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梁婷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培養良好閱讀理解能力,關乎學生思維品質、學習素養、審美情趣、語用能力等綜合發展,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目標,提升語文教學改革的實效性。本文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基于核心素養教育要求提出切實可行的課堂指導策略,激活小學生閱讀主動性與積極性,提升語文教學整體質量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活動; 核心素養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和語言的“爆發期”,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載體,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深度閱讀,夯實語言基礎,綜合鍛煉語言運用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目標。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基于新課程改革的引導,必然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探尋創新教學策略,把握語文課堂主陣地,開展多樣、趣味、實用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人文熏陶下調動積極情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為發展語文素養、實現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1.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意義
1.1 有利于深化閱讀理解
立足核心素養教育目標,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活動,從多方面強化閱讀、思考及語言表達訓練,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文章主旨思想,深化閱讀理解,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小學階段是語文教育的起步期,也是夯實語文基礎、培養學科素質的重要階段。結合“教情”與“學情”開展豐富有趣的閱讀活動,激活小學生主體意識,讓他們體會閱讀的樂趣與魅力,主動閱讀、自覺閱讀,增加閱讀量、鍛煉閱讀分析與領悟能力,奠定深度學習根基。
1.2 有利于強化知識積累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依托閱讀為載體將學生帶入真實、有趣、實用的學習環境,拓寬知識視野,促進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讓學生快樂閱讀、快樂學習,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科素養。與此同時,核心素養教育驅動語文教師轉變觀念、創新方法,打破單一化的教材與課堂束縛,從課上延伸到課下,向學生推薦更多有意義的閱讀書籍,指導閱讀方法,保持閱讀興趣,通過綜合閱讀訓練強化知識積累,養成良好習慣,提升學習能力。
2.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2.1 優化教學方案,培養語用素質
立足核心素養教育導向,亟需轉變傳統語文課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將課堂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以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吸引其注意力,鼓勵學生多閱讀、多思考、多探究,體驗語文學科魅力,促進綜合能力發展。以《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學設計為例,為了激活學生主觀能動性,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設計層次化的“問題鏈”,串聯文本內容,如:“為什么會在牛肚子里旅行?牛肚子里的旅行和我們平時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樣嗎?”“在牛肚子里旅行,是如何安排旅行路線的?”“文中的青頭和紅頭是好朋友嗎?你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大家圍繞問題展開討論與研究,由淺入深地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對課文中的語言知識也有了深刻認知,潛移默化促進語用能力發展。
2.2 創新閱讀形式,啟發邏輯思維
語文閱讀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螺旋式上升,先從朗讀著手,體會思想情感,再抓住文本的語言特征,產生共鳴,深化理解,最后能夠條理清晰地表達觀點,鍛煉邏輯思維。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教師應創新多元閱讀形式,并且將閱讀與提問相結合,層層遞進調動學生積極性。以《金色的魚鉤》教學設計為例,根據課文內容創設兩個問題:“為什么老班長不和我們一起吃魚?”“我發現了老班長的秘密,隨后又發生哪些事?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第一個問題比較簡單,從課文中很快找到答案;第二個問題就略有難度,需要開啟思維,深度探究,才能形成個性化的見解,梳理文本邏輯關系,促進思維發展。
2.3 延伸文本內涵,鍛煉學習能力
通過閱讀獲取語文知識,鍛煉閱讀理解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這也是課程改革的落腳點之一。有效的語文教學過程應是開放性、全面性的,指導多樣閱讀方法,收集豐富文本素材,幫助學生形成具象認知,提升文學修養,樹立文化自信。以《草船借箭》一課教學設計為例,課上圍繞《三國演義》的經典片段展開討論,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加上整合學生的知識經驗與生活經驗,延伸文本內涵,分享文化知識,大家在思維碰撞中獲得啟發,課后主動閱讀,并且嘗試動手繪制思維導圖,按照順序整理故事,把握脈絡走向,使得閱讀活動更有趣、更深入。
2.4 拓展多樣材料,促進審美鑒賞
培養審美情趣,激活創造能力,這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育的根本要求。語文本是一門人文性學科,品讀、鑒賞與評價文本的過程中,綜合鍛煉學生思維能力與表現能力。從審美教育視角出發,語文教師也要把握好課內外教育資源,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能力素質,篩選適宜的閱讀素材補充課堂資源,拓寬文學視野,促進審美鑒賞。以《三月桃花水》教學設計為例,這篇文章篇幅精湛,語言優美、情感充沛,詮釋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真諦。本節課的教學側重點就集中于“語言之美”的感知,通過指導朗讀,入情入境,不僅獲得情感熏陶,與作者產生共鳴,而且體會了作者對語言的巧妙運用。課后,拓展閱讀一些精彩的文本片段,同樣用到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審美鑒賞的同時,也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為寫作文做好準備。
總之,基于核心素養導向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把握核心素養教育的基本要求,尊重小學生年齡特征、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潛移默化地滲透語文知識、指導深度閱讀,促進學生綜合性、全面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春金.內引外聯相得益彰——探尋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有效途徑[J].考試周刊,2021(7):23-24.
[2]陳萬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路徑分析[J].語文課內外,2021(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