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嬋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和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國民的職業素養成了大眾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中職學校對語文教學工作越發重視。因此,本文將立足于社會現實,通過對中職語文教學與職業素養之間的關系梳理入手,對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提升職業素養教育提出了幾點建議,內容如下。
關鍵詞:中職語文;語文教學;職業素質教育
引言
在中國的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普遍更為重視學生的成績和專業能力,對職業素養培養往往忽視。在素質教育要求日益提高的大環境背景下,職業教育中語文教學的難度也在隨之提升,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職語文教師必須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建立以就業為指導,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優質教學服務的教學新方式,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針對中職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將職業教育特色凸顯出來,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為提升中職學校學生職業素質提供基礎保障。
一、語文教育與職業素養之間的關系梳理
職業素養指的是勞動者基于一定生理和心理條件上的,利用教育、勞動實踐和自我修煉等不同方式形成和發展起來,在各項職業活動中,對人產生最大影響的是其內在品質。主要包括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科學文化素養、專業技能素養、身體心理素質和人文素質、團隊素質、審美素質、創新素質、應變素質、終身學習意識及能力等綜合素質。所謂職業素養并非人們所認為的職業能力,兩者存在本質差別。職業能力只包括專業技能素質、工作能力和性崗位能力等,而社交能力、表達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則屬于職業素養范疇。職業能力包含在職業素養之中,同時也兼具其他多種職業能力和素養,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語文學科則是中職教學中一門重要工具性知識學科,其基礎的強弱直接關系和影響著學生在漢語言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面對工作生活問題時的借鑒能力等,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就業后的職業能力[1]。因此,必須重視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提升,通過結合中職學校特點,構建特色職教語文觀。至今,有效培養學生職業素養仍是當今社會中職語文教師教學工作中需進一步探究的課題之一。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提升職業素養教育的對策建議
(一)堅持“以生為本”,將育人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文優勢通常會被限制,學生在學習時總是提不起學習興趣,職業意識也比較淡薄,造成這種育人水平不高的問題在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中無法獲得內在學習動力。在素質教育改革過程中,中職語文教師應充分意識到語文育人功能的重要性,消除對中職學生固有的認知偏見,無論他們是來自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還是學習成績不好考試失利的學生,都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重視,以彌補中職學生在心理上的挫敗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組織紀律性差、禮貌不強、對教師批評不接受等問題,甚至有的同學對語文學習存在抵觸心理,對老師也存在言語沖撞的不良行為,但這一切是由于學生學習自信心不足造成,這也正是在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之所在。身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必須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發育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功德意識,通過語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幫助他們重拾生活信念,樹立遠大目標,立志成為一個對社會和國家發展有用的棟梁之才。
(二)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
在中職語文教學授課的過程中,需要適當的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認真思量好相應的職業觀念,使學生能夠主動的與社會職業觀念相關聯,從而選擇出最佳的職業選擇。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將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給予有效的區分,并突出職業素質在求職和就業中的重要意義。教師需要適量的將學生自身的緊迫感給予有效減輕,并提高課程的實際教學效率,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于課程討論的開展或旁聽專業人員的課程做為教學形式展開教學,并向學生講解所學專業的實際社會地位,分析其中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將自身職業觀念滲透到國家與社會的實際發展需求中。
(三)創新中職語文教材內容
大部分語文教學內容都十分豐富,深刻地記錄各個時代基層社會大眾的生活面貌與思想行為習慣,其對提升學生思維能力以及人文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中職語文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以將教材教學延伸變成課外資源教學,課外資源可以由教師在課前進行收集,也可以由學生自行收集整理,這樣便可通過豐富素材吸引學生對于中職語文的學習興趣,還能在學生自行收集素材的過程中,培育學生對于各種社會人文資源的了解,從而為學生的語文基礎打下堅實根基。
(四)體現語文教學情境的職業素質
在情境模擬教學活動當中,中職語文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創業特點來積極創建情境,這可以有效的確保模擬情境與學生未來職業崗位與工作環境相似,并讓學生扮演出其中某一個角色,從而保障學生積極參與情境教學當中,使其真正地進入到角色處理的工作中。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與職業素質[2]。
例如,在進行口語交際《聽話與說話》教學過程中,汽修專業需要結合其所專業特點,在上課時積極組織了學生開展前臺接待或汽車銷售情境的模擬實踐活動,進而有效的培養學生實際應變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有效傾聽和合理的語言表達,全面提高其專業技術職業素養。在實際的情境模擬當中,學生也可以身臨其境體驗到職場的各個環境,真正了解職業人員所需要的具體職業素質,以此來對自身職業素質養成工作給予高度重視。
三、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素質被大多數人所重視,中職語文教師要善于通過人才素質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把握新的發展機遇。中職語文教師應注重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綜合應用性的職業素質,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創新中職語文教材內容,并體現語文教學情境的職業素質,從而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職業素質,以便中職學生踏入工作崗位可以更快的適應好相應的工作需求。
參考文獻:
[1]王瑜.中職語文微課與職業素養教育結合的教學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21,3(17):49-49.
[2]賈登峰.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素質教學探究[J].語文課內外,2020,7(14):24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