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利民 王兆強
摘要:所謂自主學習意識,就是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立性特征的總和,是從事創造性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它包括認識的活躍程度、情感的興奮水平、意志努力的強度,表現為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躍,有探索求知的欲望,喜歡獨立解決問題等。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呢?本文從幾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 意識培養? 自主學習
一、激發興趣,加深情感,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古往今來,不管干什么事,都需要興趣。興趣使人精神煥發,情緒高漲,力量無窮,干勁沖天。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素質教學質量的關鍵一環。
(一)激發興趣,我愿自主學習
教師要開闊學生視野,使其思考問題,對于思維狹窄,又片面固執的學生要循循善誘,加以引導。如在教學帶有小括號的兩步計算題時,有個學生想到把例題中左右兩部分糖果先加起來,再與中間部分糖果相加(實際是加法交換律、結合律的潛在運用)。教師肯定學生想法后,在全班展開討論和比較,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學習情緒高漲,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對小括號用法的理解程度逐漸加深,這調動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拓展了思維空間。
(二)引發動機,我能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動機是在有興趣、愛好的基礎上產生的,尤其是好奇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地創設情境,增強課堂趣味性,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表現機會。如教學有關數的概念后,老師提問:誰能把這類數組成“之最”?學生感到好奇,紛紛舉手搶答:最小的自然數是——1,最小的奇數是——1,最小的偶數是——0,最小的質數是——2,最小的合數是——4。這樣記起來有趣味,想象有規律,錯誤少,時效強,促使學生生成自主學習動機。
(三)情感加深,我愛自主學習
如果教師愛生如子,一視同仁,那么學生自然會和教師親近,頻繁交流,對教師加倍尊重,師生之間關系融洽。此時學生對教師所教的那一科特別感興趣,再加上因勢利導,學生的求知欲不斷增強,自主學習的氛圍就越來越濃。
二、鍛煉意志,堅定信念,提高自主學習的獨立性
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要有很強的自制力。要想取得好的成績,需要花費相當的精力和心血。我班有個學生貪玩,上課特愛做小動作,很怕做作業,寫字速度慢,成績特別差。面對現實,我抓住他的每個閃光點給予肯定和表揚,慢慢使他產生愿意學習的動機。我適當減輕每天布置給他的作業量,單獨輔導,但要求他一定要完成。數字“6”和“0”寫不好就手把手地教他。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成績逐漸提高,到了期末,數學成績達到良好。學習嘗到甜頭,意志力得到鍛煉,他堅定了戰勝學習困難的信念,自主學習的意識日漸提高。
三、形成習慣,激發自主學習的創造性
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通過長期的努力,才能逐步形成。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一)認真觀察,勤于操作
小學生有著活潑好動的特點,在課堂互助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彼此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在互動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模型思想。例如,我在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時,讓學生擺小棒,邊操作、邊觀察、邊想他們的口算過程。課間師生共同活動,營造了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快的自主學習氛圍,收到了比教師口頭說教好得多的效果。
(二)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才能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如:把8、8、8、8、4、4、4、4這8個數填在方框里,使每邊上三個數的和都是16。學生試填后,結果多種多樣。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只有在四個角的方框內填4才對呢?學生經過熱烈討論,認識得到飛躍,思維達到一個創新的程度。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趣味性較強,能激發學生創新思考的練習題,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
(三)共同合作,互相幫助
學生在共同合作、互相幫助中彼此了解,增進感情,體會到“合作力量大,幫助出新招”。例如針對“用同樣大小的幾個小正方體擺一個大的正方體”,學生互幫互學,共同合作,滲透創新意識。
(四)認真計算、驗算
做到“三心”,即“專心、細心、耐心”,做完題目要檢查、驗算,檢查要認真,驗算要講究效果。學生在實踐中研究創造性的學法,能力得到發展,智力得到開發。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就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不斷創造條件(包括家庭和社會),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任麗華.數學創新教育理念下的思維能力培養[J].中國科技信息,2006(11):297-298.
[2]彭健伯.創新哲學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殷炳江.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賴國元.淺談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西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
[4]蔡健飛.小學生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