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明娟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全面依托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行之有效地開展創新教學工作。可以說,精準而高效化的創新教學,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也能夠全方位優化學生的物理認知水平,繼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質量。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需要教師循序漸進的指導和分析,幫助學生逐漸燃起對物理知識學習的熱情。作為一名物理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提升課堂質量的教學方案,希望能夠更好地推動學生物理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教學;課堂效果
引言:新時代背景下對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中進行知識教育、抽象思想培養、實踐能力建設,在嚴謹且有趣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踏實認真的學習理念、不斷探索的學習精神和創新性思想。教師需要充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物理產生好奇心,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到物理高效的學習與訓練。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致力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多措并舉,提高學生物理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一、初中物理教學創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驗教學的開展水平相對偏低
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初中物理包含著豐富和多元化的實驗內容,為進一步夯實以及優化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以及整體應用水平,教師應該注重科學且高效地開展實驗教學,切實提升實驗教學的整體比重。但當前階段,在創新教育的推進過程中,教師給予實驗教學的關注度并不夠,教師給予實驗教學的認知度也不高。雖然教師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也注重開展實驗教學,但更多停留在驗證性的實驗方面,缺乏對探究性實驗的高效深入。在新課程標準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了充分全面的提升。教師作為初中物理教學的引導者,有必要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全面地結合物理學科的規律以及學生的認知特征等,行之有效地推進實驗教學的開展,巧妙增加探究性實驗的比重。若教師缺乏對探究性實驗的重視以及應用,不注重利用探究性實驗來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實效,必然會影響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學的關鍵路徑
(一)將知識與生活現象有效結合,降低物理抽象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年級較小,知識量不足,對很多未知具有好奇心,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教學時可以借助學生的興趣來進行引導,將生活中神奇的色彩融入課堂當中,將知識與生活相互結合,幫助學生更加理解生活,將物理知識的難度降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和學生一起展開物理的討論,豐富學生的物理意識。如學習“聲音”知識時,可以先為學生唱一首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學生會比較好奇教師為什么不講課而是唱歌,之后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來詢問學生剛才所經歷的是什么?學生會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回答,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你們聽到了我唱歌,那為什么你們可以聽到我的聲音呢?聲音是靠什么傳播的呢?聲音作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聲音是如何產生,特點是什么?這些提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會認真思考為什么能聽見聲音,之后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時學生會帶著疑問認真聽講,明白物體的震動可以產生聲音,明白聲音需要介質進行傳播,空氣、水、固體都可以作為傳播的介質。從生活中觸手可見的事實入手,可以讓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究欲望,這種好奇心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跟隨教師進行知識的學習,解開心中的疑惑,明白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深刻,可以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這樣的教學可以降低知識的抽象性,以實際生活和專業知識進行有效的結合,幫助學生理解生活,理解物理,加深對事物的認知,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二)以實驗探究來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去動手實踐來對學習的知識追本溯源,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有效挖掘學生的探究能力,加強思維建設,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如教師可以將物理知識與實驗結合在一起,充分調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踐中來幫助學生逐漸建立嚴謹性、抽象邏輯性。在初中物理中的“密度”的相關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給學生出兩類探索密度的實驗題,第一類實驗儀器含有量筒,第二類不含有量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提供的實驗設備進行密度探究實驗。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進行自主學習的思考探究,依靠自己的思想來進行實驗,以數據來查看自己的思想是否正確。學生的思想若正確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以愉悅的心情進行物理知識學習;若實驗失敗,學生也能夠對知識產生新的認知,明白自己出現的問題,以后注意避免。實驗和知識的共同教學可以解決枯燥課堂的問題,讓學生積極配合教師進行知識的學習,逐漸提升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能力。
(三)立足生活實際,促進思維發展
教師要引導孩子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學習物理,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杠桿原理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杠桿原理,哪些是費力杠桿,哪些是省力杠桿?吃飯時,不妨引導學生思考一下:我們拿筷子吃飯的時候,這個筷子是省力杠桿呢?還是屬于費力杠桿?為什么?飯后,就可以引導孩子畫出圖來,找一找吃飯時,筷子的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在哪里?經過結合示例圖進行分析,孩子們很快就能找到正確的答案。再比如,冬天,孩子們戴著眼鏡從溫度比較低的教室外面,進入到開著空調溫暖如春的室內,眼鏡蒙上了一層白霧,這是什么現象呢?教室里的燈泡時間用久了,燈泡壁上有一層黑色,這又是為什么呢?車輪上有花紋,我們的鞋底上也有花紋,這些花紋有什么作用呢?水燒開了,壺蓋會被頂起來,這是什么現象?人們洗完澡,從游泳池里出來,為什么風一吹,感覺特別冷呢?為什么,人們曬稻子時,把稻子平攤開來呢?教師聯系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教學,既符合孩子們的認知規律,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也能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精神,促進他們物理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三、結語
總之,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濃郁的學習情境,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運用先進的多媒體助學等方式,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物理,主動探究真知,積極探求自然界中的奧秘,教師采取種種舉措,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俞興虎.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0(22):17-18.
[2]孔祥明.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探討[J].名師在線,2019(03):35-36.
[3]陳莉紅.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0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