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丹
摘要:隨著音樂教學多樣化發展,小樂器開始在現代音樂教育中得到大量應用,成為豐富音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小樂器的獨特性與應用靈活性使得其能夠更好地滿足現代音樂教育的多樣化需求,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節奏感,讓其掌握基礎的小樂器理論知識和技能,在學習小樂器演奏過程當中逐漸形成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為了進一步增強小學音樂課堂教育教學效果,要求教師積極將小樂器引入到小學音樂課堂當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興趣特點合理地運用小樂器。為此,本文就小樂器進課堂背景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育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小樂器;小學音樂;音樂教學
1.小樂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
1.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藝術本身就對人有諸多影響作用,所以小學音樂課程也相應承擔著一定育人職能。其可以通過基礎音樂知識和藝術內涵的滲透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引導其愛上學習。因此,小樂器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運用,則會輔助音樂課程完成其既定教育目標。一方面,小樂器可以從美妙音符的產生工具入手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同時增強其對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和把控能力。此外,在學習小樂器的過程當中學生需要通過肢體動作跟隨音樂節奏進行練習,學生的多種感官都會被調動起來,組織能力和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心理素質都會得到發展。另一方面,小器樂教學是大多數音樂教師都比較接受和認可的一種授課方式,而且學生在學習小器樂時會感受藝術的熏陶,不斷進行靈魂塑造,從而逐漸形成一種高尚的靈魂和較高的藝術審美修養。
1.2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
小樂器教學能夠增強學生欣賞音樂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進行葫蘆絲獨奏,使學生通過樂器的使用與練習逐步掌握音樂的演奏技能,同時對音樂藝術有更深層次的感知。其次,小樂器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因為器樂教學更加講究肢體協調,因為在進行器樂演奏的時候,學生肢體的運動以及與大腦的配合對于開發學生智力、提升學生身體協調能力都有積極作用,而智力水平的提升,也會促進其音樂學習能力的提升,進而有助于學生音樂水平的迅速提升。
2.小學課堂中開展小樂器教學現狀
2.1缺乏對小樂器教學的重視
在新課程改革目標當中,小樂器教學在音樂教學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增強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要求教師幫助學生訓練相關的練習,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和創造力。就目前來看,學校缺乏對小樂器教學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視,而且小樂器的相關教學開課次數較少、時間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響了小樂曲教學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雖然很多學校都開設了小樂器教學項目,但是有關小樂器大學的相關教材和器樂設備不足,導致小樂器在課堂上的運用頻率低,與教育的結合較少。其次,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小樂器運用也過于淺顯,形式大于實際,相關的教師缺乏專業性,無法滿足現階段小樂器教學的需求。
2.2教師素質水平參差不齊
鋼琴教師水平高低可以直接影響幼兒鋼琴教學效果和水平,這就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來看,一些教師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在引導學生進行基礎訓練時形式過于粗放,小樂器往往是課堂擺設,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化,無法將小樂器教學項目引入到音樂課堂當中。其次,學生學習小樂器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學生的吹拉彈奏基礎水平較差,而教師往往采用理論化的教學方式,無法組織一些音樂實踐活動,學生學習較為被動,無法發揮自己的個性,導致音樂課程無法對學生的綜合素養形成有效培育,無法滿足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需求,在此情況下,小樂器的運用自然差強人意。
3.小學課堂中引進小樂器的建議
3.1借助學生課外喜歡的樂曲,激發學生學習小樂器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選擇合適的樂曲內容,向學生傳遞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和技巧,然后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樂器進行實踐演練,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小樂器。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選擇一些學生較為喜歡的流行曲目,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讀譜能力之后,然后利用小樂器將其彈奏出來,增強學生對小樂曲的欣賞,從而激發學生對小樂器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3.2借助多媒體技術,提高小樂器教學項目教學效果
在小樂器項目教學過程當中要是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來對小樂器教學資源和內容進行整合,選擇一些簡單易學的視頻教學內容,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拓展學生的形象空間。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樂器演奏曲譜記錄下來,或者將一些重難點的理論知識進行細化的播放,讓學生直觀的了解樂曲的譜子,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簡單,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和理解小樂器到理論知識和演奏技能。
3.3借助學生好動的本色,每課一練
由于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影響,小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因此教師要合理的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加強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做到教演結合。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著重向學生講解一些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然后在教學過程當中適當的將小樂器引入其中進行演示,方便學生更好的理解,在后半節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小樂器彈奏,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適當的指導,讓學生自己完成小樂器演奏,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可以說,通過這樣精細的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小樂器演奏技能的掌握,使學生深入的走進音樂的世界。
4.結語
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性人才,小樂器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小樂器教學過程當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小樂器的積極性,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同宇.小學音樂課堂樂器教學實踐研究與思考[J].北方音樂,2018,38(04):220.
[2]王霞紅.淺談器樂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上海教育,2021(28):71.
[3]張曉瓊.小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與思考[J].智力,2021(11):35-36.
[4]彭靜雯.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審美實施[J].基礎教育論壇,2021(02):99-100.
課題:“小樂器進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小學生美育發展的實踐研究,編號(JKBLX202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