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芝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活動;應用策略
課堂活動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指的是教師所采取的教學策略,比如在課堂上應怎樣激發學生興趣、怎樣和學生交流互動等,而針對小學生開展數學教學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靈活應用各類型的課堂活動,從而促進知識的有效傳遞,并推動學生各項能力的良好發展。
一、小學數學課堂活動的應用原則
第一,課堂活動要具有趣味性。數學知識本身就比較枯燥,如果教師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那么這樣對學生興趣造成很大影響,因此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得更加積極,注意力更加集中,必須應用更有趣的課堂活動。第二,課堂活動要有引導作用。這一點指的是要通過課堂活動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和深入探究,讓學生能夠在思考和探究中掌握數學知識,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第三,課堂活動要能促進師生的有效交流。這一點指的是要在課堂活動中通過有效交流和學生建立良好關系,讓學生更喜歡教師,這樣讓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會越來越高。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活動的應用策略
(一)豐富課堂活動形式
小學課堂活動的形式非常多,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的特點,可以利用問題引導學生,也可以利用媒體轉變數學知識的表現形式,還可以通過游戲以更有趣的方式向學生傳遞數學知識。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應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靈活應用,從而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針對“多邊形面積”開展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將多邊形分解成更易理解的簡單圖形,然后讓學生結合多媒體開展學習,從而加強對“多邊性面積”的掌握。又比如針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開展教學時,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和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關系,嘗試獨立解決相關問題”,從而讓學生在問題基礎上深入探究長方體和長方體,最終在加強理解和掌握的同時提升各項能力。
(二)課堂活動應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
緊密聯系數學課堂活動與現實生活,就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場景等學習數學知識,一方面可以減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學習難度。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并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數學思維,有助于其數學核心素養的良好發展。比如針對“小數乘法”開展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聯想其在生活中的購物場景,然后在課堂上模擬一個購買文具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虛擬購物理解小數乘法的計算規律。又比如針對圖形的運動開展教學時,可以將教材中的風車、汽車等轉變為其在生活中見過的實際事物,然后結合這些真實事物思考圖形的運動規律、特征,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合作探究
鼓勵合作探究指的是開展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數學知識,一方面可以充分凸顯學生主體,另一方面推動所有學生的共同提升,并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好處,從而形成合作意識,發揮數學教學的育人作用。但要注意,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探究數學知識要以能力為基礎,也就是說要盡量令不同小組之間保持能力均衡,否則就會出現有的小組即使通過合作也無法順利完成學習的情況。另外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可能會由于觀點不同而發生矛盾,導致合作難以順利進行,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合作過程中要仔細觀察,當學生出現無法順利開展合作的情況時要及時介入。以“小數除法”為例,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小數除以整數、商的小數點要對齊被除數的小數點等重難點內容作為合作探究任務,同時為學生布置相應數學問題,數學問題的難度要逐漸提升,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合作真正掌握小數除法,而且對解題能力也具有一定培養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面臨著更高要求,應思考如何才能靈活運用課堂活動,從而構建更高品質的數學課堂。對此,應在明確課堂活動的應用原則基礎上,通過豐富課堂活動形式、連接現實生活、鼓勵學生合作等方式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各項能力,這樣既可促進教學效果的真正提升,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參考文獻:
[1]韋秀文.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課堂活動的應用探討[J].新一代:理論版,2020(6):158.
[2]葛睿婕.數學故事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9.
[3]梁結芬.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9(017):275-276.
[4]朱華貴.課堂活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8(0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