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玲
【摘要】在推進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凸顯。文章從如何打造精彩課堂和高效課堂出發,論述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關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要求,并提出以小學語文聽說讀寫訓練為依據,了解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和訓練策略,以期為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提供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聽說讀寫;能力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23—0073—03
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基礎,以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前提,根據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障礙調整教學策略,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1]。語文教師要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學生多互動,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確保學生在一個更加自由且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實現良性發展。
一、核心素養與小學語文聽說讀寫訓練概述
1.核心素養。新課改對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被提上日程。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社會實踐以及自主學習中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和品格,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個人修養以及自主發展、合作參與最為重要,這些與學生的自主成長以及社會化存在密切的聯系。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指導和鼓勵學生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能夠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2.小學語文聽說讀寫訓練。小學語文聽說讀寫訓練工作較為復雜,系統性較強,對學生和教師都是一個較大的挑戰。語文教師要積極優化教學環節,簡化教學流程,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大膽想象,凸顯學生的主體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主人翁意識,鼓勵學生在自主實踐中結合個人已有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實現舉一反三和學以致用。需要注意的是,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難在短期內取得明顯成效[2]。教師要以學生的日常交談、積極表達為依據,了解學生的社會實踐情況,關注學生的修養水平。以學生的寫字實際為基礎,以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為核心,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其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對接非常有必要,教師要嚴格按照前期的人才培養目標調整后期的育人方向。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聽說讀寫訓練的意義
以核心素養為出發點和切入點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符合新課改的實質要求,有助于構建高效課堂、精彩課堂,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學生聽說讀寫訓練工作比較復雜,對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是一個較大的挑戰。
1.體現學生主體學習地位。在自主學習時,學生能夠意識到個人的主人翁地位,能夠結合個人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進行主動反思與總結。教師要關注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打造高效課堂,確保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上一個新臺階。
2.增進師生互動交流。核心素養與學生聽說讀寫訓練相結合的教育教學策略,能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及價值,教師需要主動扮演好引導者和鼓勵者的角色。相比之下,傳統的育人模式備受詬病,嚴重束縛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教學改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嚴格按照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保障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自覺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全身心地參與聽說讀寫訓練活動中。
3.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重要價值,在落實聽說讀寫訓練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變得更加主動和積極,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提升速度較快,教師只需要留出一部分的時間,充分地指導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針對性地選擇有效的訓練策略,確保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都能更加自覺[3]。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聽說讀寫訓練策略
結合上文的相關論述和分析可以看出,以核心素養為切入點的小學語文聽說讀寫訓練工作有助于彰顯學生的中心地位,突破傳統育人模式的束縛。語文教師只需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了解學生的學情,調整教育教學方向,確保對癥下藥。從整體上提升聽說讀寫訓練的質量和水準,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做好前期的鋪墊工作。
1.堅持聽說讀寫訓練。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包含的教學內容和元素比較多,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以及發展是一個較大挑戰。教師要注重不同教學環節之間的聯系,以讀寫結合為依據,確保教育教學的綜合性以及指導性。始終堅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調整教學方向的基礎上確保學生更加自信和樂觀。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結合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能夠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作好前期的鋪墊工作。教師要嚴格圍繞《語文課程標準》和教材,一一開展相關的工作。如,在講解統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珍珠鳥》時,教師要通過閱讀來推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教師要設定明確的教育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閱讀基礎和寫作興趣,分析學生在閱讀與寫作過程中的真實狀況。
2.堅持學科教學創新。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以教學策略的創新和機制體制改革為重點,了解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的真實表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始終堅持循序漸進和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加強對學生的啟迪,鼓勵學生不斷發揮個人的想象力,進行自主閱讀和感知。如,在講解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植物媽媽有辦法》時,新課標明確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最為關鍵,這一點有助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4]。因此,教師要盡量避免“一刀切”和“滿堂灌”,以簡單的引導和點撥為導引,鼓勵學生主動展開豐富的想象,自覺地完成聽說讀寫訓練。這種針對性的閱讀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以及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學生也可以獲得更多采集信息的渠道,實現個人學習能力及水平的穩定提升。在完成前期的閱讀指導環節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互相爭論和分析。很多學生躍躍欲試,能夠主動發表個人的看法。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探討不同話題時說出個人的不同意見,提升個人思維的廣度及深度,結合個人已有的生活實踐經驗進行主動判斷及分析。這一點對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3.堅持寫作中心地位。教師始終堅持聽說讀寫訓練的中心地位,了解學生在自主寫作過程中的真實狀態,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著眼于學生自主寫作的全過程,調整寫作教學思路和方向,保障學生能夠變得更加自覺,這一點對彰顯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有非常關鍵的影響。其中,寫作與學生的閱讀密切相關,教師可以以寫作材料的解讀為基礎,分析不同習作命題的相關要求及具體情況,結合題目素材以及具體要求,鼓勵學生自主分析寫作材料。如,在指導學生寫作文《我的課余生活》時,教師的簡單寫作示范必不可少,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板書形式,將短語、句子、段落精彩呈現,通過對范文的簡單分解,深化學生對記敘文寫作方式的理解。教師還可以開展針對性的寫作實踐活動,堅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鼓勵學生對不同的事物和主題進行分析[5],落實聽說讀寫訓練任務,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如,再進行《難以忘懷的一件事》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選取一些名家寫的文章片段,給學生講解其語言獨特的風格、對事件的闡述、具有故事性的情節描寫,甚至是分析文章的精妙之處,讓學生學習其結構、語言風格、情節故事、情感流露等各方面的突出之處,通過分析研究別的文章,為自己的寫作提供思路。
總之,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不容忽視的。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努力提升個人專業教學能力,在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在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前提下,不斷促進教師的教研能力,進而提升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程淑華.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訓練——記重慶人和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J].人民教育,1985(03):39-41.
[2]王永義,孫成琳.實施《“113”訓練方案》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J].山東教育科研,1994(05):36-37.
[3]陳紀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J].教育評論,1997(05):70-71.
[4]李露.寓思想教育于語文教學之中[J].當代教育科學,1995(01):143-143.
[5]王巧云.運用電教手段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中國電化教育,2004(01):49-50.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