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摘要:教學體制面臨著全面改革,素質教育成為教育的重心,這就要求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要及時跟上教育行業的步伐,在教學形式上進行創新,與現在的教學目標相符。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三觀,自覺遵守道德規范與法律法規,維護社會的穩定,有助于家庭的幸福美滿。因此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要求,讓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教學 道德與法治
我國正處于飛速發展時期,教育行業也在緊鑼密鼓的實行改革,核心素養這個概念提出以后,社會各方對學生的關注,從學習成績轉移到了學生的綜合提升,對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工作不斷加重。道德與法治課程是時代發展的必要需求,教師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不能僅僅只是從課本知識出發,最重要的應該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此教師應當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讓課程內容更豐富,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習興趣缺失
到了初中階段,學生的注意力雖然會有所加強,但與此同時學生還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學生接觸外部世界的機會變多,互聯網給學生呈現出多種信息,這些都是外界誘惑,在這些誘惑下學生更容易對外部世界感興趣,而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并不能提起學習欲望。然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養成學習興趣,才能在課上積極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引入核心素養這個觀念是好的,但是由于教師引入的過于生硬,沒有將核心素養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緊密結合,所以導致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有所磨滅,甚至會讓學生對課堂產生抗拒。學生因為沒有學習興趣,所以不會自己主動學習課堂知識,最終導致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效率偏低,課堂質量下降。
2.教學觀念滯后
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領者,因此一定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這樣才會讓學生更高效地吸收課堂知識,將學生培養成綜合型人才。但是現在的一些教師的教學觀念依然非常滯后,在講課的時候采用口傳身授的單一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教學重點進行死記硬背,在枯燥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會產生厭學心理。這是因為教師仍然沒有掙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被傳統教學模式影響至深,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可能性,沒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對于教育改革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策略
1.開展小組合作培養理性思維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通常都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并沒有參與進來,導致學生的思維僵化,不會主動思考。因此教師要積極改變這個現狀,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通過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每個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思想,可以幫助學生培養理性思維,思想火花的碰撞能夠分辨他人的言語及行為,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有積極作用。
比如學習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通過這節課來讓學生重視生命。雖然初中生已經能夠明白一些道理,但是他們對于生命的重視還不到位,不管是自己的生命還是他人的生命,初中生并沒有主動的去愛護,經常會受到他人或是網絡的影響,因為一時的困難而走極端想要放棄生命,因此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緩。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生命的意義,先讓學生認識生命,然后再讓學生討論生命的脆弱與堅韌,讓學生珍視生命。當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可貴之后,那么學生就能理解“我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延伸生命的寬度”這句話,讓學生用僅有一次的生命活得更精彩,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活得更充實、更有意義,活出生命的精彩。學生如果能夠通過討論明白以上的道理,那么這節課的目的就達到了,學生因為敬畏生命而自覺愛護自己的生命,不傷害其他人的生命,這就達到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的。
2.設置問題情景發展思考能力
傳統教學帶來的最大弊病,就是忽視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在日復一日的灌輸下,思維變得僵化,在學習的時候只會等老師來灌輸,而不會自己主動思考。因此教師應該改變這種現象,對課程進行深入挖掘,發現課程的本質,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一步步引導學生來思考,通過教師的問題,來讓學生全方位了解知識,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可以更全面、辯證的思考。
比如學習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的時候,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生活中為什么需要法律,讓學生明白法律對人的行為約束的重要性。然后再問法律除了可以約束人的行為,對生活有什么作用,讓學生以會因為法律建設而帶來的便利。讓學生通過問題一點點來明白,法律的重要性,讓學生都能夠知法懂法守法,接受法律的約束,同時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也要主動以法律作為武器維護自己的利益。通過對問題情景的創設,學生會對道德與法律課程的了解更清晰,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讓學生獨立思考。
3.利用信息技術培養核心素養
現在毫無疑問是互聯網的時代,因此在吸引學生的時候,也要多利用互聯網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人來說是把雙刃劍,人們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更快速全面的信息,但同時互聯網給人的誘惑非常大,所以教師在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圖文并茂的給學生展示信息,因此對學生有很大吸引力,能夠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比如學習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改革與創新》,這節課主要表現的是經濟改革所帶來的變化,以及創新驅動發展的作用等等。為了能夠讓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到經濟改革與創新驅動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或視頻,向學生展現改革前后的城市風貌和人民生活,讓學生能夠直觀地認識到這節課的本質,吸收這節課的知識。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對課本知識有全新的認識,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核心素養水平。
結束語
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堂上融入核心素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非常有必要,不僅可以提升學習效率,建造高效課堂,還可以讓學生綜合發展。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符合現在的教育需求,滿足時代發展潮流。
參考文獻
[1]令調芳.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德育滲透[J].家長,2021(27):56-57.
[2]楊清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方法研究[J].考試周刊,2021(71):86-88.
[3]魯曉鋒.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21(1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