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興菊
摘 要:語文學科中最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說作文是語文學科的半壁江山,因此需要教師利用生活化教學法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生活化教學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發散性的思維,整理寫作思路,更能將寫作內容從大的框架轉移到具體的內容上,使得學生的寫作質量大大提高。本文重點探討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具有借鑒價值。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法;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
作文是小學語文課程的主要部分,但針對中小學生來說,其語言表達能力還處在起步發展階段,以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手段來指導學生對其作品進行語言描寫與文章表述,遵循了中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對小學生寫作興趣的提高有著良好效果,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在中高學段寫作能力的全面發展。所以,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就變得非常必要。
一、寫作教學導入生活化
在寫作教學課堂上,導入是一堂課開展的初始階段,導入階段如果效果良好,則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相反,如果學生在課堂導入階段時就興趣不高,則很有可能在后續的教學活動開展時始終處于游離狀態,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知識學習效果,還會降低課堂教學效果。所以,要改變這一課堂的教學質量,老師首先要意識到引導的必要性,以更生活化的方法組織和實施作文課堂引導工作,如活動引導、視頻導入、照片引導、對話導入等,以貼近學生的生活實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在最短時間內轉換為作文課堂的學習狀態。
例如,說在寫作“猜猜他是誰”時,這個題目是描寫人物的,教師可以讓學生來描寫一個你熟悉的人。學生在生活中肯定有一個人是特別熟悉的,對這個人進行描寫就可以了。有的同學寫了自己的媽媽,有的同學寫了自己的爸爸,而有的同學寫了自己最要好的小伙伴。每個學生寫作的人物各不相同,但都是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原型的人物。通過將生活中的人物進行描寫,促進學生在生活中感悟人物。使得作文能夠生動形象具有生活化,這樣的作文就可以成為一篇優秀的作文。
二、寫作教學內容生活化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活動組織開展時,教師講解的寫作教學內容也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成為一名“有心人”,及時觀察積累生活中的事件,將事件經過及自己的感受記錄在筆記本上,感悟生活中客觀事物的變化,以此作為寫作中的新素材。同時,在寫作的立意和取材兩個方面,都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確保“生活化特點”通過寫作教學的內容得以呈現,幫助學生明確寫作的基本方向,以便更好地將自己的生活經歷及情感融入其中,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
例如,在寫作“我來編童話”時,學生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主題是關于童話故事的編寫,那么就可以調取自己平時積累的生活素材。有的學生將自己的故事編成了童話故事,有的同學對之前看過的童話進行了擴展。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將生活素材進行整合,梳理積累的生活素材,哪些可以用來寫作,哪些是跟文章主題沒有關系的,進而來讓寫作素材進行整合,使得學生可以寫出優秀的作文。
三、寫作教學語言生活化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寫作教學活動開展時,如果教師應用的教學語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得寫作難度降低。與此同時,生活化寫作教學語言的應用,使得學生的作文貼近讀者,加深學生對寫作教學內容、方法及教師講解要求的理解,為學生個性化寫作文章的形成創造有利條件。通過生活化的語言讓文章更加靈動又容易與讀者產生共鳴,增加學生作文的可讀性,以便讓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形成語言習慣,不斷寫出更加優秀的作文。
例如,在寫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時,當學生寫作這篇文章的時候,有的學生把自己去游樂園看到的世界寫進了作文中;有的學生把自己去過的旅游景點寫進了作文中;有的同學把自己的家寫進了作文之中。像“旋轉木馬跑的快極啦!”“海邊的夕陽真美呀!”“我的房間就是我的整個世界!”這些句子很能表達學生的情感,又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通過這樣生活化語言的融入,可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詞匯,極大程度上豐富了學生寫作時的直觀體驗。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法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于無形之中強化語文寫作教學的實踐效果。因此,作為教師將生活化教學法科學合理地應用于其中,引導學生在思想觀念中明白寫作與生活間的關聯性,在生活中做到認真聽、仔細看、用心感受、學會思考并將其融入寫作環節中,使得學生寫出的作文生動又具有可讀性。
參考文獻:
[1]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寫作中的運用探究[J].王秀英.教育界.2020(20)
[2]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J].顏緣緣.當代教研論叢.2019(08)
[3]淺談如何做好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工作[J].董昌蘭.課外語文.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