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霞

摘 要:本文從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各冊次中資料運用的要求出發,提出落實語文要素,加深課文理解的三個運用策略:課前了解背景,增加學習熱度;課中助力閱讀,挖掘學習深度;課后補充理解,蓄積學習厚度。同時緊扣語文要素提出加強單元內部的聯系,注重統整。
關鍵詞:統編教材; 語文要素; 資料運用; 課文理解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102-001
六年級學生應掌握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可六年級下冊教材文章的題材變得越來越豐富,難度變得越來越大,學生對課文的學習理解也變得越來越難。這時教材就提出需要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一、厘清語文要素深入解讀教材
統編教材的使用首先要求我們要樹立整體觀念,關注教材的縱向之間、橫向之間的聯系,其次要將語文要素進行梳理,體會其方法的滲透。統編教材在注重引導學生使用資料的方面十分注重滲透、融合及循序漸進。
從上表中不難看出資料在用的問題上,教材從四年級開始就進行滲透,從課后習題到單元語文要素,無不回答著什么時候用、在哪里用、該怎么用、等方面都作了指導。學生對于資料的搜集、整理及運用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是以“理想和信念”為主題的革命題材單元。本單元“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一語文要素是在六年級上冊“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基礎上的,主要強調對這個要素的綜合運用。《16年前的回憶》要求學生通過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跡,《為人民服務》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并借助閱讀鏈接理解課文的關鍵語句。本單元課文時代久遠,通過課堂上師生共同的學習,課文主要內容的理解難度不大,但卻無法與文中的人物感同身受,無法加深對人物品質的體會,所以應指導學生去查閱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資料去加深對人物品質的體會,豐富對革命英雄人物的認識。
只有厘清了語文要素,了解了關于本單元資料運用的學習起點,才能將此次查閱資料的方向更多地指向與課文主題與人物,更好地讓語文要素的落實變得有力。
二、落實語文要素加深課文理解
1.課前了解背景,增加學習熱度
本單元的課文有一定的時代性,與學生的生活距離遙遠,學習難度也比較大。在預習時就應架起一座通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這時讓學生在課前查閱時代背景資料,了解作者特有的人生經歷以及人物所處的特殊環境顯得尤為重要。《16年前的回憶》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對于李大釗這一革命者幾乎無人知曉,他是誰?他處于什么時代?對于這些問題學生可以課前預習,了解相關背景,感受李大釗同志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奠定基礎。有了課前背景資料的鋪墊,學生便會對文本的學習充滿期待,會迫切投入到文本的閱讀中,增加學習的熱度,形成學習動力,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2.課中助力閱讀,挖掘學習深度
感知與理解是閱讀教學的目的,讓學生理解課文,感受人物品質是本單元的重點。在課堂上當學生在理解文本無法深入時,需要資料助力課堂學習,挖掘學習的深度,讓資料拓展閱讀的空間,對深度閱讀起到推動作用。《為人民服務》一課學生在課前預習了解到張思德是誰及抗日戰爭的背景。可是學生對張思德為什么要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句話聯系起來,這是讀懂課文的一個重點。因此這時可以指導學生查閱資料,同時借助閱讀鏈接的《十里長街送總理》,周總理的故事理解為人民服務而死就是重于泰山,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人物品質。
3.課后補充理解,蓄積學習厚度
本單元一組課文雖然體裁不一樣,但言意共生,那在課后延伸的資料補充中,這是關鍵點。《16年前的回憶》課后題就提出引導學生查閱更多革命烈士的資料與同學分享交流,觸動學生更多對革命道路中的人物進行探索。讓學生理解更加豐富的革命年代人物形象,產生對偉人的敬仰和向往,讓理解變得更深入。統編教材資料的延伸,不僅僅是為了補充理解文本,意圖是讓學生由一篇帶另一篇,并走向多篇,甚至從一篇走向一本書,來蓄積學習的厚度。
三、緊扣語文要素注重單元統整
語文教學雖說是開放的,綜合的,但也是整體的。從統編教材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教材每個單元內在都是一個有機體,都講究整體性、關聯性。重視利用課文來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和能力,落實語文要素的訓練才是目的。
本單元開篇是三首托物言志的古詩,接著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來學習方法,最后一篇略讀課文來運用方法。這種統編教材編寫的基本思路讓各項語文要素在各類文中逐步滲透。教學時要注重單元統整,讓它們各司其職,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緊扣單元語文要素,讓學習方法能力呈現螺旋式上升之勢。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當心中放著整個單元,有整體教學的意識,緊扣單元導語上的語文要素,將教材前后勾連。加強單元內部的橫向聯系,注重統整,使每篇課文各部分內容形成合力,環環相扣,使單元形成一個系統。
當然,在借助資料幫助學生去理解課文時,要注重引導學生,根據需要查閱資料,篩選出對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品質有幫助作用的資料。并能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類型的資料,讓資料的使用有實效性與針對性,使其發揮出大大的教學價值,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