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與大學英語教學相融合能夠幫助教師完成教學與德育培養的統一,將相關的課程設計與學生的思政教育相結合也是當前高校英語教師在不斷探索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作為大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大學英語是學生對西方語言以及西方文化進行了解的一種途徑,故而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是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的。本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為例,對課程思政與英語教學的融合設計與實踐進行了探討,期望能夠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英語教學;大學英語課程設計;大學英語課程實踐
【作者簡介】陳海瑩(1993.07-),女,漢族,廣東廣州人,廣州工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引言
所謂課程思政教學理念指的是高校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雖然日常更多是以教導學生知識為目標,但其最為根本的目的仍然是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教育,因此無論是在哪一科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應該盡可能地去挖掘課程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以及相應的資源,確保各科教學可以和思政教育相攜手,共同助力學生更好成長。在大學生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掌握更多英語理論知識的同時也確保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學英語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講是必修的一門課程,在大一和大二學年段,每一位學生都需要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其所覆蓋的課程內容也是極為廣泛的。再者很多學生初次接觸外國思想文化也是通過英語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學習來進行的,這一過程中學生如果自身意志不夠堅定或者對思想的解讀存在誤區,就很可能出現自身價值觀的扭曲。因此,高校英語教師非常有必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思政教育,必須主動去思考嘗試將英語知識的教導與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統一起來,在英語課堂上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是每一位大學英語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要透過英語課堂中的課程思政教育落實來幫助學生構建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高校對大學生進行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擁有足夠的英語應用能力,包括學生必須具備足夠的交際意識與能力,不斷去進行自我學習,從而獲得文化素養的不但提升,以便于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能夠更好地為社會以及國家的發展貢獻出應有的力量。這就要求高校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將關注點放在學生的英語理論知識提升方面,還需要去掌握更多的語言技能,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要能夠將英語這門語言與自己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思想等充分結合起來,對其進行更廣泛的實踐應用,而課程思政思想的融入能夠幫助這一目標更好地達成,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會有很大幫助。
二、課程思政與英語教學融合的可行性
當前我國不少高校采用的大學英語教材是外研社出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的設計編排受到非常多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并且其所包含的內容與時代發展結合得較為緊密,因此采取該版本教材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是極為可行的。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為例,本冊教材主要是以單元為模塊,每一單元都有一個核心的探討話題,這些話題不但與時下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對于社會熱點話題也有一定的觸及,教師在進行本冊教材教學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將課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其中,在教導學生英語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對學生的道德品質進行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所學知識真正學有所用。
三、課程思政與英語教學融合的設計與實踐
1.Unit 1“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本單元核心文章是一篇演講稿,主要是一位大學校長在新學期伊始對于所有學生們的期待,這與大學生初入大學校園的狀態是完全契合的。思政理念與本單元內容融合時可以借助于分組討論的方式,文章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其在校園內的生活狀態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因此,采用自由討論的形式,學生完全能夠將自身的真實感受抒發出去,也能夠對文章中的一些大學生活建議感同身受,表示認可,從而獲得思想認知上的進步。大學教師在進行本單元課程講解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意愿將學生分成不同的討論小組或者直接進行班級統一大討論,所有學生自由發言,并設立一定的物質獎勵來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到相關的討論中,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來聯系自己的生活,不但能夠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對于學生本身來講也會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成長。
2.Unit 2“A Child's Clutter Awaits An Adult's Teturn”。這一單元核心課文講述了一對母親與女兒之間的故事,主要是想要引發學生對于父母與子女關系的探討。文章中的女兒已經成年,有了自己的想法,迫切地想要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但在母親眼里,女兒永遠是一個孩子,直到矛盾爆發,母親才察覺到女兒隱藏的情緒。教師在教導學生閱讀這篇文章的過程中除了要幫助學生對文章的主旨以及一些與英語相關的專業知識有所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能夠借由文章內容去思索自身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可以提出一些簡單的生活小問題,去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及時與父母進行了心情上的溝通,督促學生要與父母有更親近的交流,主動打破成年人之間的交流隔閡,從而構建更加融洽和諧的家庭關系。
Unit 3 “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本單元講述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生活,教師在教授本單元內容的過程中可以提前對學生進行一個關于互聯網的小調研,比如:“學生每天使用互聯網的時間大概是多久?學生使用互聯網最常做的事情是什么?除了學習之外,互聯網還對學生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如何看待網癮這一問題等?”通過這些問題調研先一步調動起學生對于互聯網影響的思考,再在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過程中將學生的互聯網使用現狀與課文中的一些觀點進行印證,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并使用互聯網。對于大學生來講,客觀公正地看待一項事物并能夠對自身行為進行良好控制也是極為必要的一項修習,通過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思政教育,學生的價值觀念會變得更加理性,對于學生自身的規律性學習來講也是一種更好的約束。
Unit 4 “Heroes Among Us”。本單元核心文章的敘述方式是不太常見的,主要是以問答的形式向大學生們介紹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平凡英雄,這些英雄都是普通人,沒有超能力,所做的事情可能也很普通,但因為他們的堅持以及對于社會公眾的貢獻,他們成為社會公眾心中的英雄。教師在教導學生進行本單元內容學習的過程中主要就是幫助學生建立起更加正確的英雄觀念,要有英雄主義的氣概,但也要有腳踏實地的行動。要能夠感恩平凡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體會所有平凡職業里的不平凡,從而擁有更加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教師在實際教導的過程中列舉一些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與事跡,也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平凡英雄人物,幫助學生對“英雄”二字有更深刻的理解。
Unit 5“Cliff Young,An Unlikely Hero”。第五單元幾乎就是一個傳奇的故事,文章的主人公本來只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但因為喜歡跑步并且一直堅持跑步,最終竟然超越了職業選手,成為著名馬拉松比賽的冠軍。英語教師可以在網絡中搜集更多與之相類似的事跡來擴充學生的見聞,引導學生去探討這些平凡人物之所以在最后能夠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印象的同時也幫助學生能夠懂得堅持與熱愛的重要性,從而引導學生堅持自己的理想與目標并不斷為之奮斗,最終成為意志更堅定的個體。
Unit 6“To Work or Not To Work——That is the Question”。本單元內容圍繞大學生兼職展開,尤其是對“兼職可以幫助學生的學習獲得進步”這一傳統觀點進行質疑,當然文中也列舉了非常多的事實去佐證作者的這一質疑。教師在教導本單元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按照自愿原則分為辯論的兩方就兼職對學習是否有利來展開辯論,在言語的辯駁以及論證的不斷列舉中幫助學生對大學生兼職有更全面的認識,也教導學生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學生應該學會用辯證的思想去看待每一個問題。辯論既是對自我觀點的一種肯定驗證,也是對自我思想的不斷反思,教師將辯論這種方式應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來幫助學生獲得思政理念方面的進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Unit 7“When Honesty Disappears”。本單元內容是對誠實的一種強調,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快節奏生活的普及使得很多人覺得走捷徑才是最為有利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社會中常常會存在著欺騙與謊言,甚至于誠實似乎已經在社會中逐漸消失,這引發了作者的一種恐慌,當然這也是我們應該不斷思考并心存警惕的一種社會現象。文中還列舉了一個非常契合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例子,那就是考試作弊問題。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大學校園中經常出現的一些欺騙案例,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來展示案例,學生可以圍繞主題核心去進行案例的擴充,為其安排符合學生想法或者荒誕不羈的結局,再通過這些作品的演繹與展示來幫助學生意識到欺騙的錯誤性,要引以為戒,不能將其作為一種榮耀,從而引發學生的反思,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以及今后的社會生存中能夠更誠實。
結語
從以上對于《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各單元內容的分析以及教學設計可以看出,這本教材在編排上與當代大學生的實際生活是有著極為契合的聯系的,尤其是每一單元的核心內容都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道德思想等聯系起來,這意味著在對大學生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同時融入課程思政的理念是極為可行,也非常必要的。當代大學英語教師要善于發掘教材文章中對學生思想成長有利的因素,并利用日常的課程教導將這些因子不斷放大,以巧妙的方式教導給學生,引發學生的思考,促使學生的思想以及價值觀能夠變得越來越成熟,成為學識淵博的個體的同時也成為對社會更有貢獻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董思思.基于SPOC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路徑——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為例[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4):110-113.
[2]曾麗萍,廖明福,徐紅.大學英語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的幾點思考——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程)》為例[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20(9):215-217.
[3]肖菊.培養大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探索與實踐——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第二版)的教學實踐為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7):161-162.
[4]盛暉.淺談課程思政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一冊第四單元為例[J].英語廣場,2020(11):108-111.
[5]劉靜.新時代課程思政育人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探究[J].現代英語,2020(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