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摘 ?要: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集中展現,如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師一直思考的重點話題。文章探討了小學語文課堂中寫作教學的策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運用多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去體會生活中所蘊藏的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將情感融入寫作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寫作環境;課外讀物
一、作文引導,激發興趣
小學生對一切未知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需要利用他們的這個特性,把寫作變得更加有趣味性,以此來增強他們對于寫作的興趣。而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教學方式不能過于單一,每一節課要有不同的教學計劃,保持學生對于寫作的新鮮感,也可以增強他們的興趣。教師可以不完全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可以通過一些新媒體的方式去吸引學生,比如可以讓學生們看一個視頻,以這個視頻為引子,拋磚引玉,引出后面所要討論的話題,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有學生不愿意或者不敢說,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地鼓勵和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也要對他們的語言連貫性和簡潔性進行評價,評價要有褒有貶,才不會在公共場合讓學生的自尊心受傷害。
二、閱讀寫作,有效結合
寫作和閱讀是密不可分的,有著重要的聯系,學生平時的閱讀積累,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時,應當將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平時不斷的閱讀積累,豐富自身的知識和素材,可以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從閱讀中慢慢強化學生對于實際生活的體驗,可以刺激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感受,幫助運用到作文上,達到寫作水平的提高和寫作質量提升。例如,在進行《小英雄雨來》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人物的描寫進行閱讀,引導學生理解人物的機智勇敢、不屈不撓的堅強品質,加強對人物品質詞語的掌握。課后練習可以讓學生進行人物描寫練習,對學生掌握的詞語進行測評,就學生自己閱讀掌握的詞語進行人物的刻畫,增強體驗感受,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課下實踐,記錄生活
很多小學生的作文都存在著“空”“大”“假”的情況,泛泛而談,一眼望去,都是口水話,沒有亮點,缺乏真實性和可讀性。究其根源,還是學生沒有進行實際的生活實踐。一篇優秀的作文,必須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才會有相關的感悟,才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實感。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生活中真善美的眼睛,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以部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五單元中的寫作練習為例,這一單元是要寫一篇游記。對于這種類型的作文,是必須親身經歷后才能寫出來的。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周末的時候,去公園、附近的景點進行游覽,然后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真實、詳細地記錄,這樣才能達到有效寫作的目的。此外,學生寫作時,教師應重視學生對情感的抒發,一定要真實、細膩,要能打動人心,這樣才能稱得上是一篇“佳作”。
(責任編輯:淳 ?潔)
參考文獻:
[1]胡蓉.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的創新[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1):70.
[2]張曉芬. 放飛心靈,快樂作文——淺談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