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曉 張彩平
【摘要】目前,在混合式教學改革的背景下,結合高職環境監測課程的主要特點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通過整合與優化教學內容、信息技術有效運用;建立完善環境監測課程體系;建立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等,為之后高職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提供有效地參考。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高職;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
由于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傳統的職業教育無法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利用職業教育信息化來促進職業教育改革,同時也成為職業教育發展必然趨勢。《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中提出:推動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作為教育改革創新重要依據。因此,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形成優勢互補,這樣不僅可以將教師自身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還能利用混合式 教學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混合式教學依然存在很多問題(1)大多數高職院校將教學重點放在資源建設上,沒有及時認清社會綜合資源重要性;(2)高職院校在信息化硬件建設上投入過多,但是相對應信息化資源建設方面非常滯后,沒有完善規劃性與管理性,阻礙了信息共享與資源整合;(3)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推廣與創新偏少,無法將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學習動機不能得到更好激發。而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單單可以課堂上進行學習,課后還可以利用網絡自主進行學習,如測試、答疑、討論等活動【1】。因此,課程內容就可以更加吸引學生進行線上線下學習,同時也成為了實施混合式教學的關鍵。
為了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就需要對傳統教學體系進行改革,由此可見,對教學資源優化與整合突顯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實施混合式教學最重要的環節。由此,為了讓教學內容順應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部分職業院校試著將崗位課程、職業資格認證以及競賽等方式相結合,以此來改革課程教學,讓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職業能力培養與進行對接。結合教育部門相關政策,職業院校應該積極主動地與企業進行合作,進而推行雙證書。最近幾年,出現了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與企業職業技能大賽【2】。利用職業技能競賽平臺不單單強化教師專業教學,還能激發學生自身潛能,進而保證完成教學目的,同時也是高職教育教學改革關鍵內容。
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專業重要課程,環境監測技術是高職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必須掌握技能。隨著職業教育信息化不斷地進行深入,環境監測課程中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了教育改革重要途徑。為了讓混合式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實施,需要及時地對環境監測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將職業崗位中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以及需要學習的理論內容全部融入到其中,進而將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內容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把課程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融合在一起,讓學生理解與掌握環境監測知識內容的同時【3】,提升自身基本技能,這樣才可以滿足現階段環境保護工作的需求,以此在非常激烈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時也是課程實施教學改革邁出第一,也是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重要環節。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目標
通過課程教學改革,將環境監測課程教學與學生考證以及競賽幾個方式融和在一起,并建立完善環境監測課程體系,在利用多元化信息化教學手段,促使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為環境監測課程應用混合式教學夯實基礎。同時,也保證了學生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掌握,這樣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提升學生自身環境監測技能,為社會培養大量優秀的環境監測技術人才。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1)整合與優化教學內容,有效運用信息技術
根據現階段環境監測崗位需求與職業資格標準,結合課程教學目標,以行業崗位需求為中心,結合畢業學生從事環境監測工作的項目,整合與優化教學內容,將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化。在結合環境監測行業工種考證的類型,進一步的建立環境監測課程內容,將環境監測理論學習與職業技能培養融合在一起,不單單可以讓此門課程的學習目的與技能變得明確性,還能讓學生完全掌握模塊知識內容。
同時,在完善與優化課程教學內容的同時,也需要時時刻刻關注行業發展情況,根據社會對專業人才需求,及時地創新教學方法,進而替代陳舊落后知識內容。完善教學課件與多媒體資源庫,構建完善信息教學平臺【4】,以此來實現基于網絡互動教學、答疑、練習、討論、測試以及資源共享等,讓學生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后都可以進行自主學習,進而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環境監測課程中更好運用,并為課程開展提供足夠的保障。
(2)構建完善環境監測課程體系
加強崗位能力、技能認證、技能大賽以及實訓基地之間的聯系,進而讓理論與技能進行深度融合,以此來建立完善課程體系。探究與改革建設,進而在各個方面推動環境監測課程工學結合改革。也要把環境監測工種考證重要知識與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競賽內容全部融入到課程體系中,進而實現課程模式與職業崗位、課程體系與競賽互動融合在一起,讓混合式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充分體現出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重要價值,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同時也應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5】。
(3)建設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主要的內容就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并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實踐工作過程,以此來掌握崗位技能。因此,在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應該建立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將實驗與實習、考證培訓以及技能大賽融合在一起。在實驗課程設置中,結合實際情況建立三層次的實驗模式,(基礎性實驗-綜合設計實驗-開發性實驗)主要的目的就是不單單是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6】,還要提升學生創新能力,這樣才可以完成課程的能力培養任務。促使實驗教學內容與現階段環境監測的新技術進行合理的銜接,也需要根據水污染控制技術與環境影響評價進行綜合性的實驗。
(4)加強校企合作,建設高質量的實習基地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需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入在一起,以校企合作為載體,以此來提升學生自身的環境監測水平,進而達到學生畢業之后就可以勝任工作,符合企業用人要求。因此,通過專業技術支持、技能培訓以及校內授課等合作方式,建立完善校企合作關系,進而實現校企共同教育的模式。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不單單可以提升實踐操作的技能,還能達到企業崗位的要求,并為企業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優秀人才,最終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個方面共同勝利的目標【7】。當然,在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基礎上,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以此建設出符合高職院培養人才要求、管理規范以及復合型人才培養基地。
(5)提升教師自身技能水平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需要教師自身具備超強的教學能力與豐富之間教學經驗,同時,也需要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與能力操作水平。因此,教師需要去監測企業以及儀器公司進行學習,及時地掌握國內外環境監測的發展情況,再根據行業動態,將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術及時地傳授給學生。
四、改革過程中需要及時處理的問題
第一,根據社會需求與行業發展形勢,優化教學大綱,完善教學資源庫,建設網絡課程這也是混合式教學重要保障。但教學資源庫與網絡課程建設必須依靠信息化技術。教改隊伍也必須具備豐富網絡平臺建設的經驗,進而達到混合式教學信息化技術運用的基礎條件。
第二,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開展崗位實習、考證培訓以及技能大賽有聯系的項目,進而保證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之間的銜接。課改團隊不單單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了解崗位能力與知識體系,還應對職業技能證書考證的具體要求進行歸納,并在實驗設計過程中與考證項目融合在一起,以此來進行實踐、探究以及討論,同時,也需要對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有關內容進行深度探究,還應擁有豐富技能大賽經驗,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引導。這樣才能實現工學結合,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建設課程體系,開發出實踐性強的實習項目,并以行動導向法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作寫作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
第三,結合之后課程與監測環境設計綜合性與開放性的實驗項目。教師應該了解之后對應所有教學內容,再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保證實驗項目的連續性與完整性。
第四,建立完善職業崗位人才培養方案。教學隊伍應該定期去環保公司、環境監測展以及污水處理廠去調研,充分了解人才需求、企業崗位設置情況,也需咨詢環境監測行業相關的專家,對畢業生畢業之后所從事的崗位工作進行深度分析【8】,以此來保證環境監測專業學生可以勝任相關工作,建設學習課程標準,制定完善課程體系。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教師要保證教學內容有吸引力、影響力,讓學生在課堂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以此促進混合式教學在學習中的應用。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資源庫以及網絡教學平臺,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有趣,以此來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其次,結合職業資格標準,確定教學內容,將不同類型的競賽項目融入到教學中,創新實訓教學項目,帶領學生積極進行職業資格的考證,完善競賽結構體系,提高實踐能力,讓學生了解到學習這門課程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取得良好成績,而是在掌握技能的同時,掌握職業資格正的考試要點,為之后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夯實基礎,同時也具備了參與技能大賽的能力,并在比賽中取得良好成績,以此來提升自主學習的內在驅動力。總而言之,通過課程教學改革,建立完善環境監測課程教學體系,為環境監測課程和混合式教學活動開展提供有效地保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梁寧, 王軍正, 莫福金,等.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實踐——以《環境監測》課程信息化教學為例[J]. 教育現代化, 2019, 6(27):225-228.
[2] 趙汴霞, 汪克蕾, 馬香芹. 智慧學習環境下高職高專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藥理學課程中的研究與實踐[J]. 衛生職業教育, 2021, 39(1):3.
[3] 吳麗君. 藍墨云平臺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構建與實施——以《環境監測》為例[J]. 中國高新科技, 2020, No.77(17):140-141.
[4] 黃汶俊. 基于互聯網環境下的高職藝術類廣告設計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 長江叢刊, 2020.
[5] 陳妹瓊, 郭文顯. 基于"SPOC+企業微信"線上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以《環境監測》課程為例[J]. 廣東化工, 2020, 47(20):2.
[6] 謝光園, 李三華.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綠地規劃設計課程中的實踐探索[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 2020, 33(11):2.
[7] 文陽. "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9(11):38-39.
[8] 馬燕燕,刁潤麗.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化工HSE與清潔生產》課程中的教學實踐及研究[J]. 廣東化工, 2020, v.47;No.428(18):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