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新花
摘要:在小學教育教學階段,小學教師要認識到德育教學的重要性,要提高小學生的品德修養,讓小學生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要讓德育猶如細雨一樣滋養著小學生的心靈,這樣才能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發展,為小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德育教學;小學階段
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在小學德育教學階段,教師要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將德育滲透到課堂當中,要為小學生樹立好的榜樣,要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教育。本文主要讓德育在小學階段“潤物無聲”展開分析,希望可以給廣大學者些許建議。
一、身教重于言教,發揮教師榜樣作用
首先,身為一名小學德育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德育教師的榜樣作用。在小學階段,大部分的小學生都具有向師性和依賴性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中如何去做,小學生就會去向老師學習,所以,小學老師的言行舉止都對小學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影響著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小學教師的言行舉止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一種無形的教育,也在每時每刻影響著學生的日常變化,教師在教學中形成的榜樣作用,不僅具有影響力,還具有感染力,對小學生的品德修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其次,在小學課堂教學時,教師必須要向小學生展示教師的優秀一面,要將自己教師的良好形象呈現出來,要給小學生樹立道德的表率,不要將道德教育停留在課堂的教學中,還要通過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這樣小學生才會在日積月累的學習過程中信任老師,依賴老師,與老師成為好朋友,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德育的育人作用,也能夠改變小學生的壞習慣,讓小學生通過觀察而成為更好地學生。最后,小學德育教師要以身示范,教師要教育學生要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要通過組織勞動活動,教師與小學生進行勞動實踐,這樣才能更有說服力。因此,小學教師要通過自己的獨特魅力去改變學生,去教育小學生,這樣小學生才能夠得到個性化的發展,也能夠在循序漸進的學習當中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
二、講述深刻小故事,向學生傳授做人的大道理
首先,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要采用正確的溝通方式,這樣才能在交流的過程中更加了解學生。大部分小學教師都會采用溝通的方式,向學生講授深刻的品德故事,讓小學生在故事中感受到德育的價值,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利于小學生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學生。此外,對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身心發展尚不成熟,具有非常明顯的個體差異性,所以對于很多道德教育理解的不夠透徹,教師要采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明白小學生的職責。其次,小學教師要將德育內容與人生道理相結合,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對學生滲透道德教育。教師要讓小學生知道,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在遇到很多事情時,僅靠自己一人是無法實現的,教師要讓小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最后,小學教師要積極開展德育工作。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創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德育的工作,所以小學德育教師要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來積極開展德育教學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和完善,要將課堂教學與生活教學相結合,要將德育的教學內容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堅毅的品質,能夠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這樣才能判斷善惡。
此外,小學德育教師還要多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塑造良好的品德。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積極開展有關于品德教育的活動,從網上搜集有趣的視頻和資料,讓學生觀看德育視頻,深化學生的德育教育,讓學生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這樣學生才能自覺的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將德育工作更好的落實。最后,小學德育教師不能將道德教育僅僅停留在書本上,還要在行動中去實踐、去學習。教師不能采用以前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育,要采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展開教學,這樣學生既能夠學會知識,還能夠提高德育學習的興趣,從而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因此,小學教師要向學生傳授更多的人生哲理,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
三、在日常學習中滲透道德教育,幫助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在當前的小學德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過于重視德育內容的講解,卻忽視了德育行為的實踐,這樣不利于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和德育發展。在小學教學階段,老師對德育教學只停留在表面的學習當中,沒有將日常生活與德育相結合,沒有發揮課堂教學的價值,沒有對小學生進行深入的培養。小學德育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在教室上課之前,把垃圾放在門口,通過實踐教學來觀察學生的反映,通過這個教學實踐就可以反映出學生的行為習慣。因此,小學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將自己所學習的德育內容與自己的行為習慣相聯系,可以將德育知識轉化為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才能更好地滲透德育內容。因此,小學德育教師要將德育內容更好地滲透到課堂當中,讓小學生能夠從當下開始改變,在做好自己的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把他們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和優秀品質的人,這樣才能幫助小學生正視自身的不足之處,通過德育的學習讓小學生成為真正有責任感的學生,也能夠讓小學生成長為更加完善的學生。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德育工作的滲透是需要小學德育教師日復一日的堅持,需要付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做到潤物無聲,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小學教師要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優化課堂教學手段,要對學生進行道德的培養,這樣才能凈化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武斌.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J].文學教育(下),2020(08):178-179.
[2]熊偉.情在左愛在右——深化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