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嘉欣
摘要:現階段,黨校教育形勢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其整體形勢并不穩定。隨著黨校教育形勢的不斷變化,黨校在開展政治理論課程時,所采取的方法、所設定的內容觀點也需要達到更高的創新狀態,以此提高教學有效性,滿足教育發展提出的全新要求。作為黨校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豐富自身的教育視角,打造全新教育體系,讓政治理論課入腦、入心。
關鍵詞:黨校政治理論課 教學創新 教學策略
前言
在黨校教育體系中,政治理論課所處的地位相對較高,所起到的作用也至關重要,可以被看作是黨校教育工作開展的核心命脈。在實施政治理論課教學時,教師需要以入耳、入腦、入心為主要目標,以如何達到這一目標為主要任務。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黨校政治理論課的內容、體系均出現了較大程度的變化。教師需要做好有效的教學創新,促使理論教學始終處于時代前列,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內生力及感染力,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一、提升黨校政治理論教學效率的原則
第一,政治性原則。在黨校實施政治理論教學活動時,黨校教師必須堅守該課程的政治屬性。黨校這一機構與普通教育機構不同,其內部所培訓的學員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在實施政治理論教學時,教師需要使之了解政治理論的基礎內容與核心內涵,同時也要側重發展其自身的執政能力、政治素養,豐富其政治思想,使之可以在未來的工作中,抵抗各種不良信息的侵襲,能夠始終堅守黨的工作理念。
第二,發展性原則。黨與時代是同步發展的。隨著時代的不斷更替,黨校教師在開展政治理論教學工作時,自然也需要做出一定的創新,更好的跟隨時代發展,滿足時代提出的要求。但在此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注意教學創新、提升教學的發展性,并不意味著全盤否定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而是要求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作出調整,繼承并發揚傳統模式的優點,將其與新的教育方法相互整合,打造別具一格的教學體系。
二、提升黨校政治理論教學效率的對策
1.創新課程題目、觀點、釋疑,提升教學吸引力
信息時代的逐漸靠近,很大程度改變了黨校教育的方式方法,自然而然也影響了其中的政治理論教學。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下,有一部分黨校教師并沒有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對教學內容教學主題加以創新調整,導致學員產生抵觸情緒,間接降低了教學效率。對此,黨校教師需要立足于自身,創新政治理論教學的題目、觀點,尋求新的教學亮點,提高教學效率。
政治理論教學與寫理論文章相似。在正式開展政治理論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需要創設具體的題目。我國社會發展呈現明顯的政治性、經濟性,其中很多信息都可作為政治理論教學的選題資源。黨校教師需要創新自身的教學角度、教學層面,選擇一些實用性、針對性較強的教學題目,豐富學員的認識。例如,在講解“資本論”一類的知識時,可將其創新為“資本論與中國經濟發展”;再比如,在講解《黨章》時,則可將其創新為“《黨章》中的新智慧、新觀點、新力量”[ 1 ]。
確定好題目后,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題目,選擇合適的內容。根據內容,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觀點。簡單來說,在一個完整的政治理論教學體系中,題目是一級目錄,而觀點則可被看為二級目錄。大到一篇文章,小到簡單的一句話,教師都需要形成獨特的認識及理解。
政治理論教學與國民教學之間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所以,在設定教學論點時,教師也應該有所創新,能夠滿足政治理論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在授課時,教師需要保證自己所設計的論點,具有較高的先進性、創新性,能夠帶給學員全新的學習體驗,能夠從中引申出新的思維新的概念,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但在創新教學觀點的過程中,教師也應始終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道。
現階段,由于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應運而生,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傳統媒體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但新媒體卻為媒體行業的前進提供了極大助力,加大了信息傳播的速率,擴大了傳播范圍。將其引入到黨校教育工作中,可進一步加強教學的吸引力及教學效率。對此,在政治理論教學中,教師需要創新方式,保證可以為學員提供正確的解釋,使之理解到位、了解到位。教師要堅持共產主義,要明辨是非,要充分發揮政治理論教育的核心作用,切實加強學員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及理解,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
2.創新課程論述、視角、境界,提升教學內生力
在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師會發現該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大多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如果教師沒有做好有效的論述,沒有選擇正確的視角,無法達到較高的教學境界,那么所呈現出的課堂就是填鴨式教學,是單純的理論灌輸,很容易導致學員產生厭倦情緒,影響教學效率。對此,在新的教學環境中,黨校教師需要以學員入腦、動腦為主要目的,在理論傳輸與理論啟發的雙重交融下,加強教學的內生力,提升教學效率。
首先,教師要做出新的論述。當前,我國已正式進入網絡時代,各種新興技術開始出現在教育領域,為教師提供了充足的工作保障,使之可以了解更多更加豐富的政治理論教學素材。對于這些素材,黨校教師需要做好有效的劃分,根據資源的類型將其整理成不同的類別,針對性地向學員加以輸送。在輸送這些信息時,黨校教師也一定要貫徹合理原則,不能一味地為學員提供知識,而是需要站在歷史透視角度上,帶領學員展開精準導讀、精準分析[ 2 ]。同時,針對一部分特殊性較強的政治理論信息,在講解期間,教師需要帶領學員條分縷析,并需要結合一些現實案例。例如,解讀中央精神、解讀相關政策。在講解黨的歷史,黨的領導執行歷史時,教師則需要加強與學員之間的互動。在不同教學內容下,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滿足學員的多種需求,內化學員政治思想、政治品格。
其次,教師要選擇新的教學視角。客觀來說,黨校政治理論教學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在長期教學任務推進的過程中,教師很容易就會面臨無題目可講的問題。對此,教師可以選擇教學創新,將老題目以新的形式、新的視角解讀出來,讓老樹發新芽。例如,在講解“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會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原文講解方面。在教學創新的環境中,教師可以選擇新的視角,將教學內容轉化為“時時講規矩,永遠守紀律”,帶給學員新的感受,新的體驗,使之看到這一內容的另一呈現方式,提升學習欲望,自然也能夠加強教學效率。除教學內容視角外,教師也可對教學方式的視角加以創新調整,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將理論文字知識以圖片、視頻、音樂的形式展現出來,將知識點梳理成完整的思維導圖,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 ]。
3.創新課程方法、藝術、共鳴,提升教學感染力
黨校教師是政治理論與學員之間的主要聯系紐帶,是學員獲取知識的主要源泉,是政治理論信息的主要宣傳委員。理論政治學習并不單單是一項學習活動,更是一項藝術。隨著黨校教育形勢的不斷變化,教師需要對教學的方法加以適當的創新調整,增強政治理論教學的藝術性,提高學員共鳴,在理論與藝術交融的狀態下,加強教學感染力,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在實施政治理論教學時,黨校教師需要正確看待新形勢下黨校賦予自己的任務,主動的對新常態形成了解,并積極響應相關號召,創新課程方法,打造教學統一、理實統一的全新體系。同時,教師需要進一步創新教學模式,將訪談式、體驗式、論壇式及情景模擬式等不同的方法,融入到政治理論課堂上,由學員自主選擇,通過實踐操作自主分析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加深學員對于政治理論的理解。在黨校教育工作中,思想始終位于首位。教師如果存在思想落后的問題,那么在選擇教學方式時就會陷入傳統的泥沼,導致學員無法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影響教學效率。豐富多彩的課程方法,可以帶給學員真實豐富的課堂體驗。例如,在井岡山培訓中,教師可引入體驗式教學,帶領學員走紅軍路,唱紅軍歌,在一段時間內完全使用軍事化管理手段對待學員,展開全面性的革命傳統教育,促使學員在親身體驗下更好地感受井岡山精神的價值,堅定自己的信仰,提高自己的素質。
其次,黨校教師要加強教學的藝術性。政治理論課程中,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采取填充式教學手段,那么很容易會導致學員產生疲憊感。很多時候教學與相聲藝術相類似,教師在講臺上需要發揮說唱演的能力,借此將理論知識以多種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提高教學效率。俗話說,熟能生巧,作為一名黨校教師,當其在向學員傳遞政治理論信息時,首要達到的標準是自己能夠對所傳授的知識爛熟于心,以此才能夠在課堂上解決學員的問題,提高效率。一方面,教師需要深入掌握政治理論的內涵,能夠深入淺出地將其中重點傳授給學員;另一方面,教師要具有較高的現實聯系能力,能夠通過實際案例,解釋復雜繁瑣的政治理論。除此之外,政治理論課具有較強的獨特性、社會性,教師需要具有創新性地剖析切入點,能夠與眾不同地突出政治理論背后的發展脈絡。在鐵一般的邏輯、詩一樣的語言引導下,對學員形成感染,使之能夠真正地把政治理論錄入自己的腦海,印入自己的心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政治理論課是黨校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課程類型。該課程的推進可有效增強學員政治認識、政治思想。為了在新形勢下進一步提高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教師需要做好有效的教學創新。要創新課程的題目、觀點及釋疑方法,提升理論教學吸引力;要創新課程的論述、視角及境界,提升課堂的內生力;要創新課程的方法、藝術及共鳴體系,提升理論教學感染力,打造完善教學體系,推動黨校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姜秀靚)
參考文獻:
[1]賈茹隱.黨校政治理論課教學高效課堂研究[J].年輕人,2019(15):40.
[2]何洪華.黨校政治理論課教學新經驗與新探索[J].學理論,2017(09):222-223.
[3]李娜.黨校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新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8,37(3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