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發展,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業已融入中小學教學當中。數學概念的理解和運用,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有著重要的作用。文章針對小學數學概念的主要特點,聚焦核心素養的培養,切實探尋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策略,為促進概念建構、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和探究數學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概念建構;有效性策略
一、 探尋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基本特點和必要性研究
小學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歷程的關鍵起點,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邏輯思維、空間思維等抽象思維能力還處于萌芽階段,仍然依賴直觀形象思維來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面對相對比較復雜的數學概念時,小學生往往容易陷入理解的困境,并且時常因為知識的枯燥和難懂而分散注意力,甚至對數學概念產生抵觸情緒。
然而,數學概念是小學生了解和認知數學的“敲門磚”,如果不能扎實認識數學概念,并在具體的數學知識中運用數學概念,學生的數學根基就難以牢固,從而給學生當前及未來的數學學習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著力探尋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性策略,促進學生的概念建構,從而引導和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激發興趣、提升能力,最終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提高。
(二)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理論依據和可行性研究
聚焦核心素養,促進概念建構,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必須要突破傳統應試教育的桎梏,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探索概念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從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的成果看,概念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尋,符合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成長實際,是現代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
一方面,人本主義理論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在教育教學領域就是要以生為本,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營造學生主導的教學氛圍,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認知—發現學習理論指出,學習不是機械地對外界刺激進行反應,不是盲目地對已有知識進行記憶,其本質是構建認知結構,主動獲取新的知識,并將其與自身已有的認知結構進行聯系和融合,從而逐漸構建出該學科的整體知識體系與理論架構。因此,通過有效性策略探尋出小學數學概念建構的方式方法,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更可以引導學生建構適合自身學習和理解的知識體系與概念架構,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核心素養的切實提升。
二、 當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主要問題
(一)主觀重視不夠
由于小學數學的概念比較復雜和抽象,許多小學生智力發育還不夠成熟,對于概念的認識和理解不到位,而教師出于課堂效率等考慮,往往不愿意在數學概念等方面花費過多時間,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重點數學知識的講解和應用上。教師對于數學概念的不重視,不可避免地對學生的重視程度造成影響,加上許多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難,使得小學生對于一些復雜的數學概念一知半解,不利于數學知識的深入學習與領會。
(二)教學理念陳舊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一些教師習慣于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基礎概念和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在數學教學中存在“重運用輕概念”的思想,使得不少學生雖然快速記住了相關的數學概念,但對于該數學概念的根本意義并不了解。從教學實踐看,一些學生雖然知道數學概念的具體含義,也能夠在應用試題中加以運用,但不懂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數學學習的延伸性和拓展性不夠。
(三)教學方式單一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包括教育教學活動都在探索信息技術的融合運用,但在數學概念教學方面仍然局限于傳統的口頭講述方式,教學方式十分單一。許多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數學概念講解時,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特別是對抽象概念的認知和理解水平,即使反復進行口頭解釋也難以獲得學生的理解,反而影響了教學的效率。
三、 提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
數學概念是小學數學知識體系的基石,對于學生正確和靈活運用計算、推理、判斷等數學技巧有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是學生了解、掌握并逐漸領悟數學知識與數學規律的重要保障。然而,數學概念的抽象性特征對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增加了數學學習的難度。對此,文章根據小學數學人教版的教材內容,探尋概念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從而為改進和提高教學質效、促進學生概念建構提供參考。
(一)探尋數學概念的多元化教學
數學概念的抽象性和復雜性,是小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的重要阻礙。對此,教師可以結合不同數學概念的具體情況,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呈現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好、更快、更準地理解、掌握數學概念。
例如圖畫呈現法。圖畫式教學方法是應對具體形象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需求之間差異的有效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將抽象、復雜的數學概念轉化成為具體直觀的圖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數學概念,激發學生學習與思考概念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認清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例如,在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觀察課本上的機器人圖畫,指出該機器人共由哪些不同的圖形組成,以及這些圖形之間的相似與相異處。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不同的圖形按照相似點和不同點進行歸類,引出圓形、方形等數學概念,使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認識和了解各種基本圖形的特點和本質,從而形成方、圓、三角等圖形的概念架構。
又如文字呈現法。數學概念往往是數學知識與規律的精華濃縮,用詞十分簡練,能夠很好地概括某個具體的數學知識或者數學規律,但對于學生來說經常只能記住而不能很好地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對相關數學概念進行拓展,特別是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專業名詞進行闡釋,使學生能夠明白數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從而更加準確地把握概念的定義。比如,在三年級下冊《面積》一課教學時,教師雖然可以通過繪畫畫出圖形的方式,讓學生明白面積指的是什么,但也可以對面積的概念及意義進行闡釋,說明“面積是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圖形表面的大小,是對表面范圍的一種比較和描述”。通過文字與圖形的有機結合,可以引導學生更清晰地明白相關的數學概念,從而逐漸形成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二)探尋數學概念的生活化教學
數學特別是小學數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如函數知識與超市購物、幾何知識與自然觀察等,將生活融入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當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迅速直觀地了解數學概念,還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數學寓于生活的理念,從而在生活中不斷挖掘數學概念,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與概念架構。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情境,可以有效減少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引導學生在相對熟悉的知識氛圍中學習和成長,使學生在課內甚至課外主動探究數學概念的存在和價值,從而促進概念的有效建構。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長度單位》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好卷尺、皮尺等各種測量長度的工具,對書本、鉛筆甚至書桌、黑板等進行測量,在培養學生學習和運用長度計算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領悟長度單位的概念和實際用途。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不僅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場景模擬,更重要的是將數學教學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數學、運用數學、領悟數學。例如,教師在進行幾何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在回家后選擇家中的床、桌椅、茶幾或者其他家具,分析判斷它們由哪些幾何圖形組成,并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進行相應的測量,然后在課堂上與同桌進行數據和圖形交換,再根據現有的數據資料繪畫出對方家具的形狀,看看結果與真實的家具是否相符,從而實現數學教學與生活常識的深度融合,并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思考熱情。
(三)探尋數學概念的信息化教學
信息化尤其是多媒體技術,是非常重要的輔助教學技巧,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降低抽象概念理解難度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等方式,將復雜多變的數學知識特別是幾何學知識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數學概念的組成。例如,在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PPT或者動畫軟件展示出幾何圖形或者生活中常見的幾何畫面,讓學生觀察圖形中的角在哪里,以及角的大小、邊長等情況,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相關功能對幾何圖形或圖畫進行分割調整,讓學生觀察到角的定點、邊等細節,還可以采取動態視圖的方式展示角度的張開與閉合,使學生對角的概念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
當前,線上教學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教學領域的信息化水平得到迅猛發展。對此,小學數學教師也要突破傳統教學思維的約束,嘗試將數學教學特別是概念教學由線下課堂搬到線上平臺,通過視頻教學或者直播教學等方式,進一步優化多媒體教學的策略運用,引導學生自行運用教學平臺和相關教學軟件進行操作,親身體驗數學概念的可視轉化,從而更好地促進概念建構。
(四)探尋數學概念的系統化教學
小學數學雖然劃分為代數、幾何兩大類別,并且各類別之間還細分成若干小類,但數學學科的本質決定了各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具有較強的系統性特點。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概念教學時,必須要探尋數學概念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學習和領悟數學概念的系統關系,從而構建科學、全面的數學概念網絡,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數學知識體系與規律。
例如,在分數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僵化地按照教材布局進行孤立地教學,而要結合不同年級階段的分數教學需求,對分數、分數性質、分數計算、分數規律等概念進行系統化解讀,使小學生在低年級階段就對以后的分數知識形成初步的認知,并在不斷地學習和深化了解中構建相對完整的概念體系,從而形成數學知識的串聯與融合。
四、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問題進行剖析,以及促進概念建構的有效性策略探尋,不難發現小學數學教學質效的提升離不開教師的充分引導,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采取營造良好教學氛圍、結合數學概念特點呈現獨特教學方法、結合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技巧等方式,切實降低數學概念的理解和運用難度,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宋運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融合優秀教師課例的探析[J].基礎教育課程,2020(20):41-45.
[2]陳靜安,易文輝,孟勝奇.聚焦數學抽象素養的教材案例研究:數學概念界定的視角[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40(1):46-52.
[3]曹志國.凸顯比較價值,促進概念建構:以《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為例[J].華夏教師,2017(12):87-88.
[4]張映輝,謝衛軍.小學生數學概念建構能力的培養策略[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1(2):79-82.
[5]曹世錫,謝長虹.建構主義教學觀在數學概念教學中的嘗試[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S1):115-117.
作者簡介:馬麗娜,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赤峰市松山區第二十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