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峰
摘要:物理學科知識具有抽象性,學生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具備很好的邏輯思維,才能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初中生受邏輯思維的限制,在物理學習方面經常會出現心力不足、興趣減退、感到枯燥等問題。構建讓學引思課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教師傳統物理教學觀念,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探討了基于讓學引思思想,構建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初中物理課堂。
關鍵詞:初中物理 ?讓學引思 ?學習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發展。因此,學生是否有學習內動力、是否有學習興趣、是否能夠在自我驅動力的助推下主動參與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物理作為一門理科學科,非常需要學生有良好的邏輯思維,學會轉變思維、主動思考。
一、讓學引思概念
讓學引思,就是教師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和課堂的主題,還要掙脫束縛,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滿堂灌”“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要緊跟時代潮流,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教師要通過讓學引思,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實踐能力,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
不僅如此,讓學引思要求教師要改變程序化、機械化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教學,關注教與學、課堂互動、師生之間思維碰撞的動態過程。為此,教師要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探究知識,思考問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因材施教,把握學生身心特點和個性化特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讓學引思課在初中物理中的有效學習方式
1.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生動的教學情境是讓學引思達成效果的有效途徑。初中物理教師不僅要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還要開展相關的物理實驗,讓學生在動手實驗過程中更好地領悟物理定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初中物理實驗課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踐性。不僅如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創設符合課堂教學的情境。如教師要在課前充分解讀教材,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做好應對學生各類問題的準備,為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提供條件。同時,教師還要把握學生的特點,深入了解學生需要,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讓學引思的教學效果,從而在師生交流互動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
如在教學《電流與電路》時,很多學生認為這節課的知識抽象難懂,很難掌握,在聽不懂和學不會的情況下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放棄思考。此時,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為學生創設生動豐富的教學情境。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師可以準備課件,制作微課等,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還可以通過演示文稿為學生展示電路圖,讓學生認識電流和電路,直觀了解所學知識,讓學生通過思考,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學生今后學習物理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
2.轉變觀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讓學引思,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讓學生思。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絕對的領導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而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學習的主人,做課堂的主人,參與學習知識的每一個環節,學會自我提問、自我學習、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另外,在學生學習時,教師要從旁進行引導和指導,努力了解學生的各種需求,解放學生的思維。教師還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實踐的場所,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中,大膽說出自己思考后的看法和觀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物體的質量》時,教師可以改變直接講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前對這一節課的知識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師進行課堂導入,讓學生探討什么是物體的質量。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學生完成了對物體的質量這一抽象概念的記憶和理解。教師還可以設置翻轉課堂,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每一組上臺講述一個物體質量的相關知識,自己在旁進行指導,讓所有學生都參與課堂教學。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動手實踐
讓學引思理念的核心主要落在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引導上,教師要通過這種學習方式的有效實施,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思維素養與思維品質的鍛煉,這是學生核心學科素養形成的根基。讓學引思,就是要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而物理學科的學習,離不開物理實驗,離不開學生邏輯思維,離不開學生積極動手實踐。學生通過實驗,能驗證物理知識,掌握簡單的試驗方法,并通過自己動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驗出真知,無數的理科知識和結論,都是通過一遍遍實驗的觀察和驗證得出的,所以學習物理,學生不能沒有實驗驗證思想,不能只學習理論,不動手實驗。
學生的實驗不能由教師完成,所以教師需要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自己動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提出實驗要驗證的問題,思考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最后通過觀察得出實驗結論。這一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如在教學《凸透鏡成像原理》時,教師可以借助物理實驗道具,準備凸透鏡,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原理,思考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從而學習并掌握凸透鏡成像的知識。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教學,是初中物理中的一個難點和重點,它關聯著很多光學知識,變化復雜,不容易掌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實驗,觀察現象,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物理現象的變化規律,并觀察凸透鏡成像時發生的變化,理解凸透鏡成像的相關理論。此外,凸透鏡作為常見且不奢侈的道具,能夠很好地滿足實驗需要,是比較容易開設的實驗課。
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用三維模型動態展示凸透鏡成像過程,讓學生進行模仿實驗,思考凸透鏡成像所需要的實驗條件,以及凸透鏡成像過程中蘊含著哪些物理學原理和現象,并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帶著對結論的設想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所思所想是否正確。通過這些思考與實踐的過程,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延伸思考,聯系日常生活,將課本知識運用到觀察日常生活的現象中。如“人的眼睛是怎樣工作的?”“為什么能通過眼睛看見各種事物?”“眼睛怎樣看見鏡子里的自己?”“平面鏡成像是什么原理?”等問題讓課本知識走出課堂,促使學生用思考的眼光辨別自己生活中出現的物理現象,從而對物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由此可見,讓學引思能夠有效地運用于初中物理課堂,它對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轉變思想,積極創新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吳克新.讓學引思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2020(6).
[2]任冠航.讓學引思 為學而教——初中物理開放式實驗教學研究[J].科普童話,2017(38).
[3]單秀平.初中物理課堂如何體現“讓學引思”的幾點思考[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6(10).
[4]季學玲.淺談初中物理“讓學引思”課堂教學實踐[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8(7).
[5]黃光華.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探究[J].求知導刊,2020(48).
[6]梁婷.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3).
※本文系江蘇省鹽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基于‘讓學引思’教學主張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變革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20_L_119。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城東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