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藝偉
【摘 要】《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生物科學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的匯總,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在教學中,倡導探究性學習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尤為重要,因此教師應主動嘗試探究性教學,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生物教學;核心素養(yǎng);探究性學習;蒸騰應用
探究性學習是生物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是發(fā)現(xiàn)科學事實、揭示科學規(guī)律的過程和方法。探究性學習強調的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己親歷思考和探究,經(jīng)過一系列的分析和討論,最終獲得知識,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又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的過程中,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同時,探究性學習還是學生認識生命現(xiàn)象,學習生物課程的有效方法,所以,探究性學習應成為生物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師在組織探究性學習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教師要備好課
備課是教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在探究性教學中,對老師的備課有著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做到認真鉆研教材,熟練掌握教材內容,分清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和教學目標;例如在《蒸騰作用》這節(jié)課中,在第一次演示“植物的蒸騰失水”的實驗之前,我做了很多次的預試實驗,包括對不同植物所產生的效果和實驗所用的材料哪種更適合學生進行分析和比對;經(jīng)過幾次的預試實驗,不僅能預測出實驗結果和實驗時間,而且使課堂更具有針對性,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要備好學生,教師在備每節(jié)課時,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以及了解學生的觀察、思維等方面的能力狀況,因為每個學生的特點不同,在課堂上探究中所遇到和提出的問題也不同,像這些情況教師都要提前意識到,以免出現(xiàn)意外情況。例如“植物的蒸騰失水”的實驗中要求的實驗材料是透明的塑料袋,而在實驗中有一組學生用到的是黑色塑料袋,如果沒有提前意識到這些情況,教師可能會自亂陣腳,所以在備課時要備好學生。
最后,要設計好教學方法;教師要在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考慮用什方法能使學生有效的掌握知識并促進他們的能力、品德方面的發(fā)展。同時,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特點來選擇最佳的方法。例如對于《蒸騰作用》這節(jié)課中的“植物的蒸騰失水”演示實驗中,需準備的材料有相似的植物枝條2根(1根帶葉片,1根去除葉片)、相同飲料瓶2個、透明的塑料袋、繩子、清水、植物油等,取材容易,操作方便,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因此,教師可把“植物的蒸騰失水”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實驗,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中要尊重、贊賞學生
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觀提出學生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意味著學生的思想和思維還不夠成熟,因此,在探究性學習中對學生要尊重和贊賞。對學生提出或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不能一棍子打死,應該用鼓勵性的語言給予表揚,如“你真棒”、“非常好”等,并針對此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同時,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而應贊賞每一位學生對問題和教科書的質疑,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識,豐富了教學內容,進而有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例如,在“植物的蒸騰失水”實驗中,有一組同學沒有按照書本的材料做實驗,把透明的塑料袋換成黑色塑料袋,這是他們小組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所做出的質疑和想法,當教師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時,并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將這個問題給各個小組進行討論分析,討論用哪種塑料袋更適合觀察?這樣既不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具有主觀能動性。首先應關注學生的興趣、原有知識以及思維方式,盡量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討論,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才能,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其次,要建立合作、民主的師生關系,在師生交往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并給每個學生以盡可能多的機會提出個人的看法和見解,同時,應注意保護學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第三,教師要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才能。例如在《蒸騰作用》這節(jié)課中將“植物的蒸騰失水”演示實驗改成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小組對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分析問題的能力,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教師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書本的概念對學生來說是間接經(jīng)驗,學生需要把這些知識進行內化并加以分析,如果沒有了個人以往經(jīng)歷的感性經(jīng)驗為基礎,對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社會實踐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蒸騰作用》這節(jié)課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層的了解蒸騰作用在現(xiàn)實中的應用,教師可利用課件展示植樹時把樹的大部分枝葉剪掉圖以及在陰雨天移栽植物的圖,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利用蒸騰作用的知識來解釋,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講解蒸騰作用的意義時,可以利用吸管、飲料、酒精等實物,讓學生在課堂中親身體驗用吸管喝飲料的過程以及酒精擦拭皮膚產生冰涼的感覺,并引導學生根據(jù)這些現(xiàn)象更深層次的理解蒸騰作用的意義。
五、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交流
生通過對所探究的結果進行小組討論,可以互相啟發(fā),發(fā)散思維,提高認識,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必須面對全體學生,將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逐一展示,并組織學生圍繞這些典型的問題聯(lián)系實際、自由發(fā)表意見,并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探究植物的蒸騰失水”實驗中,教師精心設計了實驗報告,報告中包括了4個問題,學生需要在觀察實驗現(xiàn)象時,小組同學之間相互討論、交流,得出答案,用語言概括出蒸騰作用的概念。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提高了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探究性教學讓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經(jīng)歷了觀察、提問、動手實驗、討論交流等,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動手實驗能力都能得到鍛煉和提升。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讓學生進行探究,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美玲.生物實驗探究與創(chuàng)新實踐[J].中學生物教學,2001(03).
[2]夏芳.如何在中學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3,19(1).
[3]謝桂林.淺談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