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摘 要:幼兒語言活動教育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幼兒教學能力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學前幼兒教育專業的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學生學習效率差、教師教學方法不得當等弊端。本文將對幼兒語言活動教育的現狀及其面臨的問題進行闡述與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旨在為幼兒語言活動教育課程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教育活動;解決策略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入發展,幼兒教師專業越發受到了社會的關注與重視。幼兒園活動教育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能夠培養學生從事幼師專業的知識素養和教學能力。然而,許多學校對此課程的教學缺乏重視度,難以實現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此外,該專業的學生學習主動性較低,在幼兒園教育課程實踐中出現了較多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1 幼兒園教育活動現狀及問題
目前,我國大多數幼兒園教育活動課程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傳授、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在課程教學評價時,對學生的考察主要以答卷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無法真實地反應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教學知識水平,導致學生畢業后無法勝任幼兒園教育活動事業,不利于學生就業率的提高,也對該專業課程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1.1學校對該類課程重視度較低,學生學習態度消極
目前,許多中職學校的課程缺少相應的教學質量評估,對其教育教學重視度較低。幼兒園活動教育課程對教師的專業性要求較高,不僅要求這個教師具備充分的教學能力,也應具備幼兒園教育活動相關的實踐知識素養。然而,中職學校對此課程的教師安排,無法對其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進行平衡,不利于該課程教學效率的提高。學科教師每學期面臨的教學任務較多、對幼兒語言教育活動課程的關注度較低,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對課程進行備課與反思。而大部分中職學生由于認為該專業市場就業前景較差,難以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利于學生教育知識及相關實踐能力的培養。
1.2課程教育理念較為落后
受社會因素的制約,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重點側重于對學生口語技能的傳授,缺乏對學生教學能力的關注。其教育理念較為傳統,教師在課堂活動中重點關注的是課程整體的完成情況,主要依靠多媒體軟件進行課程講授、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無法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導致學生學習興致不高、大大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果。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實行已經歷了很長階段,但目前學前教育專業依然存在教育理念落后的現象,其教學模式較為傳統,有待改進。
2 幼兒園教育活動問題的解決策略
2.1明確課程重要性,編寫優質教學大綱
隨著社會對實用性人才的大量需求,幼兒園和家長對幼師綜合能力的要求逐漸提高,不僅要求其有認真的工作態度,還應具備熟練的教學能力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中職學校應根據社會需求,制定符合時代要求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重視對幼兒園活動教育課程的設計以及對專業課教師能力的培養、定制合理、優質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作為課程開展的指導性文件,是課程進行的首要前提,學校要不斷完善對幼兒園活動教育課程的設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合理優化。
2.2更新教育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教學過程的完成需要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行建構,促進其知識能力的不斷發展。幼兒語言教育活動課程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構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課程體系。教育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在課程進行中對學生的教學能力進行多方面培養、確保其能夠在課程學習中鍛煉自身的教學實踐能力,自發、主動地進行知識學習。此外,教師也應關注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將每個學生的優勢發揮到最大,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應使自身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有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程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結語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活動教育教學課程目前還存在著注重理論知識、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問題。想要提高教學效率,學校必須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教學能力,更新其教學理念,積極對新型的教學模式、方法進行探索,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對其學習主觀能動性進行培養,為其提供優質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在課程中要重點對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成為具備理論知識與教學能力的優秀學前教育人才,為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呂藝琴[1].淺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能力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000 (030):P.58-59.
[2]卓瑪.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教育活動設計的思考[J].文淵(高中版),2019,(7):704.
[3]冀美麗.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教育活動設計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8,5(35):128-129.
[4]肖雨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教學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教師,2018,(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