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勤
摘 要:新時代新課程理念要求在教師在上完本節課后必須對這節課做出反思,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成功在哪個節點,有哪些不足的地方,不足表現在哪些點上,逐個指出,做出簡單的總結,為下節課提供經驗,避免下節課再犯同類錯誤。如果自己一時找不到適合的解決辦法,可以翻閱教育教學相關書籍積累初步經驗,請教有經驗的教師共同解決問題。長此以往,會成長為一名有經驗的教師。
關鍵詞:反思能力;善于總結;師生互動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工作中更需要不斷地反思,細心地審視和分析正在發生的一切教育教學現象、自己實施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有利于學生們的個性發展?是否有利于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所以,我們教師要培養自己的反思能力。那么,我們怎樣培養教學反思能力呢?
一、要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教師要永遠保持學習的狀態,要不斷學習教育改革的理論。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對理論理解的淺陋和偏離,只有將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尋到根源。我們在學習優秀教師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反思自己,將學與思,學與教,學與研結合起來。要以新教育理念為出發點,以新課程的基本主張為參照點,注意行程反思的框架,實施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評判。
二、要善于總結經驗,向榜樣學習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些教育專家的成功所包含的實踐智慧中涵容了教師反思內容的所有方面,體現了教育事業價值的廣博和豐富。對于這些典型我們要仔細觀察、細心體會、積極思考、用心揣摩、反復推敲、探其精微、尋其奧妙、找出自己的差距,然后博采眾長,不斷充實和提高自我。
三、要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善于捕捉反思對象
有問題、有障礙才會有思考、有分析。教師在開展教育反思活動時,要注意形成自身的問題意識,要善于在稍縱即逝的現象中捕捉問題,在貌似沒有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就拿教學來說,如果教師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就有可能在教學的方方面面發現問題。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程序、師生互動,教師只有跟自己過不去,不斷給自己出難題,不斷檢查自己的工作,給自己提出新的奮斗目標,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四、要對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持續不斷地系統化思考
偶爾的反思并不困難,也是絕大多數教師能做到的,但持續不斷地系統反思卻不見得是每位教師輕易都可以做到的。課程改革從理念到實踐,從個體到全局,從教師到學生,從課堂到管理、到評價,都是全新的變革。作為教學研究的反思,應該是持續的、不間斷的、系統的,它擺脫了零散片斷反思的狀態,將反思涌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教育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總之,教學反思是每位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過程,是教師成長中的重要歷程,通過反思可以提高教師教學的自覺性和科學性;通過反思可以培養教師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通過反思可以使教師的思考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成熟到理性;通過反思可以使教師揚長避短,不斷修正錯誤,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1933年。
[2]鄭梅枝 ?《新課程中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 -----教學反思》江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3]張立昌 ?《試論教師的反思及其策略 》教育研究2001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