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中國處于全面脫貧的關鍵時期,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中國脫貧攻堅戰能否取得全面勝利,因此需要更多的少數民族地區優秀人才。而民族地區學校是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重要場所,需要充分發揮育人職能,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此能夠端正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態度,并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所以有必要采取有效策略,提升民族地區學校思政工作的水平,從而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文章就民族地區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質政策進行分析與探討,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民族地區;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質政策
一、 引言
民族地區學校在對少數民族地區學生開展基礎教育工作時,也需要加強對其進行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民族地區較為偏僻,經濟比較落后,近年來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的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擴大,其目的為了使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培養出能夠投入在家鄉建設的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因此,極有必要在教學期間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維護少數民族地區的安定團結以及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民族地區學校需要對思政教育工作引起重視,并能分析當前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臨的困難與問題,繼而能夠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從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具有團結意識、正確的思想政治意識、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并能夠在未來投身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中,從而實現共同富裕,承擔起全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
二、 民族地區學校展開思政教育現狀
在國家政策下,民族地區學校需要積極貫徹國家教育政策方針,要能夠展開不同形式的思政教育工作,從全局角度分析得知已經能夠達到預期目標。但是,民族地區展開思政教育工作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教育工作發展不夠均衡,而不同的民族地區學校思政教育工作產生的效果存在一定差異。一般情況下,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比經濟落后地區落實效果更加良好,教育領導層更加重視,而且教學設施設備配套更加完善,教學師資隊伍水平更高,因此思政教育工作開展得較為良好。
雖然一些民族地區思政教育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包括思政教育師資力量缺乏、師資力量專業知識儲備不夠完善、教學能力水平不太理想等,而且民族地區思政教育具備特殊性,造成了一些教師,尤其一些年輕教師難以真正滿足思想政治教育崗位工作的基本需求,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開較為被動。
民族地區的發展更加重視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造成了學校領導以及教師和家長對思想政治教育不夠重視,會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方面的,是思想方面的,不會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及人力、物力、財力等,在這種思想觀念影響下造成了學校不能關注和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多時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教師僅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宗旨。
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思想比較開放,對新鮮事物能夠產生濃厚的好奇心。民族地區學生由于生活地區實際情況而更加追求和認可改變自身生活質量的東西,而不是精神上、思想上的東西,民族地區學生更愿意學習改變自身命運的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產生濃厚興趣,甚至會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比較枯燥乏味,因此不能積極主動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 民族地區展開思政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思政教育工作存在共同特點,同時也具備自身特點,在民族地區展開思政教育需要明確掌握民族地區特點,這對學校和教師都是一種挑戰。民族地區不同民族學生內心會存有深深的民族概念,并且民族思維、認知、情感模式都具有民族特色,這些無形的東西會影響民族地區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從而也會影響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實施。展開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工作,確保思政教育積極融入民族特色,這是民族地區展開思政教育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同時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民族地區學校展開思政教育工作面臨的另一挑戰則是技術上的挑戰。技術的發展對教育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包括對教育教學觀念、教育教學模式、教育教學內容以及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等,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在當下互聯網、物聯網、智能技術的發展形勢下,教育教學領域產生了較大的變化,而極其顯著的現象則是一些學生能夠運用互聯網滿足自己的使用需求,互聯網、手機等對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導致了學生過度依賴互聯網和手機,這是當下思政教育教學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同時也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促進了世界的變革,同時也推進了行業領域的發展,使得信息的傳輸更加快速方便。學生能夠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而教師所發揮的職能作用逐漸淡化,教師不再是具有權威性的教育人士了,而且教師所講述的一些知識,學生可以從互聯網平臺搜索查詢到,并且一些教師不能了解的知識學生能夠提前利用互聯網獲得,這種教育局面是教師需要積極面對以及應對的問題。
四、 民族地區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以及主體
民族地區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主要包括民族地區學生,而民族地區學校不只有少數民族,而且還有漢族,不但具有教育特點,還具備民族特點,包括認知、信仰、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等,而且也包括了以民族地區思政教育產生的特殊問題,學生是展開教學工作主要對象,學校需要給予關注和重視。教師不只是教育工作的執行者,而且也是主導者、管理者。教育工作者要端正工作態度,堅定教育信念和思想政治觀念,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
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學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思想,具備民族共同體意識,樹立一個中國的團結意識,堅決維護共產黨的政治決心。并且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化學習黨的政策方針,時刻具有創新的思想理念、科學的思想態度、優秀的道德品質,同時還要在教學中具備全面奉獻精神。另外,還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深入研究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綱要。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分析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合理把控能力,能夠結合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學生的思想意識,并且能夠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凝聚力,以此體現自身的組織水平,同時還要將學生產生的一些不良思想及時制止,并合理地應用有效策略進行開導,以提升自身的觀察力以及全局把控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幫助學生提升人際關系交流水平,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 民族地區學校思想政治教學具體策略
民族地區學校如何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需要加強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深入領會國家思想政治教育文件精神,積極提升思想政治認識,并上升到更高的層次水平,積極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以此才能避免受到現實主義的影響和局限,進而才能體會到學校教育中對于社會、學生重要的內容,從而才可以滿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明確教育教學方向。
若要有效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建設高水平、高素質師資隊伍,是極其關鍵和重要的。缺少綜合素質能力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就難以有效完成思政教育工作任務。要改善這種局面,解決相關問題,就需要積極培養更多優秀的年輕群體進入到思政教育隊伍中,引導其他學科教師融入思政教育中。教師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還要“立德樹人”,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教育隊伍。不能只是依靠少數思政教師維持和開展思政教育。
而學校方面需要創造培訓進修的機會,提升教師隊伍整體職業素養以及教學能力水平,加強促進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教師之間彌補相互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專業性較強的教學工作,要實現良好的教學目標,也需要認識到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思政教育教師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否則難以實現最終的目標。
民族地區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考慮到民族地區的特點。由于民族地區具備自身的特殊性,在展開思政教育工作中要依據一定的原則,還要靈活應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借助民族地區優勢,深入挖掘民族地區積極的教學材料,能夠將適用于民族地區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學資料、教學工具、教學優勢等綜合應用,以此確保民族地區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過程中學習需求得到滿足,民族地區學生能夠學習到屬于民族特色的元素,這樣民族地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會產生歸屬感和自豪感,才不會讓民族地區學生對思政教育產生枯燥乏味的感受。
然后,民族地區學校需要積極有效展開思政教育工作,要營造積極向上的教學風氣,綜合學校文化、教育風氣、學習氣氛,從而形成健康良好的教育教學風氣和教學氛圍,突破傳統實用主義和現實主義所影響的思政教育局限和制約。而民族地區學校是民族地區知識水平以及意識層次較高的陣地,需要從觀念認識上以及意識形態方面逐漸引導社會輿論以及家長、學生融入思政教育中,并要求積極參與,進而有助于正常有序地完成思政教育工作任務和教育使命。
六、 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地區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和實施極其關鍵和重要,對促進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和重要的作用,同時有利于民族地區精神文明建設。針對于此,需要認識到民族地區學校展開思政教育現狀以及民族地區展開思政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在此基礎上應用有效的策略逐漸健全和完善民族地區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率和質量,從而才能夠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具備良好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的人才,為國家、社會的發展奠定人才基礎,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盧喜朋.民族地區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華夏教師,2017(14).
[2]王才道.淺析社會工作三大方法在民族地區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28).
[3]余安妮.新媒體環境在民族地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文山學院學報,2021(2).
[4]楊陽.民族地區大學生需求現狀及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研究[J].法制與社會,2020(2).
作者簡介:王靈香,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第一中學。