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學生接受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學生各項行為習慣與思想觀念養成的重要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特別注重實施高質量的教育,可以結合校本教材,通過以下幾大方面,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關鍵詞:校本教材;小學語文;課堂構建
在校本教學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率,就應當以學生為中心,開展以“合作探究、自主探索”的語文學習活動方式。文章將結合筆者教學經驗,對該問題進行簡要分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一、 校園文化與語文教材相融合
語文教師在更加深入地貫徹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應當更加注重對校園文化的傳播,學校通過開展校園內的文化節日來提高學生對校本課程的理解,此時教師就可以運用晨讀比賽活動來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實際來歷和發展歷程,進而提高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積極性。此外,語文教師還可以運用猜字謎等游戲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和文字書寫,這種將校園文化與教材內容充分聯系起來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他們自身的文化素養。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著重提高學生的自我動手能力,通過鼓勵學生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來體會以孝順為根本的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當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提高對校園文化的理解,他們就能夠在實踐中更好地將其應用于校本課程中。
當教師帶領學生開展《山中訪友》這一課文時,就可以帶領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編寫相應的教材劇本,鼓勵學生構想出假裝自己在山野林間時會發生怎樣有趣的故事,并且讓他們進行相應的表演,在此過程中幫助他們思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并加以指導。這種實際的校本文化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突破其中有關“作者表達情感”這一重難點,還可以通過開設語文校本實踐課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查缺補漏。在教學《中華少年》這課時,可以首先為學生開展一節相關的校本課程,通過將他們分為四人小組,提前為他們準備好描寫“中華少年”的短文來讓他們進行大聲朗讀,培養他們對學生國家熱愛的自豪感,對朗讀進步大的同學,或者有激情的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在此基礎上,應該對他們進行及時的情感點撥,讓其在朗讀課文時將心中對為祖國做貢獻的向往積極地表現出來,進而有效拓展校本課程的情感價值觀念。
二、 體現課程標準育人目標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課程中,教師應當進行更為系統的規劃,并根據學生在每個年齡階段體現出來的學習特點,對育人目標進行合理的調整和設計。在開展校本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也應當嚴格執行國家的語文課程要求,根據學校所提供的教學基本精神與整體培養目標,來構建一個專屬于學校學生的發展性語文課程。這種遵循校本課程中育人目標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各個模塊中全方面發展,并且從多個角度來感受自己在課堂中的表現效果。此外,語文教師還應當根據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認知規律,來設計出促進全體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性課程,通過提高每節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語文課堂中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并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
以“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語文課程為例,教師應當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應當如何講解才能將學校的育人目標更高效地貫徹在實際教學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提前為學生準備一個有關“保護地球”的短視頻,他們在看完短視頻后,會對當前的生活環境,以及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一個反思。此時,就可以順水推舟來讓學生改變自己以往對生活的看法,引導他們一步一步思考生活和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包括讓他們在討論過程中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還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想法,不能隨意抹殺他們自己對保護環境以及保護地球的觀點,應當鼓勵他們針對當前中國的保護措施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法,在此過程中也應當積極地幫助學生更正自己的看法,或者更為堅定地堅持自己的思想觀念,這些都可以在語文教學中促進新課程的標準與學校內的育人目標高效結合。
三、 開展多元語文實踐活動
教師要開展多元語文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要尤為注意學習活動看重的并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在此過程中學生獲得了哪些學習感悟,他們能夠在活動中體會到語文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有效運用。此外,教師還應當在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學校所開創的一系列語文綜合類活動的同時,讓他們能夠獲得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并且注意到教師們提供給學生的有效指導是成功開展活動的基本條件。這是由于學生在參與到校園語文學習活動中時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教師們悉心指導,并給予他們充分表現自己的空間,學生在后天的教育過程中就會逐步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活動技能。
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少年閏土”這一課程時,就可以提前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語文學習活動,比如讓學生先自己閱讀并學習下這篇課文,并給他們布置一項有關“角色扮演”的活動類任務,此后鼓勵學生自行結組來讓他們每個小組都能夠參與到扮演類學習活動中來。在此過程中,也應當積極幫助他們對“閏土”這一角色進行獨立思考,并要求他們能夠培養在角色選取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每個小組表演完成后,要求他們能夠以不同的形式來分享一下小組內扮演時的經驗,比如閏土身上具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良好品質?此時會有很多小組都說:“閏土是聰明的,擁有著機智勇敢的良好形象。”在這種校本活動的開展下,學生不僅能夠在小組內交流時聯絡感情,還可以進行相互間的情緒調整和知識優化。因此,今后在對校本教學進行充分運用時,應當為學生創設有關語文實踐類活動的獨立、合作空間,進而幫助他們循序漸進地理解課文中的相關內容和其中介紹的情感知識。
四、 注重教材內容拓展補充
部分語文教師仍然按照較為傳統的課堂模式進行對應的教學,這種較為僵化的教學方式不僅不會提高學生在開展語文學習時的聽課效率,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他們在相應知識點學習的過程中創新性思維的充分發揮。教師應當為了能夠在課堂上行之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首先就應當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擴充,通過對每個學生的語文閱讀量進行拓展,來有效開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的知識面,同時這種先進的教學方法也與當前所流行的語文課堂教學目標交相呼應。
在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提供一些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系的閱讀材料,或者為他們提前在課堂中找出相似類型的閱讀書單,進而幫助他們在實際學習中對教材中的語文閱讀知識點進行高效的補充和拓展。比如在閱讀“懷念母親”這一篇課文時,就可以為學生列舉一些世界上著名的描寫“母親”的相關書籍:高爾基的《母親》等。還可以根據課上所講的內容來進行閱讀資料的擴充,為他們講解有關作者“季羨林”的生平經歷。例如,季羨林常常伴隨著“偉大學者”這樣的稱號,這些都體現出他有著真正的學術成果,還可以為學生找一兩本季羨林作者的其他優秀作品,來讓他們進行一個對比,閱讀后總結其寫作手法。此外,還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介紹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閱讀過的好文章,以及一些中外經典類型的著作,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對教材中的內容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在補充這些讀物的同時,還需要注重講解過程中的語言生動性,本著與時俱進的講解原則,來為學生敘述教材中內容的精彩之處。
五、 有效深入了解學生特點
教師們在帶領學生學習小學語文這一科目時,首先就應當根據他們在這一年齡段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習規律性進行課堂的完善和創新。比如當前的課程中就存在著應試性的不良特征,就需要語文教師對這樣的教學模式做出有效改善,通過打破以往單調的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致。創新性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滿足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語文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征,來適時地加入互聯網技術并開發校本課程,進而促進每堂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得到充分的保證。
學習《唯一的聽眾》這一篇課文時,應當在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應用合適的現代化互聯網技術,并將互聯網技術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在語文課程中更多地設置與之密切相關的教學活動,并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其中。此后,再利用更加順暢的互聯網教學渠道,來幫助他們將自己的獨特個性激發出來,并合理地創設與網絡有關的校本課程語文共同研究空間。比如通過讓學生通讀課文《唯一的聽眾》后,在師生互動網站中回答一些問題“‘她一直平靜地望著我。’學生如何理解老人所說的‘平靜’呢?”“通過閱讀全文講一講自己在老人身上看到了哪些美德?”等。學生在互動網站中就可以融入自己的看法來回答問題,在評價他們所回答的內容時應當帶著開放性的評價語來鼓勵他們,比如有些學生會回答“老人的平靜是為了鼓勵我繼續練好小提琴”,此時我們可以評價“這位同學回答得非常準確,看來是用心思考了!”有些學生回答第二個問題“我從老人身上體會到了應當鼓勵他人的美德”,此時我們可以換種評價語“同學回答得很好,可以再從其他角度繼續找出其他美德哦!”等。通過運用互聯網對校本課程進行開發應用,學生就會更加熱愛校本課程的探索學習模式。
六、 合理分析校本課程開發需求
語文教師在開展校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到,這不僅是學校所呼吁的一種創新教學方式,更是教師能夠帶領學生更深入地完成課堂學習的一種關鍵性方案。因此在引入過程中,可以融入一些較為經典的文化,并對學生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保證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能夠帶動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老人與海鷗》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重點探討其中老人對海鷗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鼓勵他們同桌或小組間討論其中所蘊含的人文情感,并讓他們能夠進一步了解到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以及應當珍惜現實生活中對小動物的真摯感情這種道理。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在相互間的交流過程中,回想自己與小動物有過哪些善良而又真摯的感情,讓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故事,并討論如何呼吁大家保護小動物。在此過程中,就做好了對語文校本課程理念“讓學生體會文章情感”的良好融入,通過讓學生小組間討論來體會到人與動物交往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有關事項,并通過相互間的交流發現其中所蘊含的道理,以及自己在閱讀課文時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讓他們愛上學習語文知識。
七、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結合校本教材,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他們的綜合能力,豐富知識應用能力,以此使學生的小學語文學習生活得以升華。
參考文獻:
[1]馮璐.體驗先行,將人物對話寫精彩:文萃小學語文三年級校本教材《不“說”也是“說”》[J].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2020(Z1):71-72.
[2]呂智.小學語文校本課程開發初探:以西吉二小校本教材《拓展語文》為例[J].寧夏教育,2019(Z1):146-147.
[3]楊杰.挖掘教材,引導學習: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策略[J].課外語文,2019(16):12+14.
[4]郭凱紅.教材外有萬紫千紅:例談小學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J].新課程(上),2019(5):100.
[5]付戰奎.小學語文校本教材開發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54.
作者簡介:
章曉娟,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中臺鎮安家莊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