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初中階段是培育人才的重要階段,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實踐課程,其發展對于培育中學生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作用。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務,在本文的研究中,基于立德樹人的教育應用背景,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滲透教育路徑進行探究,以更進一步地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成效。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滲透
一、前言
在初中階段的教育當中,對于學生的綜合核心素養培養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教育要求,教育不僅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需要通過為學生的綜合品質發展,樹立起相應的道德典范,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是民族發展與振興的重要基石,學生是國家發展的核心人才儲備,國家與民族想要在世界強林當中立足,就需要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與道德觀,才能夠明辨是非,愛國敬業。在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中,也給予了社會道德發展的基本方向。教育作為民族發展之本,也需要緊密地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給予相應的價值引導。
在初中階段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道德觀與法治觀的重要課程,更是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價值取向的基本教學活動之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教育理念的發展,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育與培養活動,才能夠提升教育的成效?!傲⒌聵淙恕钡慕逃砟睿诮陙淼玫搅嗽絹碓綇V泛的應用與研究,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承接對于學生道德觀與法治觀培養的課程,與立德樹人理念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本文的研究中,基于立德樹人的教育應用背景,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滲透教育路徑進行探究,以更進一步地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成效。
二、立德樹人理念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關系辨析
立德樹人是對于學生全面深化教育的基礎理念,而初中階段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培養學生全面思想教育的重要課程,立德樹人的教育觀提供了具體教學當中的核心理念與教育應用。兩者雖然各有差異,但是其最終的目標都是為了實現對于學生更好的道德教育,促進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升。因此,立德樹人是道德與法治的核心教育觀,道德與法治又為立德樹人提供了教育的必要途徑,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依存又相互促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學全過程的中心環節,理清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實現全方位育人的目標,就需要提升立德樹人的教育地位。
因此,在本文的研究當中認為,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滲透發展中,要理清教育培養的目標與根本任務,深入分析立德樹人與初中道德與法治之間的關系,制定出更有針對性的教育滲透路徑。
三、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滲透方法
(一)將教學實踐與教育理念相結合
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念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核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需要結合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將之應用在教學實踐當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曾經提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币缘掠说慕逃顒?,需要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當中,教育的過程是通過引導學生建立起健全的內在精神與思想價值體系,幫助規范化學生的正確行為,以品德養成來促進學生培養。
在立德樹人的教育背景之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過程不能夠僅僅局限在課本理論教學中,對于學生的道德教育需落實到實踐當中。具體而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滲透當中,要緊緊地圍繞立德樹人理念將教育活動結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逐漸建立起德育認知。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生活需要法律》單元中,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進行相關的情景模擬,以不同的小組之間的互動,開展對相關法律案例的解讀,讓學生通過情景模擬中的相關實踐,健全法治理念。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具有典型教學作用的案例教學,讓學生在充分的案例實踐當中強化認知。從相應的課程實踐活動當中,讓學生意識到養成良好的行為品德需要有相應的法律基礎,奉公守法是每一位同學都需要建立起來的基本意識。在教育活動當中,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論滲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當中,既能夠提升教育的內在價值,又能夠在正確的德育引導下開展教育活動,達到道德素養與法治素養的養成。
(二)以多元化教學滲透立德樹人
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務虛與務實相互融合的課程,在其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無形的品德教育,也要重視有形的規則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堅持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統一,以立德樹人的理念作為核心,在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中應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滲透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教學中,教學過程的進一步強化多元化教學是必然的發展要求,特別是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當中,帶來了更加多元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教學模式當中。從具體的應用教學當中,作為教師,要在課程教學體系當中引入更多的新型教學輔助手段,借助于新媒體、互聯網技術與平臺,將原本枯燥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融入到更加生動的課程教學當中,吸引學生的關注度與參與度。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網絡生活新空間》單元教學綜合,結合網絡空間的主題,借助于互聯網教學資源來開展教學活動,利用網絡的資源擴展性,豐富教學內容與活動,為學生展示網絡空間上的相關道德行為規范與法律案例,使得學生意識到網絡并非法外之地,在網絡上同樣要有相應的道德行為與法律意識,給予學生相應的引導,使得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網絡生活當中關注自身的行為。
(三)深化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引導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要關注將立德樹人的相關理念應用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深化立德樹人的育人效果。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的過程中,作為教師不僅僅要摒棄教科書式的教學模式,要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引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重要思想政治理念,將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核心,結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從教學的細節處關注對學生進行引導。具體而言,在相關的課程教育當中要關注“主旋律”的核心基調,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思想來武裝學生的政治認同、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導向。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社會生活講道德》單元中,可以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教學內容,將相關的價值觀作為教學重點,培養起學生明辨是非,知榮知恥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王淑艷.新時期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J].贏未來,2017,000(014):0076-0076
[2]林情華.立德樹人視野下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問題與改進[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