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靜

摘 要:開展數學實驗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文章緊密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闡述小學數學實驗概念及基本教學原則,分析小學數學實驗教學常見問題產生主要原因,分析利用數學實驗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數學實驗;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一、 引言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已經轉變為培養學生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個人成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高質量開展實驗教學對于教學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小學數學教師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
二、 小學數學實驗相關概述
小學數學實驗主要指的是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為目標,在新課標要求、數學課程教學要求下,教師組織學生針對某數學主題開展的數學操作活動,活動基本環節包含觀察環節、猜測環節、實驗環節、推理環節以及驗證環節等。小學數學實驗可以幫助小學生全面學習數學基本技能、數學基礎知識,同時可以促進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發展。
三、 小學數學實驗教學原則
(一)嘗試性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實驗教學活動時,應遵循嘗試性原則,給予學生嘗試機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完成知識體系構建工作。在學生嘗試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多種探究方法,以實現自我教育目標,讓學生在數學實驗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二)可視化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應保證數學實驗教學各個活動、每一環節都具有可視性,如設計環節、操作環節、記錄環節、計算環節、統計環節等,促進小學生數學思維外顯,以全面掌握小學生數學實驗情況,為針對性數學實驗策略制定奠定基礎。
(三)創造性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應遵循創造性原則,讓小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實驗假設及實驗問題,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以驗證自身猜想。
(四)趣味性原則
遵循趣味性原則,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造有趣的數學實驗情境,讓小學生做到“玩”中“學”,“學”中“玩”,在具體教學中,應盡可能轉化抽象數學內容為生活、現實、游戲內容,以營造良好數學實驗教學氛圍。
四、 小學數學實驗教學常見問題
(一)情境渲染不當
在小學數學實驗教學中,情境渲染不當的問題依然普遍存在。一方面,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存在情境渲染不足問題,難以激發學生實驗興趣;另一方面,還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存在情境渲染過度問題,這會讓學生課堂學習時間產生浪費的問題,讓小學數學實驗教學內容偏離教學主題。
(二)主題分析不足
在部分小學數學實驗教學中,存在著主題分析不足的問題,這會讓學生難以緊跟實驗流程進行動手操作,僅僅是對實驗材料進行隨意擺弄?,F階段,此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不理解實驗要求、實驗主題,沒掌握數學實驗方法,這會讓學生數學學習信心受到打擊,讓數學實驗效率受到影響。
(三)環節安排不當
小學數學實驗教學環節安排的恰當與否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當前,部分小學數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環節不合理的問題,全程都是學生操作實驗材料,然后由教師告知學生實驗結果,缺少學生提出猜想環節、學生溝通交流環節。
五、 利用數學實驗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
(一)搭建新舊知識鏈接
小學生知識儲備相對較少,小學數學教師只有為學生提供科學指導,才能幫助小學生認識新事物、學習新知識。首先,在數學實驗課開展之前,小學數學教師應分析學生知識背景、生活經驗;其次,小學數學教師應掌握學生學習新舊知識鏈接點,明確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為小學生構建實驗教學情境,為學生提出實驗問題。以“搭火車”這一數學實驗為例,該實驗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實驗中找出簡單排列數,培養學生推理、分析、觀察能力,在課前引入環節,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動畫,讓學生回憶火車構造,并為小學生提出問題,如“估算一下20cm火車有幾節”等,然后可以讓小學生利用大拼裝積木進行實驗游戲,通過猜測與實驗,可以讓小學生在熟悉材料的同時適應實驗學習方式,保證學生實驗學習效果,例如,在“分數的基本性質”相關實驗教學前,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先帶領學生共同復習除法、分數關系、除法性質等已經學習過的知識,然后再讓學生猜測分數基本性質,以新舊知識鏈接幫助學生進入實驗狀態。
(二)注重學生思維差異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每一名學生都具有差異化的學科經驗、生活經驗,小學數學教師只有高度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差異,采用針對性、個性化的數學實驗教學方法,才能保證實驗教學效果。首先,小學數學教師應分析學生個性特點、學習基礎水平;其次,小學數學教師應設計針對性的實驗教學方案,優化實驗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教學指導;最后,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開放學習環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學習想象力、創造力。例如,在“估測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實驗教學中,該實驗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利用概率知識對不規則圖形面積進行估算,主要操作環節包含撒綠豆、數據統計、數據分析等,在實驗教學中,因學生思維存在差異,可能會提出不同的實驗猜想,如“綠豆密鋪規則圖形可以求出面積”等,此時,教師就應尊重學生想法,引導學生在不規則圖形上密鋪綠豆,然后利用同數量綠豆進行變形,密鋪為長方形,并讓學生利用直尺測量圖形長、寬,以估算圖形面積,利用此方法,可以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保證實驗個性化。
(三)凸顯實驗數學屬性
小學數學教師應明確自身是數學實驗教學的重要組織人、設計人,只有優化數學實驗組織教學,才能凸顯數學實驗屬性,如學習屬性、數學屬性等。
1. 協調動腦動手
在數學實驗課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既要注重學生動手操作,同時也要保證學生充分發揮大腦思維,對學生動腦動手進行協調處理,保證學生可以探究數學實驗問題本質、清晰數學知識、實驗活動內在聯系。首先,小學數學教師應高度關注實驗教學中的數學模型、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數學情感以及數學經驗;其次,小學數學教師應在學生進行數學實驗時做好巡視觀察工作,針對學生數學實驗良好表現,應為學生進行及時表揚,針對學生遇到困難,應幫助學生答疑解惑,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應主動尋找交流討論切入點,引導學生在溝通中獲得學習成長。例如,在“圖形的設計”實驗教學中,為引導學生利用釘子板橡皮筋變化掌握圖形面積特點、學習圖形面積計算方法,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作品提出問題,結合圖1,小學數學教師可提出“三角形占幾個格子?”等問題,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掌握圖形特征,引導學生利用割補法、旋轉法等具體操作完成三角形面積計算工作,保證學生動腦、動手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