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促使人們探索和認識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而體育興趣是促使學生提高體育運動技能及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的原動力。體育運動的實踐性非常強,無論教師的動作示范如何詳細和全面,無論體育視頻課件如何精彩,如果不能夠親自展開運動實踐,那么學生就無法真正提升體育能力。體育運動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調節學生精神狀態,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多措并舉,注重對學生體育運動興趣及良好運動習慣的培養,從而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體育;運動興趣;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3.9?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2-0086-03
作者簡介:譚金玲(1981.9—),女,安徽省寧國市第一初級中學,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引 言
運動興趣是學生積極探究體育運動及愛好體育運動的心理傾向,很多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表現得比較興奮,然而到真正的運動練習時卻出現明顯的情緒變化,這說明這類學生只是喜歡體育課堂上自由輕松的氛圍,而不是真正喜歡體育運動本身,這種狀態是非常不可取的。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符合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運動練習的積極性,從而全面提升運動教學質量。
一、培養初中生良好運動能力的意義
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學生和教師錯誤地將體育學科作為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甚至其他學科的教師會占用體育學科的時間,導致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有限。加之電子產品的普及,很多學生會在課外時間玩手機等電子產品,較少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當前學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在課間多半會坐在教室內學習,較少去操場運動。長此以往,學生的身體素質不佳,不利于其健康成長。在這種狀態下,學生的速度、力量、平衡力及協調性均有所欠缺。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體育運動的價值,并與學生一起分析體育運動的重要意義,從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其一,體育運動能夠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體育運動必然會伴隨身體方面的疲憊,但同時,體育運動技能的形成也是一個熟能生巧、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能夠堅持進行運動的學生必然有著非凡的意志力。比如,長跑是比較枯燥的,尤其是出現長跑中的“極點”現象后,運動者會難以堅持跑下去。但只要調整呼吸,放慢速度,就能到達終點。因此,挑戰“極點”的過程就是鍛煉學生意志品質的過程。體育比賽中瞬息萬變的比賽形勢也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使他們變得更加勇敢、果斷與堅強。
其二,體育運動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學生或奔跑,或跳躍,或展開球類練習,這些運動練習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速度、力量、協調力及平衡力等,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體健康是學習與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學生一定不能忽視運動練習。
其三,體育運動能夠幫助學生調整精神狀態。長期靜坐在教室里,部分學生的狀態是昏昏沉沉的。此時,適當的運動能夠調整學生的精神狀態。比如,教師在體育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比賽,吶喊聲、助威聲以及運動特有的節奏感和畫面感等,都能夠讓身處其中的每個學生處于興奮的狀態。這種興奮的運動狀態與課堂上的安靜狀態是截然不同的。運動能夠幫助學生改變沉悶、消極的狀態,使其變得神采奕奕,精神抖擻。
當初中生深入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意義,就會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參與運動練習,從而養成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初中生運動興趣及習慣的方法
認識到體育運用的重要意義后,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調動學生參與運動聯系的積極性。
(一)運用體育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競賽活動本身就能夠營造緊張、激烈的氛圍,體育競賽活動中的氛圍更是濃厚,直接參與體育比賽的學生,會拼盡全力,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沒有直接參與體育比賽的學生,會不斷地給參賽選手加油助威。可以說,體育比賽活動中,裁判的口哨聲、槍響聲、拉拉隊員們的吶喊聲、運動員們堅持不懈的拼搏精神等,能夠讓每一個人都變得熱血沸騰。在參加體育比賽活動之前,學生肯定會加強練習,提升自身的運動技能。因此,教師可以借助體育競賽活動,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單一運動項目的比賽活動。現代教育背景下,很多學校將某項體育運動作為學校的一項特色,如有的學校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有的學校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花樣跳繩能力,還有的學校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立定跳遠等跳躍能力。因此,學校完全可以結合自身的特色,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單項體育技能比賽。以籃球比賽為例,教師可以在學校范圍內組建兩支籃球隊,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比賽活動。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區或者省、市等組織的籃球比賽。學生為了在比賽中有良好的表現,會加強鍛煉,不斷提升自己。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組織的運動會中。一般情況下,每所學校都會組織相應的全校運動會,以年級為單位展開各項體育運動的大比拼。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從而使每位學生都能合理安排時間,積極參與體育比賽,在比賽中提升運動能力。有田徑特長的學生,可以積極參與田徑比賽;有籃球特長的學生,可以積極參與籃球比賽;有跳遠特長的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跳遠比賽。即便是沒有運動特長的學生,也要做好參賽學生的后勤保障工作,給參賽學生加油助威。
(二)運用體育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體育課堂上的游戲活動,既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運動氛圍,又能夠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獲得體育技能及情感方面的發展提升[1]。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運動內容,設計寓教于樂的游戲活動,從而全面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首先,關于長跑運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折返跑”的游戲活動。長跑運動相對而言比較枯燥,且會消耗大量的體力,以致很多學生會出現“極點”的現象,他們會感覺自己已經無法繼續奔跑了。在“折返跑”運動模式下,學生會不斷體驗到達終點的成就感,部分學生會因為“馬上就要到終點了”而不斷給自己加油,從而在堅持不懈的奔跑練習中掌握一定的跑步技能。
其次,關于立定跳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奪寶”的游戲活動。該游戲情景中,教師會將提前準備好的“寶物”放在相應的位置,促使學生通過立定跳遠,將“寶物”由一個位置搬移到另一個位置,最后獲取寶物最多的學生會獲得相應的獎勵。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搬運寶物的過程中,一定要動作規范地進行立定跳遠,如果發生了違規的行為,就要將寶物放在原來的地方。
最后,關于花樣跳繩運動練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跳繩表演活動,就像參加“唱歌、跳舞、樂器”等文藝表演活動一樣。學生可以準備相應的音樂旋律,然后隨著旋律與節奏,開展不同花樣的跳繩運動。學生可以自己連續做出剪刀跳、單腳跳、跑步跳、交叉跳等不同的花樣,也可以多名學生一起跳出不同的花樣,或雙人同搖,或雙人單搖,或其他類型的動作等。
(三)通過小組合作練習,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
小組合作是課程標準中極力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能夠促使學生經歷體育運動的全過程,還能夠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互相督促中養成一定的體育技能與運動習慣[2]。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小組合作練習,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內的運動練習。以籃球運動中的傳球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練習。小組學生先分散地站在操場上,然后將球傳遞給自己組內的同學,在傳球期間,學生處于不停的奔跑狀態,與籃球比賽的狀態非常相似。關于體能方面的練習,小組長可以與小組學生商量好練習目標,比如,進行腹背肌練習,小組學生可以共同確定好練習目標,那么每一個小組學生都要用盡全力,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課外的運動練習。體育課堂上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除體育課堂常規練習及教師的動作示范外,幾乎沒有多少時間用于學生的個人練習。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外運動,既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又能夠讓學生體驗到更多運動的樂趣,還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參與課外的運動練習。比如,學生可以根據家庭住址,自發組成小組,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進行徒步旅行,從而在增強體質的同時增進與同學之間的友情。學生可以在小組內一起觀看運動方面的視頻,可以是奧運會的相關視頻,也可以是其他運動項目的大型體育比賽,從而感受體育運動員拼搏奮進的精神與意志力。
(四)運用激勵教育,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體育運動練習過程中必然伴隨著一定的疲憊與疼痛,這是由體育運動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3]。且任何一項體育運動技能的形成都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學生只有進行循序漸進的運動練習,才能感受到更多運動練習的樂趣與成就感。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正面激勵,要引導學生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運動練習中,在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同時,使得學生在持之以恒的運動練習中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首先,教師要借用榜樣力量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奧運冠軍是很多學生崇拜的偶像,確實,他們不僅擁有非常厲害的運動技能,更是有著非常優秀的品質[4]。比如,郎平教練所帶領的女排,她們所表現出的愛國情感及頑強拼搏的精神品質讓人熱血沸騰。女排運動員的背后,是汗水與淚水,是日復一日的堅持與努力。那么學生在運動練習中,當因為苦和累想要放棄時,可以想一想女排運動員的表現,可以用榜樣的行為來激勵自己。不僅是奧運冠軍,學生的小伙伴群體中,也有很多非常熱愛體育運動的人,教師可以將這類人群作為榜樣,號召其他學生向其學習,從而更好地激勵學生。
其次,教師要運用情感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例如,在立定跳遠中,部分學生很難有所突破或進步,那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基本的彈跳及準備動作開始練習,并告訴學生,只要堅持練習且方法合適,就一定能取得突破。緊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臺階進行跳躍練習,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沙袋進行跳躍練習等[5]。
最后,教師要利用目標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教師要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相應的運動計劃與目標。比如,有學生喜歡跳繩,那么教師可以將運動計劃設定為每天跳繩5分鐘;有學生喜歡跑步,那么教師可以將運動計劃設定為每天跑步5分鐘。當學生設定好運動目標后,教師就要引導其堅持不懈地加以執行,從而在日積月累中增強身體素質,感受到運動的樂趣[6]。
(五)利用分層教學,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班級學生之間是有個體差異的,比如同樣是800米長跑,有的學生輕輕松松就能跑完,而有的學生即使氣喘吁吁也無法堅持跑到終點,這就是體能方面的差距。另外,學生還存在運動興趣及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差別。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體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此,教師要進行分層教學,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提升,從而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首先,教師要設定有層次的課堂教學目標。比如,花樣跳繩的課堂目標就是確保所有學生掌握一種跳繩花樣,確保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連續跳躍出若干次跳繩花樣等。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層次的運動練習。既然學生在體能及身體素質等方面存在差別,那么教師就要設計有層次的運動練習,讓每位學生都體驗到運動的樂趣。比如,中長跑運動練習,對于體能較強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其提高速度,鍛煉耐力;對于體能一般的學生而言,教師要引導其堅持跑完,并注意調整呼吸,放慢節奏等。
最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層次的評價。既然學生進行了有層次的運動練習,那么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對其進行有層次的評價。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運動基礎及具體表現,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比如,學生經常無法堅持跑完800米,那么只要學生堅持跑到了終點,教師就應對其進行鼓勵;比如學生800米長跑的時間縮短了半分鐘,那么這也是一次很大的進步,教師要看到學生的進步,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結 語
總而言之,運動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是學生主動參與運動學習與練習的重要保障。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通過體育游戲活動,體育競賽活動,課外拓展,激勵教育,分層教學以及小組練習等策略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從而促使學生感受更多體育運動的樂趣與魅力,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張家鑫.芻議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的多樣化[J].試題與研究,2020(36):111-112.
[2]朱建東.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0(51):87-88.
[3]吳召華.核心素養下農村初中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A2):13-14.
[4]柴克軍.初中體育教學中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50):63.
[5]徐明斌.初中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分析與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1(34):147-148.
[6]蔣學平.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J].知識窗(教師版),2021(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