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切的文學創作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抒發情感,容易使讀者產生共鳴,使文章有內容,有深度。尤其是對于剛剛接觸學習生活的小學生來說,語文作文教學的活化,讓他們更加透徹地認識生活,了解生活,發現生活中美麗的一面,提高生活體驗,對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滲透生活實際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當前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創新教學方式,全面滲透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展開策略
一、 引言
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開展的新型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好,養成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做到熱愛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學生的成長有著一定的幫助。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通過仔細觀察生活,做好作文素材積累,感受體驗生活煥發寫作欲望,描繪生活細節抒發生活真情實感,開展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生活體驗,創建生活情境開啟學生想象空間,利用生活化語言修改和點評作文,落實生活化作文教學的要求。
二、 仔細觀察生活做好作文素材積累
寫作靈感的源泉就是生活,是豐富寫作內容的重要元素。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限制,導致生活閱歷較少,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造成學生作文內容枯燥無味、沒有思想感情、總體作文水平較低的主要原因。教師在日常的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細節,積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豐富學生的作文內容,讓學生的作文富含感情,具有深度,做到有內容可寫,有故事可說,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很多學生都有談“作文色變”這一學習現象,使得作文成為學生學習方面的短板。而且在目前階段,這種現象還在不斷擴散,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在語文作文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重點展開方向。教師唯一要做的就是對作文教學方向進行轉變,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要想有效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首先就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讓學生從家庭觀察到學校,從校內觀察到校外,尤其是生活中的細節都要仔細觀察。其次還需要讓學生發散思維充分進行思考,對生活中的微小細節進行分析深入,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例如學生日常生活中,借給同桌一塊橡皮,同桌借“我”一個格尺,這是學生學習生活中常見現象。但很少有學生能夠將這些生活中細節寫入作文中。第一是沒有觀察到這一現象,缺乏觀察能力,第二則是沒有深入分析能力。針對這一現象可以深入描寫學生之間的友情、信用、誠信等內容,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作文的內容,可見觀察能力的重要性。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要想寫好一篇文章,就要對這世間萬物進行觀察。”教師在作文教學展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滲透生活化作文教學,而觀察能力并不是一蹴形成的,需要在時間的積累上不斷練習。
三、 感受、體驗生活煥發寫作欲望
由于小學生生活閱歷受到年齡限制,使得學生生活體驗過于片面,缺乏深度,并且記憶能力較差,很難記住平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這是小學階段學生的主要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煥發寫作欲望,增加寫作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主要靠形象思維來進行思考、記憶,情感思維需要在特定的環境和情景當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激發,否則通過回憶來描述生活情節,會導致學生作文內容“假大空”,缺乏“真善美”。
教師要以此作為依據,在學生引用生活素材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為出發點進行聯想,模擬生活情境,從中體驗生活,感受生活,領悟生活中的美好,全面進行生活化作文教學的滲透,謳歌“真善美”,抨擊“假大空”,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優良品質。
例如,在語文《那一刻,我長大了》一課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成長的概念有所認知,長大可不單單指年齡的長大,更多的則是思想上的成長。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現代化教學設備播放學生成長中的錄像,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并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展開討論,分享學生自己的成長歷程,挖掘寫作思路,構建寫作大綱,只有這樣才會使學生“文思如泉涌”。其次,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對教材導讀部分進行分析,再次鞏固作文思路,思考寫作細節,在作文骨干大綱中填充“血肉”,注入“靈魂”。在作文中,抒發真情實感,增強對生活的感悟,只有以真情才能夠換真情,以真心才能換真心,才能使作文內容更加生動,更加的感人肺腑,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四、 描繪生活細節,抒發生活真情實感
生活就是由無數的細節構成,是保障作文內容豐富詳細的關鍵。學生在以往的寫作過程中,多是對生活中的大事進行描寫,卻忽略對生活中的細節進行描寫,是造成學生作文“假大空”的主要原因。就像學生在描寫升國旗的時候,主要對升國旗前的準備工作,以及升國旗中步驟進行了描寫,卻忽略對升國旗時的心理細節描寫、國旗在風中飄揚的細節描寫等。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這一現象加以重視,引導學生對生活細節進行描繪,鍛煉學生對細節的描寫能力,從而更好地將文字描寫轉化為情感抒發。
如何才能鍛煉學生對生活細節的描繪能力呢?第一,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增加對優秀作文的賞析,或者閱讀優秀素材,并要求學生做好積累工作。學生可以單獨設立一個積累本,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積累寫作素材。可以是生活中發生的故事,閱讀中的細節描寫,作文中的優秀比喻,名人名言,甚至是詞匯、成語等內容都可以進行積累。例如在語文教材《桂花雨》原文“桂花搖落以后,挑去小枝小葉,曬上幾天太陽,收到鐵盒子里,可以加在茶葉里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成糖糕”,通過直觀的細節描寫,在描述對桂花喜愛的同時還抒發了作者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可見細節描寫作用。學生在積累的過程中,不單單積累寫作素材,更多的是學習如何對細節進行描寫,是鍛煉學生對生活細節描述能力的有效途徑。第二,針對細節描寫展開專項練習。例如在語文教學習作《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一課的展開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共同的觀察對象。就以教師為例,讓學生對教師的性格特點進行描述,或者讓學生以同桌為例,展開互相描寫。并且在學生完成寫作之后要互相交換,結合學生自身的性格對作文內容進行評價,并準確地指出其中不足,對細節描寫的能力加以鞏固。
五、 開展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生活體驗
學生目前最大的寫作問題,就是生活體驗較少,導致作文內容千篇一律,沒有創新。一方面是學生的年齡使然,另一方面則是學生缺乏生活體驗的機會。在目前階段中,學生的年齡較小,缺乏自主生活的能力,這就導致社會對這個階段的學生多加關注,對學生健康成長進行全方位的呵護。所以,小學階段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很少能遇見坎坷,缺少與坎坷的對比,造成學生對現在的幸福生活不以為然。所以,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展開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生活體驗,為學生的寫作提供素材。
如在小學校園生活中展開的春游、運動會、各種比賽等活動,往往都是學生重點關注、重點討論的話題,不僅學生的討論氣氛達到了最高點,就連學生的討論欲望都要比日常學習生活要旺盛。教師要緊緊抓住機會,讓學生展開寫作訓練。就以運動會為例,在活動結束之后讓學生根據所看、所思、所想展開寫作,充分利用學生的討論欲望進行寫作練習,通過以活動為媒介展開的寫作效果會比日常寫作效果要高得多。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創造活動。例如,讓學生根據閱讀內容、電影內容等展開讀后感、觀后感,都可以得到豐富生活體驗的效果,為學生寫作內容進行有效的填充,并在其中抒發學生自己的真情實感,注入“靈魂”,使作文內容有深度、有層次,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落實了生活化作文教學。
六、 創建生活情境,開啟學生想象空間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這是現階段學生年齡特點帶來的巨大學習優勢,可以有效彌補學生的生活體驗不足的問題。同時想象力也是寫好作文的重要因素,在寫作過程中起到了絕對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合理利用學生想象力豐富的這一特點,創建生活情境,開啟學生的想象空間,從而積極展開寫作,提高寫作質量,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通過創建生活情境,激發學生進行寫作,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21世紀中,“創新力”是新世紀人才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對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對生活情境的創建加以重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充分展開想象。
例如在語文教學《神奇的探索之旅》一課中,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對作文題目進行分析,通過題目可以直觀地發現作文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神奇,探索。神奇部分用來展開想象,探索部分結合生活實際,二者相互融合展開寫作,可以掌握寫作的重點,明確寫作的中心思想,避免寫作跑題。其次,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播放動畫視頻等內容創建情境,為學生提供想象思路,開啟學生的想象空間,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
引導部分著重進行注意,避免過多禁錮學生的思維,扼殺學生的想象力。
七、 利用生活化語言修改和點評作文
修改和評論是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教師要對這一環節加以重視,保障作文生活化教學的全面滲透,加強對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日常語文作文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利用生活化語言對學生作文進行修改和點評,同時還要鍛煉學生對作文評價的鑒賞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師可以從閱讀教學入手,讓學生進行評價鑒賞,或者讓學生之間互相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評價中得到提升,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另一方面,教師在開展作文評價的過程中,既要指出學生作文中的不足,又要對學生進行
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自豪感,從而不斷地驅動學生進行寫作。
例如,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收集相關的文章,讓學生當“小小評論家”對文章內容進行評價。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還需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積累,學習他人的優點,不僅可以活躍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積極展開評論,還可以對學生的作文鑒賞能力進行提升。
八、 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不僅是當前語文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更是語文教學主要的發展動力。教師要對此加以重視,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探索生活化教學的滲透路徑,制定合理的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并在執行過程中不斷進行優化、調整,使其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落實對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劉運隆.淺談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6):256-257.
[2]朱文斌.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微探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5):216-217.
[3]席琳.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1):245.
作者簡介:邵淑巧,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