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河濱小學 唐勁蘭
目前,我國教育領域已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各階段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在小學低段數學計算教學過程中,部分數學教師依然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計算教學目標的設立沒有與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導致優等生成績越來越好,學困生成績愈來愈差,甚至厭惡計算學習。由于小學低段學生的年紀較小,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充分認知,如果得不到教師有效的引導,很容易放棄數學計算學習。教師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其薄弱的計算基礎會增加日后升學的難度。
小學低段學生對數字沒有明確的概念,所以教師要進行合理引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面對學生的計算錯誤只做到了基本的糾正,指導方式過于單一,并沒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抽象的算法加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若想增強小學低段學生的計算能力,應該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側面引入算法技巧。然而,受教師固有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只會計算完全相同的題目,一旦換個數字或換個順序,他們就會不知所措,這意味著學生沒有掌握算法技巧,只接收了教師灌輸的少量計算知識,不利于學生日后的發展。
數學是一門以抽象性為主的科目,計算教學對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有更高的要求,而小學低段學生的思維以直觀感受為主,所以教師需要把抽象的計算知識轉變成小學生感興趣的直觀事物。在實地考察中得知,部分小學低段數學教師沒有意識到轉變思維的重要性,枯燥的計算教學很容易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的心理,長此以往,學生會徹底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小學低段學生來說,概念化的數學知識相當于晦澀難懂的未知世界,學生失去數學學習興趣,不僅會降低教學效率,還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不利影響。
小學低段數學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而且教學目標應該細化,將每個教學環節分離開來,讓授課者知道每個教學環節會取得什么效果。按照目標領域大體分為三種,分別為認知目標、動作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下文以乘法口訣學習為例。首先,認知目標要求低段學生對計算學習這部分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實現認知目標的具體實施方式為:數學教師需讓每位學生熟讀乘法口訣,幫助學生理解數學計算。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中等生需要熟背口訣并用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優等生需要通過自己的方式將經驗傳授給學困生,實現優帶差。其次,動作技能目標需建立在認知目標的基礎上。動作技能目標可以分為以下步驟執行:由于所有學生都具備了熟讀乘法口訣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抄寫乘法口訣,只有會寫才能會用;中等生可以根據自己能力默寫乘法口訣,基礎薄弱的學困生可以暫緩步伐,以熟練掌握抄寫為目的;針對完成乘法口訣的學生,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對口訣”游戲,確保每位學生有事可做、有能力可做,不忽視每位學生。最后,情感目標是對上述學習的總結和拓展。情感目標可分為兩個方面:讓每位學生感受乘法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所有學生都能專心聽講;教師需以學生為主體、自身為輔導的教學理念,讓每位學生勇于提出疑問,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參與課堂學習。
數學教師應該提高指導技巧,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教授算法技巧,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例如,在教學多位數除以兩位數時,教師給定題目:“1230÷30=?”,教師應該重點指導學生用豎式計算,讓學生知道“12”不夠“30”除,所以在計算時需要用到前三位數,除后所得的“4”不應放在百位上,而應放在十位上,講清算理才是計算教學的重點。隨后教師應再出幾道類似的題目,讓學生自行筆算,為其日后計算復雜題目打好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教師只有培養學生計算學習的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克服困難,不斷提升計算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有很多種方式,例如設定趣味性的生活情境、設計符合小學低段學生特點的小游戲、將學生遇到的趣事轉變成教學素材等。例如,在教學加減法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數字轉變成生活中的物品,比如題目“5-1=?”,教師可以說:“這位同學有五個蘋果,吃掉了一個后還剩幾個?”巧妙地將數字轉化為實物,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之前一定要對每位學生做好調研,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及思維方式等。針對內向或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充分的關注,讓學生走出自卑。教師應該隨時關注每位學生的心理動態,使每位學生都敢提問、想提問,并有興趣提問。例如考試,教師不應把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有效的評價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和優勢,從而繼續努力學習。教師的評價可以分為兩點。第一點為診斷性評價。教師在教學前可以根據學生卷面成績、平時回答問題的頻率、課上表現等方面對學生數學能力有大體的了解,充分分析學生的掌握情況,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讓每位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有足夠的動力進行后續的學習。第二點為自身評價。自身評價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以學困生為例,教師可以將這位學困生近幾月的表現列出表格,讓學生知道每月自己解答題目的數量和速度及進步程度。自身評價可以不斷增強學生的信心,使其逐漸喜歡上數學計算學習。
目前,小學低段數學計算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計算教學過于盲目、算法指導方式過于單一、學生興趣低下都是數學教師面臨的問題。為了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應該不斷完善教學目標,采用豐富的引導方式及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為每位學生打好數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