可以有效的檢測到學生學習完成目標的情況,這類作業在設計時需要注意考慮到作業和目標之間的匹配問題。目標有為了檢測過程性的,有為了檢測結果性的,或兩者都有的目標。教師需使用合適的方法方式第一時間進行反饋和評價。例如:將圓柱形竹筒貼包裝紙,思考這個圓柱有哪些面且寫出來。這個檢測作業的目標就是結合情景,說出圓柱組成的面。再例如:需要檢測學習目標,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就能設計讓學生將梯形從中位線分開再拼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來,說出得出面積的理由,以達到檢測學生的學習目標完成度。
結束語:以上所述,利用優化數學課后作業的設計布置,能高效的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以及老師教學的方式,使學生在游戲里,快樂的完成數學的學習,在生活里使用數學,有效的發展小學生創新的能力、實踐以及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的數學素養可以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宋靜. 優化作業設計,提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 新課程(小學),2019(12):216.
[2]張寶春. 淺談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J]. 當代家庭教育,2020(04):146.
[3]藍月亮. 淺談小學數學作業的優化策略[J]. 試題與研究,2020(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