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榆 曾國華
摘?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標,實現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落地,達成課堂教學有效性,關鍵環節在于課堂導入。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就像進入課堂的鑰匙,能激發學習興趣,吸引注意力,調動探究思維,專心于疑問探尋。筆者從課堂導入環節進行了基于核心素養有效落地的實踐探索,總結了三種有效導入策略:1. 聯系時政熱點導入,培育“科學精神、法治意識”素養;2. 講述先進人物故事導入,培育“政治認同”素養;3. 選取優秀傳統文化導入,培育“公共參與”素養。有效的課堂導入策略發揮了培育學生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的橋梁紐帶作用,提升了學生的教學參與度,實現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核心素養;導入課堂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并提出六點要求,其中之一要求“思維要新,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培育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標,有效實現學科核心素養落地,必須提高思想政治課堂的實效性。要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標,導入是關鍵。筆者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從課堂導入環節進行了基于培育核心素養的實踐探索,總結了三種有效導入策略。
一、 聯系時政熱點導入,培育“科學精神、法治意識”素養
時政熱點包括國內外時事政治、社會時事、文化時事、經濟時事、生態時事等。在教學中巧妙地引入時政熱點,運用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時政為載體進行教學,符合新課程開展活動課理念的要求,能激發學習興趣,引起討論,是形勢教育的有效形式,既能增強課堂的時效性,擴展視野,也能激發探求新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對政治經濟等社會問題的認識上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透過風云變幻的時政現象認識本質,更好地培育“科學精神”素養。例如在講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時,課前就讓學生收集中美貿易戰相關信息,上課之初播放《國際銳評——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的準備》,談判一波三折,中國的回應鏗鏘有力,為什么中美貿易戰反反復復開打?學生上講臺分享自己的看法,引發共鳴和討論。中美貿易摩擦僅僅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沖突嗎?如今中美關系為什么又出現緊張態勢?教師分析總結引導,美國是二戰后的傳統全球霸主,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等方面全面領先;中國是新興的經濟大國,國民生產總值位居第二且與美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美國作為舊有國際體系的主導者,越來越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并視中國為最大的挑戰者。利益沖突導致矛盾,適時引出結論:國家利益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從而撥云見日透過紛繁復雜的國際活動現象把握本質,達成培育“科學精神”素養的要求。
中學階段的青少年處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思維活躍,正是接受健康思想,以法律為準繩,規范自己言行,健康成長的關鍵期,培育“法治意識”素養是中學生成人、成才、成學、成業的重要前提。當有重大國內國際時政發生時,通過開展時政播報,讓學生討論并表達自己的觀點,改變灌輸模式,能培養獨立自主的思考習慣,有效深化思想政治課知識性、思想性和實踐性的認識,也符合知行一致的原則。例如在講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時,讓學生討論中美11輪經貿磋商情況。中國始終堅持平等、互利、誠信的磋商立場,尤其在美國單邊加征關稅的情況下,中國依然以極大的耐心和最大的誠意赴美貿易談判。但是,美國一方面宣布有望達成協定,另一方面又單邊加征關稅,導致貿易摩擦升級。近年來,美國在國際外交事務中頻頻表現出不守信用、背信棄義,如退出伊核協議、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等不負責任的退群。于人談“契約”,于己忙“棄約”,“合則用、不合則棄”暴露了美國某些政客的真面目。當代國際市場秩序的運行都要以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為基石支撐。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主要特征是遵守規則、信守契約,才使得個人、群體和國家能形成廣泛的合作。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實現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發展,明確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支持聯合國機構、多邊主義以及人道主義等事業,讓世界真切地感受到中國的國際擔當,為全球和平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充分展示了負責任大國形象,贏得了世界的尊重。由此引導學生深化認識誠實守信、遵守規則,培樹“法治意識”素養的重要性。
二、 講述先進人物故事導入,培育“政治認同”素養
處在高中階段的青少年學生都愛聽趣味豐富的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壯麗70年的奮斗史,各學科各行業各領域的探索發現發明創造中,都有生動感人的先進人物經典故事。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選取與教材內容聯系緊密的故事片段講給學生聽,吸引學生注意力,避免枯燥乏味,起到了寓教于趣的良好效果。這種導入法營造學習的氛圍,能培養學生熱愛思想政治課的情感,更有效地培育“政治認同”素養。
例如在講授《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時,筆者通過圖文視頻配合講述了我校校友林俊德,一位畢生為共和國鑄造核盾牌的功勛科學家,一位閩南山鄉大山的兒子。大山里的生活鍛造了他吃苦耐勞、勇于擔當的奮斗精神。離開大學后,林俊德校友在羅布泊的漫漫大漠上堅守52年,隱姓埋名,與戰友共同協作為共和國鑄造核盾牌。回家鄉時,他對母校師生、親朋好友說:“人生的旅途雖長,但關鍵的就那么幾步,特別是年輕的時候。在40多年的核試驗科研旅途上,我獲得了30多項科技成果。如果我6年中學7年大學學不好,就不會有創造各種核試驗測量儀器的成功。如果說我后來有什么成就,今天能成為工程院院士,那么這顆種子是在永春一中、浙江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孕育的。”當選院士后,林俊德校友主動承擔重大實驗裝備的研制,帶領攻關小組攻堅克難,取得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在生命最后,林俊德校友強忍著劇痛,堅持伏案工作,整理、交接重大國防科研項目相關資料,展現戰士最后的沖鋒。在遺體告別儀式上,一副挽聯“鏗鏘一生,苦干驚天動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隱姓埋名人”深刻詮釋了馬蘭精神。2018年中央軍委批準“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杰出科學家”林俊德為全軍掛像英模。這樣的導入大大地激起了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共鳴和欲望,為整堂課的教學氣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講述完故事再分析講解偉大民族精神內涵: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也就水到渠成,情感升華,有效達成培育“政治認同”素養。
三、 選取優秀傳統文化導入,培育“公共參與”素養
數千年創造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如一座規模宏大壯麗的花園寶庫,擷取五顏六色的花朵來扮靚思想政治課堂新課導入環節,能有效增添課堂的色彩和芳香。新課程標準對教材在內容呈現時要求生動活潑,配以文字和圖片。在課堂導入時選取優秀傳統文化視頻或者圖片通過多媒體播放,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聽沖突,把學生引入教師設置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政治課的內容就在生活周邊,關系自己的幸福生活,樹立家國情懷,更好地培育“公共參與”素養。
例如在講授《文化創新的途徑》時,就先讓學生觀看短視頻京劇梅蘭芳的《貴妃醉酒》、李玉鋼的《新貴妃醉酒》、交響京劇的《貴妃醉酒》,之后感悟、比較三個《貴妃醉酒》,就很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在鞏固怎樣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怎樣進行文化創新。課中時又觀看欣賞大型新編史詩京劇《赤壁》,該劇以“尊重傳統,敢于創新”為創作理念從視聽到形神增添了很多現代元素,深深地吸引了當代青年人的京劇欣賞興趣以至在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演十余場場場爆滿。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感受到文化創新的重要性和做法,即在文化創新中要立足于社會實踐,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同時,通過大型新編史詩京劇《赤壁》借鑒西方歌劇、交響樂等形式而帶來非同一般的視聽效果,引導學生掌握文化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這樣的視覺沖擊,直觀感受到文化創新的震撼,況且200多年歷史的京劇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被視為“國粹”,用京劇繼承和發展的來世今生導入新課講解又起到了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作用,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是在教師創建的富有情感情趣的教學活動中養成的,是在師生互動交流中,不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感受生產生活現實中產生的。有效的課堂導入發揮了培育核心素養的橋梁紐帶作用,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在思想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滿懷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增強了學習主動性和實效性。導入形式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但不管何種方式,都必須根據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要求,都必須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都必須遵循趣味性、啟發性、知識性的原則。有效的課堂導入,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導入有法而無定法,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時應注意創新,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接受知識、學到真理、養成信念,把思想政治課講得有滋有味,才能讓學生真學真信真懂,才能讓道理入耳入腦入心,否則就失去了導入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朱明光.關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學,2016(1).
[2]陶春花.淺論高中政治課堂導入藝術[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
作者簡介:
黃劍榆,曾國華,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