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濤 劉婷婷 王瑋 張軍

摘 要:基于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師生多年的教育教學和創新創業實踐,從角色、時間、空間、形式、活動5個維度,設計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與管理類專業教育多維融合的模式及其實施框架體系。該模式以學生的成長為目標,從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等時間和空間角度,以學習、實踐、雙創活動為主線,設計了教師、學生和企業之間多種形式的互助互動和學習實踐過程。對管理類專業雙創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具有較強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管理類專業教育;多維融合;山東理工大學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2.042
0 引言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經濟辦學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教育部先后啟動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大學生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等建設項目,各高校也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在《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的指導下,開展了大量的創新創業教育探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方面,國內外大學的實踐和學者的研究也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其中,國外大學和學者比較重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及課程體系構建等問題,如美國的Solomon早在1994年就提出創業課程要在多學科、多專業中開設;在瑞士和澳大利亞,相關創新創業課程中知識內容和創業成功、失敗的案例分析是教學的重點。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近幾年也開始關注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如劉艷(2014)提出了基于學科交叉、研究與應用結合、教學與創新創業內容相銜接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體系;王占仁(2015)提出了“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和模式;夏德峰(2016)研究了創新創業教育嵌入專業教育的理論依據及實施路徑;曾棟梁(2018)以應用型高校轉型為視角探討了管理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策略;鄭宏濤(2020)設計了創新創業教育融于管理類專業教育的嵌入、滲透和共生路徑等。
綜上所述,改變創新創業教育的從屬地位、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進行深度融合滲透,改革教育教學方法與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大學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等方面的教育教學水平是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改革的重要任務。
1 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的實踐與問題發現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思維、意識、素質和能力的人才為目標的新型教育理念和模式。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經歷了“多途徑探索——多維度融合”兩階段的研究與實踐,現已成為深化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驅動力。
在第一階段的多途徑探索過程中,主要是部分老師和學生參與的校內外多種創新創業類競賽,在實施過程中主要發現了以下問題。
1.1 創新創業普及程度較低、學生對雙創認識存在偏差
教育研究發現,成功創新者和創業者雖然需要具有一定的先天性特殊品質,但教育可以對創新創業意識和思維產生積極的影響,如自我學習、求異思維以及對待就業和創業的態度等。因此引導全體學生了解、理解和樹立創新創業的意識和思維,并激勵其參與的能動性,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效具有決定性作用。
1.2 創新創業教育導師團隊缺乏、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脫節
隨著社會和學校對創新創業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作為創新創業基礎類知識和能力教育的管理類專業,需要更多的老師和學生參與其中,相應的教育教學體系也應該與創新創業教育需求相適應,多途徑探索雙創教育教學規律。
由此引發了第二階段的思考,即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與管理學院專業教育進行多維度深度融合,建立長效運作機制,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生態體系。在此過程中,需要解決以下兩類問題:
(1)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模式、教學體系等與創新創業教育需求的適應性問題。
管理類專業教育具備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先天優勢,創新創業活動中所需“管理知識”“能力素質”“創新思維”“實踐操作”等都是管理類專業教學的重點,應該貫穿學生教育教學的整個培養時段,如:如何篩選關鍵基礎課程,構建雙創教育知識融合體系;如何打造實踐教學體系,匹配雙創教育能力融合程度;如何開展綜合教學改革,適應雙創教育模式融合需求等。
(2)管理學院社會資源利用與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互補性問題。
由于高校管理類專業的學科特性使其天生具備較強的社會服務職能,擁有的豐富的企業資源和眾多雙師型教師,可以很好地支撐學生的雙創活動和雙創教育。但任何事務都有其兩面性,這些優勢背后也隱含了很多劣勢,如何讓每一位教師都在知識、實驗和實踐教學環節中開展雙創教育,如何讓繁忙的企業樂意參與雙創教育等,都是一些比較棘手的難題,如:如何吸引社會企業主體,拓展雙創教育空間融合范圍;如何培育雙創典型師資,保障雙創教育教學融合質量;如何構建多維紐帶平臺,保證雙創教育生態融合秩序等。
2 創新創業教育與管理專業教育多維融合模式設計與實施
2.1 多維融合模式框架設計
鑒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體系中涉及主體類型多、各種資源和活動關系復雜等原因,本研究首先通過系統的分析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從角色、時間、空間、形式、活動等5個維度出發,構建了如圖1所示的“創新創業教育與管理類專業教育多維融合模式框架圖”。
在圖1中,角色維劃分為學生、教師、企業三類實體,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企業為輔助;時間維包括課上和課下,將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時間從課程學時之內開放到無時無刻;空間維包括校內和校外,將學生的雙創學習和實踐范圍從墻內擴展到墻外;形式維包括線上和線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線上線下教與學的互動;活動維劃分為學習訓練、創新實踐、科創競賽、自主雙創四個相互銜接的過程,其中學習訓練為專業培養計劃中的相關課程學習和實踐鍛煉,創新實踐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從事的創新類活動,如興趣小組、社會實踐、調研報告等,科創競賽為學生參加的國家、省、學校等舉辦的各類科技類和創新創業類競賽,自主雙創主要包括學生自組織的創新創業活動以及專利申請、論文發表、創辦企業等。
2.2 多維融合模式的實施
圖1所示的創新創業教育與管理類專業教育多維融合的實施,需要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育體系、資源保障四個方面的策略落地。其中,培養目標以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為根本宗旨;課程體系按照課程模塊分類,實現分層次培養;教育體系通過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以課程體系的實施為依托服務于培養目標;資源保障提供了確保前三者實現的基本條件和保障措施。
2.2.1 專業培養方案層面的設計與改進
專業培養方案是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是任何專業首先要明確的首要任務。近幾年,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進行了兩次培養方案的修訂,增加了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和學分要求。一方面體現了山東理工大學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學生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各專業大一新生均開設16學時的“新生研討課”,重點之一就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觀念,建立基礎的創新創業認知。管理類專業還普遍針對高年級學生開設了“專業前沿課”,更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激發其創新創業激情。
2.2.2 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設計
管理學院各專業設置了三大類課程體系:基礎類課程、實驗與實踐類課程、創新創業與專項訓練項目。其中,在基礎類課程中,將管理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統計學、市場營銷學、管理運籌學、管理信息系統等7門課程確定為管理類專業的平臺基礎課,構成了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基礎知識體系。盡管每個專業的實踐類課程有所不同,但對總實踐教學學分進行了比例限定,規定每個專業的實踐環節學分不低于總學分的25%。尤其是對創新創業類實踐學分的認定,參照學校有關文件的規定,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方式,如創新競賽獲獎、發表論文、撰寫調研報告、管理咨詢報告、管理案例開發、解決方案設計、軟件系統開發、創辦企業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學分認定標準。
2.2.3 專業教育體系改革與創新創業訓練的多維融合
教育教學體系的實施,重點是解決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訓練、素質提升的問題,首要的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其次是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
(1)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管理學院各個專業一直非常重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不同層次的研究成果和實踐成果,創新了多種模式,如信管專業提出的基于“四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礎,將課內的理論知識學習與課外的動手實踐、企業項目實訓完美結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最終目標;工業工程專業設計的基于知識認知、仿真實驗和企業實踐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工商管理專業設計的基于創業計劃與創業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市場營銷專業提出的基于市場調研分析與網絡營銷策劃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等。均充分考慮了角色、時間、空間、形式、活動等維度要素,真正實現了專業教育改革與創新創業訓練的多維模式融合需求。
(2)課程綜合改革。重點解決學生的自主知識學習問題。主要應用在《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學》《生產運作管理》等為代表的創新創業基礎類支撐課程的教學中,均不同程度地滲透了創新創業類訓練項目,如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行動學習、以行程性考核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等,即在基礎理論講解的基礎上,突出了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設計與實施,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
(3)實踐教學改革。重點解決學生的實踐能力訓練問題。主要應用在《ERP沙盤模擬實習》《企業管理模擬實習》《會計模擬實習》《市場調查與研究》《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中。通過2周左右的集中實習,使學生對一個企業的運營或一類實際項目的實施進行全程性模擬演練,既增強了學生的整體認知感,也分角色訓練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2.4 專業教育資源保障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多維融合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1)教學資源體系的搭建。充分利用學校網絡教育系統、微信、QQ等信息平臺,專業實習基地、創業吧、創新創業孵化中心等實體平臺,專業教師、企業導師、往屆校友等人脈資源平臺,實現了學生專業學習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全天候無時限的多維度交流,擴大了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規模,拓展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空間融合和時間融合范圍,有效保證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生態融合秩序。
(2)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的培養。實施雙創教育,師資是關鍵,按照圖1的維度和活動劃分,將師資力量劃分為了校內雙師型教師、校內科研型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三類,實施“三位一體化”教育改革,既能保證學生雙創活動的質量,又能有效促進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質量。
(3)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制度保障。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過程中需要“多元參與,多維聯動”,是一個系統工程,以創新創業學院和教務處為平臺,提供多層次、全方位滲透的參與驅動和激勵機制、實施保障機制。主要的參與驅動和激勵機制有:學生層面的創新創業項目與學分互認、基點獎勵規則,優秀項目的巡展和宣講活動;教師層面的創新創業資格認證、支持優秀指導教師申請雙創教改項目。主要保障機制有:在頂層培養計劃設計層面,通過“五有人才目標”引導雙創滲透到專業建設中,通過SRIT實施辦法落實到地;建立雙創孵化中心、眾創空間、實踐教學基地提供雙創實踐和資金保障;定期開展創新創業師資培訓、雙創項目動態評價保障雙創活動質量。
3 創新創業教育與管理專業教育多維融合的實施效果
從教師層面來看,該模式的實施對管理學院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質量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近5年,共有96位教師獲得了校級教學質量獎,22位教師獲得了近三屆(兩年一屆)的校級教學優秀獎,14位老師獲得了省級和校級教學成果獎,以及其他獲獎等達到100余項。
從學生層面來看,在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多維融合模式實施過程中,近年來管理學院各專業的學生均積極踴躍地投入創新創業實踐中,在創新項目競賽、社會調查、創新實踐等多個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僅近3年的國家級獎勵就達90余項,另有15位同學成功創業。隨著該模式在管理學院的教育教學中的逐步成熟和推廣,將會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艷,閆國棟,孟威,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國大學教學,2014,(11):35-37.
[2]王占仁.“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的本體論研究[J].高校輔導員,2015,(04):8-13.
[3]夏德峰.創新創業教育嵌入專業教育的理論依據及實施路徑[J].河南教育(高教),2016,(08):125-127.
[4]曾棟梁.管理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策略探析——以應用型高校轉型為視角[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19):153-154.
[5]鄭宏濤,王暉.創新創業教育融于管理類專業教育的路徑研究[J].中國培訓,2020,(01):66-67.
基金項目:2018年度山東省本科教改項目“基于區塊鏈的校企、校院(所)協同育人機制創新研究”(M2018X225);2020年度山東理工大學教學研究項目“新文科背景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與實踐”(JX20200158)。
作者簡介:張立濤(1971-),男,漢族,山東淄博人,博士,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信息管理與智能決策研究;劉婷婷(1981-),女,漢族,山東德州人,碩士,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研究;王瑋(1975-),女,山東萊陽人,博士,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研究;張軍(1978-),女,山東淄博人,博士,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復雜系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