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簡稱《綱要》)
中對提升務工人員子女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指導意見,學校要注重因材施教,積極了解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學習差異,充分挖掘每位學生的潛能和優勢,積極推進分層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
關鍵詞:分層教學;小學數學;務工人員子女;教學質量
一、 引言
雖然我國已經普及義務教育,但是由于存在教育資源、地區差異化等問題,使得農村和城市的教育質量水平不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數學學習基礎能力差、學習水平不均、缺乏學習主動性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解決這些問題,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開展不同的教學,以此來提升務工人員子女的數學學習質量,教師可通過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 目標分層,按需發展
現階段我校外來務工子弟約占百分之六十,這些學生大部分來自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有些學生存在語言表達能力差、學習能力不強、數學運算水平差等問題,而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面向全班學生展開教學,忽略了這些務工子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教師受到教學資源和新課改的影響,很難對這些學生開展個性化的教學,幫助其提高學習成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增強對務工子弟學生的關注程度,通過實施分層教學,有效幫助這些學生打好學習基礎和提升學習能力,這樣才能保證務工子弟的學生具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機會。
首先,教師要在教學前對這些學生的基礎能力分層,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分為基礎、中等、中等偏上和優秀幾個層次,通過學生后期的學習表現再進行實時調整。基礎層主要是務工子女的基礎能力差,對數學的概念、計算法則等基礎性知識掌握不牢固;中等層是指學生對概念、計算法則等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缺少學習主動性,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差;中等偏上層是指數學能力相對較強,但自主學習和深入思考問題能力有所欠缺,教師需要引導促使其不斷加強和完善,進一步提升學生數學知識的運用和深入探討能力;優秀層學生數學基礎能力強,有一定的探索和數學思維能力。其次,教師針對這幾個不同的學習層次合理設置教學計劃,提升其學習自信,促使其數學成績不斷提高。
如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可以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以三年級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為例,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商品的價格標簽,讓學生觀察這些標簽,對基礎層學生提問:你能發現價格和我們學過的數字有什么區別?通過讓學生尋找數字特點,引入小數概念。對中等學生,教師可讓學生比較商品價格的大小。對中等偏上層和優秀層學生提問:通過這些價格能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價格認識小數,并初步讓學生將小數和日常生活相聯系。最后,教師以務工子弟的學習需求為目標,明確每節課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學習有目標,這是順利開展分層教學的前提。教師要依據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選擇內容,進行數學的特色化教學。
三、 內容分層,引導探索
(一)激發興趣,豐富教學內容
由于換了新的學習環境,加之務工子女本身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導致一些學生積極性不高,沒有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注重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其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探究欲,從而有效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在講解分數時,教師可采用故事法教學。“孫悟空給猴子分桃,他說,我把整堆桃子的1/3分給小猴,把整堆桃子的2/6分給大猴,把整堆桃子的……孫悟空話沒說完就被小猴打斷,說大王這樣分不公平。下面同學們一起來說說這樣分到底公不公平?”教師通過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務工子女的學習興趣及其探索欲望。
(二)掌握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并讓學生學會聽課,促使學生能夠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在務工子弟接觸到新的數學教師后,首先要有一定的適應時期,教師要積極幫助其快速度過這個適應期,以便使其更快地融入學習中。如教師在課堂上語速要稍慢一些、學習進度不要過快,要照顧到大多數學生,還要積極和學生進行溝通,聽取學生的發言,理解其想法,這樣便于教師積極調整教學內容或方式。如教師在讓學生練習數學計算時,可出示一些口算卡,讓學生通過個人搶答或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練習,教師也可以口述簡單的應用習題,讓中等層次的學生分析題目的已知或未知條件,讓基礎層的學生根據分析的這些條件解答問題,對優秀層學生,教師可增加難度進行提問。這樣在課堂上能夠促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并能夠有效吸引其注意力,使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培養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其思維能力,使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
(三)分層練習,學習數學語言
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研習數學教材,由于要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此在教學語言上要具體形象化,照顧到所有學生。教師提問:有5包白色的小旗子,彩色的小旗子是白色旗子的6倍,彩色旗子有多少包?學生快速用乘法計算結果。教師引導基礎層的學生說出為什么要用乘法計算,學生說這道題實際是求5的6倍是多少,所以使用乘法。接著提升難度,教師讓基礎層的學生嘗試提問,如兩種旗子一共有多少包等,若不能提問,可讓中等層次學生提出問題。為了增強學生的數學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可讓學生對題目進行復述。如在有括號的混合運算:(127-27)×2+156中,教師訓練學生用數學語言表示這個題目,如127與27的差的2倍與156的和是多少?通過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啟發學生對數學語言的運用,使學生能夠逐漸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明確題意,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審題,提高學生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動手實踐,培養合作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務工子弟學生進行實踐,促進全體學生之間的合作,這樣有利于創建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為學生構建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促使其養成自主探索、主動學習的習慣。如在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特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小組成員由不同層次學生組成),用木條、螺絲制作這幾個圖形,通過拉一拉,讓學生觀察圖形的不同特性。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進行小組合作,可以培養學生之間協作能力,為低層次的學生樹立學習自信,提升其學習能力。
(五)抓好后進生及特殊生輔導,促進全體發展
每一個學生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都是我們的教育對象,所有教師應樹立“我的學生我負責”的觀念,合理利用時間,加強后進生輔導工作:摸清底子,了解根源;制定對策,對癥下藥;家校協作,形成合力;結對幫扶,樹立信心;長期努力,堅持不懈。
善待每一位學生,是教好學生之本。當遇到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時,更需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教師一定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有成長的愿望和動力。教師也可以發動班級里優秀的學生當“小老師”,把關愛融入他們的心里,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使他們情不自禁地愛上這個大家庭,知道如何為它爭光。待他們慢慢融入班集體后,要求也要相應提高,他們需要與大家一樣嚴格執行班級里的各項規章制度,這樣有助于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
四、 作業分層、鞏固知識
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可采用分層設計,分配原則是基礎類、提高類和創新拓展類。基礎類針對基礎層學生,教師可制作一些課堂錄音發到班級群中,這樣學生對不理解的知識點能夠進行再學習,作業布置要以理解鞏固基礎概念為主,緩解其學習壓力。提高類針對中等和中等偏上的學生,設計作業時既要提升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知和理解,增加其對數學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的運用,又要對其進行思維訓練,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創新拓展類則針對學習優秀的學生,教師要加強對作業的綜合性和創新拓展的設計,如一題多解等,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同時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鍛煉數學語言知識的運用,以此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采用如下方式:一是必做題(即基礎題),這是面對所有學生的,對已經能熟練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的優秀學生可選擇做或不做。二是選做題,選做題是針對中等偏上或優秀學生設計的,這樣可以給這些學生提供練習和發揮的平臺,促進其學習能力提升。以“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為例,第一層是設計五個混合計算題、兩個簡算題和兩個基本應用題。第二層(如學生覺得第一層的題目太簡單了,可做這一層次的題目)是四個混合計算題、兩個簡算題和四個提高型應用題。第三層稍微增加計算與應用題難度(要依據優秀學生的水平和學習需求,切忌難度過大,以免影響其寫作業的積極性)。這樣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讓其自行選擇作業的難度,可以增強學習競爭性。通過長期的不同層次的練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欲望。
五、 考試分層,有效評價
考試分層分為兩種,首先對考試內容進行分層。一種是基礎加提升題的方法。基礎部分按照數學課標要求設計基礎性題目(100分),提升部分為附加基礎題,要求略高于教材標準,附加提升題,每次兩題,附加分20分;另一種是采用基礎卷和提升卷進行測試,提升卷的難度略高于基礎卷。其次是設計彈性考試制度。即允許第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或未及格的學生進行第二次考試,試卷不同,但難易程度基本相似,并認可此次成績。如某務工人員子女在“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這一單元測試中考試不理想,教師可以針對其薄弱的地方進行輔導,特別是對較復雜的運算題的理解,并讓學生對出錯的地方進行針對性練習,然后重新考試(換一張試卷,難易程度與考過的相似),由于該學生已經對錯題進行了更正,并加強了練習,所以此次成績進步自然比較明顯,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在考試結束后,教師還要發揮有效的分層評價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平時的數學小測驗和考試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測試結果衡量課堂教學質量,二是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以此開展針對性教學。通過開展分層考試,能夠使教師利用不同的標準對學生展開分層評價,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教師進行分層評價時,要應用不同的標準,對每名學生開展個性化評價,使其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體會到教師對自己學習的關心,進一步提高其學習自信心。教師在評價時,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不歧視學生。
六、 結語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能夠依據務工子弟學生的學習特點和不同的學習水平,開展針對性的教學,這有助于教師從課堂的教學目標、內容、作業和考試與評價等方面開展分層教學和指導,同時教師要不斷地在分層教學中總結經驗、創新方法,使分層教學在提升務工人員子女的數學學習質量上發揮最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束蘇敏.家校合作,提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數學學習成效[J].數學大世界,2019(10):76-77.
[2]樊健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思考被引量[J].陜西教育,2019(15):45.
[3]李瑩.在小學數學學科嘗試分層教學策略的實踐與收獲[J].學周刊,2019(3):96-97.
[4]何琴.通過開展分層教學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初中數學學習質量[J].教育,2019(6):89.
作者簡介:徐鳳,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外國語學校城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